政府工作報告
——2007年2月1日在湖北省第十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上
湖北省省長 羅清泉
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大會作政府工作報告,請予審議,並請各位省政協委員和列席人員提出意見。
一、2006年工作的回顧
2006年,在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的正確領導下,經過全省上下共同努力,我省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取得令人鼓舞的新成就:經濟保持較好較快發展,運行質量和效益進一步提高;改革取得重要進展,對外開放實現新的突破;社會事業加快發展,社會和諧穩定,人民生活繼續改善。全年實現生産總值7497億元,增長12.1%;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完成469.8億元,增長25.6%,全地域財政收入、地方一般預算收入比2002年翻了一番;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 3412億元,增長15.1%;進出口總額117.38億美元,增長29.1%;城鎮新增就業70萬人;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803元,農民人均純收入3419元,分別增長11.6%和10.3%。省十屆人大四次會議 確定的主要預期目標全面超額完成,實現了"十一五"時期的良好開局。這些成就,標誌著我省在實現振興崛起的進程中又邁出了堅實的一步。
一年來,我們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統領經濟社會發展全局,主要做了以下幾方面工作:
一是積極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認真制定和實施新農村建設規劃綱要,加大對農業農村發展的扶持力度,加強農業綜合生産能力建設,改善農村生産生活條件。全年省級財政用於"三農"的支出達到85.6億元,比上年增加17.1億元。爭取國家18億元資金支持,安排高産農田建設項目51個。糧食增産33萬噸,總産達到2210萬噸;新增種植業優質基地248萬畝,畜禽養殖小區203個,"中國名牌農産品"3個,無公害農産品、綠色食品和有機農産品品牌480個。通過擔保融資等措施支持重點農業産業化龍頭企業發展,年銷售收入過10億元、5億元和出口創匯過1000萬美元的龍頭企業分別達到5家、12家和8家。籌集33.3億元資金,推進"六改五通"建設,新增通村水泥(瀝青)路2.3萬公里,解決了5155個行政村不通水泥(瀝青)路的問題,新建戶用沼氣池25.2萬口,農村極端貧困人口減少15萬人,低收入貧困人口減少35萬人,解決了91萬人的飲水安全問題。推進"百鎮千村"示範工程和"萬村千鄉市場工程"建設,新建和改造鄉鎮超市及村級農家店3600家。
二是著力培育有競爭力的産業。積極調整優化投資結構,加強重點項目建設,加大基礎設施、基礎産業和先進製造業等投入,促進投資需求健康較快增長。全社會固定資産投資完成3572.69億元,增長28.1%。一批重點項目建成投産。全省高速公路通車總里程達到1746公里。通過深化改革和推進調整,企業發展活力和後勁明顯增強,鋼鐵、汽車、煙草等行業生産能力、利稅水平大幅度上升。紮實推進"三個三工程",一批骨幹企業和重點中小企業發展明顯加快。積極實施"千億元産業、計劃",6個重點培育的産業中4個增加值增長高於全省工業平均水平,其中電子信息行業增長49.1%,汽車行業增長21.4%。高新技術産業實現增加值增長25.9%。凈增規模以上工業企業983家,新增中國名牌産品15個,國家免檢産品 43個。縣域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幅高出全省平均水平4.2個百分點。規模以上工業實現利潤增長24.1%;工業經濟效益綜合指數為180.?7,比上年提高16.7個百分點。旅遊業接待海外遊客105.57萬人(次),創匯3.2億美元,分別增長27.9%和15.8%。
三是深入推進改革開放。基本完成鄉鎮機構和鄉鎮事業單位改革,省財政籌措3.5億元資金,對改革後的鄉鎮和重點貧困村村級組織運行及活動場所建設給予補助,農村公益性服務"以錢養事"新機制正在形成。籌措5億元資金,專項用於省屬重點國有企業改革;納入"三個一批"的50戶大型國有企業基本完成混合所有制改革任務,省直部門所辦工商企業脫鉤改制基本完成。國有資産監管體制改革順利推進。全面推進財政與編制政務公開改 革,公開的財政專項資金從2005年的17項增加到53項;編制政務公開範圍擴大到除涉密機構以外的所有納入編制管理的部門、單位及其人員。堅持以開放促改革促發展,全年實際利用外商直接投資24.49億美元,增長12.1%;外貿出口62.59億美元,增長40.6%,機電産品和高新技術産品出口對全省出口的支撐帶動作用顯著增強。
四是加快發展各項社會事業。2006年省財政用於教育、科技、文化、衛生等方面的支出45.8億元,比上年增長43.9%。籌措1.6億元資金,將農村學生義務教育"兩免一補"擴大到了151萬人。進一步完善支持自主創新的政策措施,加強科技創新和創新成果轉化服務平臺建設,圍繞重點領域和優勢産業,組織實施一批重大科技專項,突破一批關鍵技術,開發了一批擁有自主知識産權的産品,全年登記省級重大科技成果778項、申請專利14500件。著力營造良好發展創業環境,人才流動首次實現了正增長。積極推進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試點、城市社區衛生服務體系和"惠民醫院"建設,加強血吸蟲病、艾滋病等重大傳染病防治,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試點縣市達到52個,參合農民1588萬人。積極開展文化體制改革試點工作,公共文化設施建設加強,文化事業和文化産業加快發展,優秀精神文化産品不斷涌現。全民健身運動蓬勃發展,競技 -體育在國內外重大比賽中取得較好成績。高度重視人口、資源、環境等I作,人口繼續保持低增長水平,土地、水、森林、礦産等資源保護力度加大,一批重點生態工程以及污染治理項目加快建設。
五是努力做好就業和社會保障等工作。千方百計擴大就業再就業,全省城鎮新增就業人數超過預期目標5萬人,基本實現階段性消除城鎮"零就業"家庭。實施多項職業技能培訓工程,完成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83.7萬人,新增轉移農村勞動力85.8萬人。不斷完善社會保障制度,從2005年、2006年7月1日起,200萬退休職工基本養老金每人每月平均分別增加60元、100元,城鎮低保補助每人每月平均增加15元;籌措2.7億元資金,解決歷史遺留的困難企業及已破産改制的原國有企業退休職工30萬人醫療保險問題;完善困難群眾醫療救助制度,實施城鄉貧困群眾大病醫療救助3萬人(次)。不斷擴大社會保險覆蓋範圍,全省養老、醫療、失業、工傷、生育保險參保人數達到2272萬人(次),新增195萬人(次)。加強安全生産工作,重特大事故明顯減少,事故死亡人數連續3年下降。努力解決群眾生産生活困難,2006年確定的十件實事全部完成。
切實加強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設,深入貫徹依法治省方略,公民思想道德素質提高,法制意識增強,哲學社會科學、文學藝術、新聞出版、廣播影視等事業進一步繁榮活躍。涌現了陳剛毅等全國重大先進典型。積極開展"雙擁"活動,支持部隊建設,做好軍隊轉業幹部、復員退伍軍人接收安置和優撫工作,軍政軍民關係進一步密切。民族、宗教、外事、僑務、港澳、對臺、參事、保密、檔案、測繪、工會、青年、婦女、兒童、老齡等各項工作都取得新進展。
各位代表!過去的一年我省各項工作取得的成績,來之不易。這是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正確領導,全省人民團結拼搏、共同努力的結果;是省人大、省政協監督支持,各民主黨派、工商聯、無黨派人士,各人民團體,中國人民解放軍駐鄂部隊、武警部隊,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同胞,台灣同胞,海外僑胞和國際友人大力支持的結果。在此,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全省各條戰線的廣大幹部群眾,向所有關心和支持我省經濟社會發展的海內外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謝!
我們也清醒地認識到,政府工作還存在不少薄弱環節和問題,經濟社會生活中存在不少突出矛盾。體制機制不完善、經濟結構不合理和經濟增長方式粗放等深層次矛盾嚴重制約經濟的發展;農業抗禦自然風險和市場風險的能力仍然脆弱,防汛保安任務仍很繁重,農民持續增收難度加大,農村生産生活條件亟需改善;能源資源消耗水平仍然過高,環境污染比較嚴重;社會事業發展相對滯後,涉及群眾切身利益的不少問題還沒有得到很好解決;影響社會穩定的因素不少,有些社會矛盾還比較突出;政府自身改革和職能轉變還不到位,一些部門辦事效率不高,有些政府工作人員服務意識、依法行政觀念不強、作風不實,一些領域腐敗問題尚未得到有效遏制,等等。對這些問題,我們一定高度重視,增強憂患意識和責任感、緊迫感,採取有效措施認真加以解決。
二、2007年政府工作的指導思想和奮鬥目標
今年是實施"十一五"規劃的重要一年,下半年將召開黨的第十七次全國代表大會,做好今年的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今年政府工作的指導思想是: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以科學發展觀統領經濟社會發展全局,搶抓促進中部地區崛起的戰略機遇,著力調整經濟結構和轉變增長方式,著力加強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著力推進改革開放和自主創新,著力促進社會發展和解決民生問題,努力實現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以實際行動迎接黨的十七大召開。今年全省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奮鬥目標是:生産總值增長10%,工業增加值增長12%,單位生産總值能耗下降4%,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減少2%,全社會固定資産投資增長18%,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3%,吸收外商直接投資增長10%,外貿出口增長12%,地方一般預算收入增長15%,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10%,農民人均純收入增長6%,居民消費價格漲幅控制在3%以內,城鎮新增就業65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5%以內,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6%0以內。
上述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目標,是綜合考慮各方面因素,根據需要和可能提出的,基本著眼點是實現又好又快發展。這裡,我著重就三個方面的目標作簡要説明。
一是關於經濟增長目標。今年生産總值增長10%,這只是一個預期性、指導性的目標,實際工作個不片面追求增長速度,要引導各地切實在優化結構、提高效益、降低消耗和保護環境的基礎上加快發展。
二是關於節能和環保目標。單位生産總值能耗下降4%和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減少2%,是必須完成的約束性指標。要嚴格節能、降耗、減排、節約用地等工作目標考核,對完不成目標任務的縣(市、區),要停止審批新的工業項目,停止審批新的工業用地;新建項目未通過環評的一律不準開工,在建項目環保設施不配套的一律不準投産。
三是關於改善人民生活目標。經濟社會發展的根本目的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增加就業、提高居民特別是農民和城鎮低收入者的收入,既是擴大內需的需要,更是解決民生問題、促進社會和諧的需要。今年這方面的目標要求較高,我們要作出更大的努力。
三、著力推進增長方式轉變,促進經濟又好又快發展
實現經濟又好又快發展,關鍵是要加快推進經濟結構調整和經濟增長方式轉變。今年,我們要進一步加大力度,重點抓好以下工作:
(一)促進産業結構優化升級
大力發展現代農業。堅持不懈地把解決"三農"問題作為全局工作的重中之重,以加快發展現代農業為重點,全面繁榮農村經濟,促進農民持續增收,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打下堅實的物質基礎。深入推進農業農村經濟結構調整,大力發展優質、高産、高效、生態、安全、特色農業。繼續支持糧食主産縣市加強高産農田建設、大中型泵站改造及排灌渠係建設和病險水庫改造,實施優質糧食産業工程,擴大優質稻、優質小麥種植面積,力爭今年糧食再增産25萬噸。繼續安排專項資金支持優質、特色農産品基地建設,重點抓好優質糧棉板塊基地、畜禽養殖小區和水産片帶建設,力爭畜牧、水産業有一個更大的發展。加大對農産品加工業發展的支持力度,落實重點龍頭企業和農産品加工企業稅收優惠政策,重點支持一批年銷售收入過10億元和有望過10億元的加工型龍頭企業做大做強。深化基層農技服務改革,推廣一批增産增效實用技術,提高農業科技含量和現代化水平。完善農業生物災害應急反應機制,健全防災減災體系,努力減少動植物疫病和災害損失。
大力發展先進製造業和高新技術産業。著力調整投資結構,集中力量抓好一批對促進結構優化升級和經濟增長方式轉變有重大帶動作用的大項目。重點搞好神龍二廠、武漢芯片、武鋼三硅鋼等重點項目建設。繼續抓好"三個三工程"。加大對納入"三個三工程"企業和項目的支持力度,切實保證生産建設用電和流動資金等需求。抓好"千億元産業計劃"的實施。在繼續培育壯大汽車、鋼鐵産業的同時,重點抓好電子信息、紡織服裝、食品、化工等行業的改革和發展,推進資源整合,支持企業並購、重組、聯合,在優化産品結構、提高産品質量的基礎上,擴大産能,延伸産業鏈,壯大産業群,實現做大産業規模和提高産業競爭力的目標。繼續實施"中小企業成長工程"。加大對中小企業的支持力度,促進中小企業不斷提高管理和技術水平,增強發展活力和市場競爭力。突破性發展高新技術産業。圍繞光電子信息、生物醫藥、新材料等重點和優勢領域,加大資金、技術、人才等資源整合力度,抓好一批高新技術産業化重點項目。加大對重大科技創新成果轉化的支持力度,鼓勵高校和科研機構在鄂轉化科技成果。加快運用高新技術 改造傳統産業,提高關鍵技術和産品的自主設計、製造和集成能力,提升産業核心競爭力。加快高新區建設和發展,支持東湖高新區與葛店開發區融合,形成特色高新技術産業集群。加大精品名牌戰略實施力度,爭取年內再有一批産品躋身國家級名牌。
大力發展和提升服務業。支持流通業態創新,加快運用現代服務技術和經營方式改造提升商貿、餐飲等行業。促進金融、保險、信息、物流等現代服務業發展。發揮武漢市的區位優勢,吸引境內外各類金融機構在鄂落戶或開設分支機構。支持網絡通信、會展、仲介、社區服務業加快發展。抓住國家建設中部地區綜合交通運輸樞紐和構建武漢全國大市場的機遇,支持鐵路、航空和長江水運業發展,加快建設便捷、通暢、高效、安全的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力爭年內建成高速公路500公里以上。推進物流企業改革與重組,推動優勢産業物流和專業物流加快發展。深化文化體制改革,加快楚天傳媒産業園、湖北出版文化城二期、廣播影視新媒體産業和江通"國家動畫産業基地"等建設,做大文化産業。繼續抓好"一江兩山"、紅色旅遊、鄂西生態旅遊圈和武漢城市旅遊圈等建設,提高旅遊開發和管理水平,促進旅遊業發展壯大。
(二)加強資源節約和生態環境保護
這是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重要要求:也是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保證。我們要本著對國家、民族和子孫後代高度負責的精神,把節能降耗、保護環境和節約集約用地作為當前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的突破口和重要抓手,下更大的氣力加以推進。
大力推進節能降耗等工作。認真落實國務院《關於加強節能工作的決定》,重點抓好鋼鐵、有色、煤炭、電力、石油、化工、建材七大行業以及年耗10萬噸標煤以上用能大戶的節能降耗工作,尤其是對列入國家《千家企業節能行動實施方案》的100家重點能耗企業和省定重點企業,加強指導和跟蹤督查,確保取得成效。強力推進以節能降耗為重點的設備更新和技術改造,加快淘汰高耗能、高耗水、高耗材的工藝、設備和産品。強力推進建築節能,發展節能省地型建築,推進既有建築節能改造,確保城市新建建築百分之百執行建築節能設計標準。落實各級政府耕地保護責任,切實加強土地調控管理,抓緊完善和嚴格執行節約集約用地標準,堅決制止違法違規用地行為,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和集約化程度。整頓和規範礦産資源開發秩序,在繼續抓好磷礦資源管理的同時,抓好其它礦産資源保護,加大礦産資源勘查力度,為可持續發展提供資源保障。加快建立反映資源需求程度的價格形成機制,進一步理順資源性産品價格,促進資源節約和高效利用。
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在冶金、化工、建材、電力等資源消耗或廢物産生量較大、污染較重的行業,組織實施一批減量化、資源化、再利用工程項目。引導企業把污染防治由末端治理轉向生産全過程控制,建設100家循環經濟示範企業;以工業園區為重點,全面實施生態化改造,通過産業鏈條延伸、資源綜合利用、土地集約使用、廢物集中處理、熱電能源共享等方式,建設10個循環經濟示範園區;以中小城市為重點,通過發展環境友好型産業,構建特色生態體系,建設5個循環經濟示範城市。推進秸稈綜合利用、以沼氣為紐帶:的廢棄物循環利用、以動植物互利共生為紐帶的再循環利用,建設100個循環農業示範村和一批循環農業示範場。
加大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力度。把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投入納入公共財政支出的重點。繼續抓好天然林保護、長江防護林等一批重點生態工程建設,鞏固退耕還林還草成果,加大濕地保護與生態恢復力度。加強三峽庫區、南水北調中線水源區、城鄉飲水水源區等重點區域、流域的水資源保護和水污染治理。努力減少農業面源污染。嚴格市場準入,堅決不準新上不符合節能環保標準的項目,堅決依法關閉嚴重浪費資源和污染環境的企業。認真組織實施小紙廠、小水泥、小火電、城市污水和"四湖"總幹渠、西幹渠流域污染"五個專項治理工程",努力從源頭上控制環境污染。大力發展環保産業尤其是環保設備製造業和服務業。嚴格實行排放總量控制、排污許可、限期治理和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等制度。加大環保執法力度。完善環境和地質災害監測預警體系與環境監察體系,建立健全突發性重大環境和地質災害事件預防與應急處理機制。嚴格節能降耗減排目標責任制,確保各項工作落到實處。
(三)推動區域協調發展和良性互動
加快推進武漢城市圈建設。認真組織實施《武漢城市圈總體規劃》,加快推進基礎設施、産業佈局、區域市場、城鄉建設、環境保護與生態建設"五個一體化"。圍繞增強武漢城市圈對圈內及全省發展的輻射帶動能力,認真抓好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建設、現代物流及市場體系建設、産業融合發展等工作。加快推進天河機場擴建工程、武漢火車站、陽邏港區二期工程、陽邏長江公路大橋、武漢通往周邊的六條出口高速公路建設,構建武漢鐵路樞紐與航運中心,進一步改善發展條件。加快武漢城市圈技術産權交易、信息共享等平臺以及金融、現代物流網絡體系建設,促進要素低成本、高效率流動。支持各市完善産業分工,推進資源整合、産業融合、企業協作,形成特色鮮明、優勢互補的産業發展格局,增強整體競爭力,力爭今年武漢城市圈增加值增幅高於全省平均水平2個百分點左右。同時,積極推動襄樊、宜昌等城市加快發展。
促進縣域經濟加快發展。堅持"一主三化"和工業興縣(市)方針,進一步完善落實扶持縣域經濟加快發展的政策措施,抓好中小企業發展信用擔保、中小企業發展專項資金使用以及技術改造項目貸款貼息等政策的落實。支持縣(市)發揮比較優勢,培育特色優勢産業,辦好現有各類開發區和工業園區,推進工業向園區集中和産業集群發展,加快培育形成一批銷售收入過億元、稅收過千萬元的重點企業。
高度重視革命老區、少數民族地區、貧困地區和庫區的發展。繼續加大對革命老區、少數民族地區和貧困地區的投入,用好國家比照西部大開發的有關政策,加快基礎設施建設和公益事業發展,做好大中型水庫移民後期扶持工作,不斷改善老、少、邊、窮、庫區的生産生活和發展條件。繼續實施整村推進、産業扶貧、扶貧搬 遷、勞動力轉移培訓和對口幫扶工作,力爭今年解決10萬極端貧困人口的溫飽和30萬貧困人口的脫貧問題。
(四)推進改革開放和自主創新
進一步深化各項改革。推進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的改革,努力形成有利於轉變經濟增長方式、促進科學發展的體制機制。一是深化農村綜合改革。鄉鎮事業單位的改革,在鞏固已有成果的基礎上,合理核定公益性服務崗位和經費標準,規範服務合同管理,落實"以錢養事"政策、提高"以錢養事"標準,切實加強農村公益性服務。進一步深化農村義務教育"以縣為主"的管理體制改革,完善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抓好縣鄉財政管理體制改革,合理劃分縣鄉政府的事權及財政保障責任,完善轉移支付制度,推進鄉財縣管鄉用,為新農村建設提供財力支持。穩步推進國有農場、"小三場"改革和集體林權制度改革。認真落實惠農政策,加強農民負擔監管工作。二是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積極引導企業建立規範的現代企業制度,轉換經營機制,強化內部管理。深入推進省屬國有企業改革脫困、改制改組和分離辦社會職能工作。積極爭取並組織實施好部分劣勢國有企業政策性關閉破産工作。健全和完善國有資産監督管理體制,提高監管水平。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加快發展。三是加快現代市場體系建設。大力發展資本、土地、技術、勞動力等要素市場,促進生産要素合理流動。加快金融改革、開放與創新,加強信用環境建設。深化投資體制改革,縮小企業投資項目核準範圍,健全和規範備案制。加快培育發展城鄉統一的勞動力市場,促進勞動力在城鄉之間合理有序流動。整頓和規範市場經濟秩序,促進公平競爭。
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一是努力擴大利用外資規模,提高利用外資質量。繼續改善投資環境,加快"大通關"建設,以優良的環境、優質的服務,增強對外資的吸引力。積極引進以跨國公司為重點的戰略投資者,引導外資投向先進製造業、高新技術産業、現代服務業、農副産品深加工等産業和項目。充分發揮開發區和園區的優勢,大力推進園區招商,促進産業集聚。有計劃地安排一批好企業、好項目,吸引外商以多種形式擴大對鄂投資。二是努力擴大出口規模,提高出口效益。重點抓好出口過千萬美元的企業和機電産品、高新技術産品、紡織服裝和農産品的出口。加快汽車及零部件出口基地建設,鼓勵支持企業擴大出口。三是加快實施"走出去"戰略,擴大對外經濟技術合作。支持有條件的企業到非洲、東南亞等地投資辦廠,開展工程承包和從事農業綜合開發。建設一批國家級和省級外派勞務基地,強化選招、培訓、外派、跟蹤服務工作,培育"湖北海員"等勞務品牌。
加強自主創新能力建設。科教是湖北最大的優勢。我們要提升企業素質和産業競爭力,突破能源資源等瓶頸制約,提高發展的質量和效益,關鍵是要發揮科教優勢,推進科技進步和創新,促進科教與經濟緊密結合。一是完善技術創新激勵機制,激發企業創新活力。認真落實國家支持企業自主創新的財稅、金融和政府採購等政策。建立財政性科技投入穩定增長機制,支持結構調整,支 持企業自主創新,支持重大科技項目的實施。二是切實引導企業加大科技投入,使企業真正成為自主創新投入的主體。認真落實鼓勵企業增加技術研究與開發投入的有關政策。設立創業風險投資引導資金。鼓勵企業與高校、科研院所建立産業技術聯盟,實現風險共擔、利益共享、合作共贏。三是加強創新與服務公共平臺建設。抓好科技成果轉化、科技條件共享、科技創業融資等平臺建設。抓好一批重點實驗室、工程技術中心、中試基地建設。支持一批行業龍頭企業建立國家和省級工程技術中心。四是加強創新型人才培養和使用工作。繼續實施人才強省戰略,合理開發人才資·源,建立完善激勵自主創新的人才評價制度和獎勵政策,重獎有突出貢獻的人才,在全社會營造鼓勵創新、崇尚創新的良好氛圍。
四、加快發展各項社會事業,推進和諧湖北建設
全面履行政府職能,把促進社會發展和解決民生問題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進一步加大對社會事業發展的投入,認真解決好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
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設。堅持用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教育幹部群眾,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和思想道德建設,努力在全社會形成共同的理想信念。深入開展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倡導愛國守法、明禮誠信、團結友善、勤儉自強、敬業奉獻的道德規範,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為加快湖北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強大的精神動力。加強社會主義民主和法制建設。全面推進依法治省,深入開展普法教育,增強公民的法制意識。擴大基層民主,完善村(居)民自治。推進決策民主化、科學化,深化政務公開,保證人民群眾依法享有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和監督權。堅持依法行政,促進嚴格、公正、文明執法。積極開展對弱勢群體的司法救助和法律援助工作。做好新形勢下的信訪工作,積極化解各類矛盾。加強國家安全工作,防範和打擊各種敵對勢力的滲透破壞活動。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依法嚴厲打擊各種違法犯罪,著力整治治安突出問題,保障人民群眾安居樂業。
大力發展教育、文化、衛生等社會事業。堅持優先發展教育事業。完善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提高義務教育階段農村中小學預算內公用經費補貼標準。從今年春季開始,全部免除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學雜費,對貧困家庭學生免費提供教科書並補助寄宿生生活費。優化公共教育資源配置,實施"義務教育階段農村寄宿制學校建設工程"和"農村中小學改水、改廁"項目,改善農村辦學條件。大力發展職業教育,重點抓好中等職業教育。支持高校加強優勢學科建設,提高教學科研水平。進一步完善公共衛生和醫療服務體系,改善農村醫療衛生條件,大力發展社區衛生服務。認真落實血吸蟲病、艾滋病、結核病、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等重大傳染病防治措施。大力發展文化事業。加強公共文化設施尤其是城鄉基礎文化設施建設。進一步繁榮哲學社會科學、文學藝術、新聞出版、廣播影視等事業。大力支持文化創新,為人民群眾提供更好更多的文化産品和文化服務。認真籌備和辦好第八屆中國藝術節。繼續實施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和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工程。廣泛開展群眾性體育活動,提高競技運動水平。積極支持武漢市辦好第六屆全國城市運動會,做好第八屆全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參賽的組織工作。加強人口和計劃生育工作,穩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質,綜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別比偏高問題,加強流動人口管理與服務。
千方百計擴大就業。強化政府促進就業職能,多渠道開發就業崗位,大力發展就業容量大的産業,鼓勵自主創業、自謀職業和靈活就業,確保城鎮新增就業65萬人。積極推進城鄉就業統籌,切實做好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工作。落實就業再就-業扶持政策,支持下崗失業人員、城鎮其他登記失業人員、城鎮復員退伍軍人及高校畢業生等自主創業。切實解決體制轉軌遺留的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問題和改制重組、關閉破産企業的職工安置問題。積極開展就業援助,加強對困難地區、困難群體和被徵地農民的就業扶持。加強職業培訓和就業服務體系建設。切實維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
加強社會保障體系建設。完善城鎮職工基本養老、醫療和失業、工傷、生育保險制度,搞好做實養老保險個人賬戶試點工作,鼓勵各市州在中心城區範圍內實現社保統一管理。繼續做好調整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待遇和國有困難企業退休人員參加醫療保險工作。努力提高各類所有制企業的參保率,統一城鎮個體工商戶和靈活就業人員的參保繳費辦法,研究制定適合農民工特點的社會保障辦法,依法推進社會保險擴面徵繳。完善城市低保制度,鞏固動態管理下的應保盡保。加快城鄉特殊困難群眾社會救助體系建設,完善農村"五保戶"供養、特困戶救助、災民救濟等制度,增加救助投入並適當提高救助標準。在全省範圍內建立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支持有條件的地方探索建立農村養老保險制度。
高度重視安全生産和衛生監管工作。嚴格執行安全生産責任制,加強安全生産基礎工作,完善安全生産技術規範和質量工作標準,加強安全技術人才培養和從業人員安全技能培訓。加強安全生産法制建設,嚴格執法和監管。加大安全生産事故責任追究和處罰力度,嚴肅查處安全生産領域的失職瀆職和腐敗行為。加強衛生監督綜合執法和衛生監督體系建設,強化食品、藥品、餐飲衛生監管,保障人民群眾健康安全。
積極支持部隊和國防建設。關心和支持駐鄂解放軍、武警部隊和國防科技工業建設,深入開展國防教育,健全國防動員體系,抓好人民防空和民兵預備役工作。深入開展雙擁共建活動,鞏固軍政軍民團結。積極做好軍轉幹部、復員退伍軍人優撫和安置政策落實工作。
認真做好民族、宗教、外事、僑務、對臺等工作。全面貫徹黨的民族政策,促進少數民族地區經濟社會加快發展。積極做好散雜居少數民族工作。依法管理宗教事務,發揮宗教在促進和諧社會建設等方面的積極作用。充分發揮外事、僑務等部門的職能作用,擴大對外交往與合作。進一步做好對臺工作,促進兩地人員往來和經濟、科技、文化交流與合作。積極發展殘疾人事業,提高殘疾人康復、教育、就業水平。關心和支持婦女、兒童、老齡等事業發展。認真做好參事、文史、檔案、保密、方志等工作。
認真抓好省委八屆十一次全會精神的貫徹落實,努力辦好10件實事。省委八屆十一次全會就解決關係人民群眾切身利益十個方面的突出問題進行了全面部署,這是今後幾年政府必須著力抓好的重要工作。按照有重點分步驟持續推進的要求,今年重點辦好10件實事:(1)幫助10萬名"4050''城鎮下崗失業等人員實現再就業。(2)將農村特困救助對象110萬人全面過渡實行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再解決貧困地區1萬戶、4萬人搬遷扶貧的建房問題。健全廉租房制度,改進規範經濟適用房制度,對城鎮低收入家庭住房實行補助,對1萬戶農村特困戶的危房改造進行補助。 (3)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試點縣(市、區)覆蓋面達到80%,財政對參加農村合作醫療農民的補助標準由每人每年35元提高到40元;解決全省特困國有企業和已改制關閉破産原國有企業退休人員的醫療保險問題;建立140萬城鎮低保人員大病醫療保險制度;支持.各市州辦好1所"惠民醫院",支持38個城區加快構建社區衛生服務體系;資助建設3400個村衛生室。(4)資助10萬名家庭經濟困難學生接受中等職業教育,為高校-15萬名貧困家庭學生提供助學貸款。(5)在12個血吸蟲病重疫區縣(市)全面實施"整縣推進、綜合治理"工作。(6)解決300萬人的飲水安全問題;新建戶用沼氣池40萬口、改廁20萬座。(7)多渠道培訓轉移農村勞動力80 萬人;從就業再就業資金中列出專項資金,幫助國家和省定貧困縣及三峽工程和南水北調工程所在庫壩區的10萬困難農戶每戶免費培訓1。人,轉移就業1人。(8)設立省級法律援助辦案專項資金,支持法律援助機構為困難群眾和農民工提供無償法律援助。 (9)新建或改造標準化鄉鎮和村級農家店5000家,支持建設100個鄉鎮綜合文化站。(10)繼續實行農村公路建設定額補助政策,新建通村水泥(瀝青)路1.2萬公里。
五、加強政府自身改革和建設
全面落實科舉發展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對政府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們要以轉變政府職能為核心,以提高行政效率為目標,切實加強政府自身改革和建設,努力提高政府管理經濟社會的能力和水平。
進一步深化對科學發展觀的認識,努力提高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能力。深刻領會和準確把握科學發展觀的科學體系和豐富內涵,增強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自覺性和堅定性,著力推進學習型政府建設,加強思想、理論和知識武裝,加強對新情況、新問題的研究,努力提高做好新形勢下政府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進一步轉變政府職能,推進政府管理創新。繼續大力推進政企分開、政資分開、政事分開、政府與市場仲介組織分開,繼續抓好政府部門與所辦企業脫鉤工作;減少和規範行政許可與行政審批,把工作重點放在規劃指導、政策引導、加強協調和創造良好的經濟社會發展環境上。加強效能政府建設,積極探索建立科學的考核評價體系,完善工作量化考核辦法,開展政府績效評估試點工作。加強電子政務建設,完善政府信息公佈制度,提高政府工作透明度和辦事效率。加強應急管理工作,建立完善突發公共事件應急預案體系,推進應急管理體制、機制、法制建設,提高政府應對突發公共事件的能力。優化公共資源配置,加強公共服務平臺建設,完善社會管理制度,提高社會管理水平,努力為全省人民提供更多更好的公共服務。
進一步推進依法行政,加強法治政府建設。抓緊制定和完善各類政府規章尤其是社會管理方面的規章,嚴格按照法定權限和程序行使權力,履行職責,依法管理經濟社會事務,保障人民群眾的合法權益。做好行政執法監督檢查和爭議協調工作。加強基層法制工作。完善政務公開工作機制,擴大財政、編制等政務公開的範圍和內容,以人民群眾最關心的事項和容易滋生腐敗的領域為重點,全面推進政務公開。加強對權力運行的制約和監督。 自覺接受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委會的法律監督和工作監督,接受人民政協的民主監督,認真聽取民主黨派、工商聯、無黨派人士和人民團體的意見,接受新聞輿論和社會公眾監督,不斷改進政府工作。加強政府系統內部監督,支持監察、審計等部門依法獨立履行監督職責。
進一步加強政風建設,提高政府執行力和公信力。深入貫徹實施《公務員法》,加強對公務員的嚴格要求、嚴格教育、嚴格管理和嚴格監督,著力建設高素質的公務員隊伍,使廣大公務員特別是領導幹部忠於職守,勤勉盡責,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要按照胡錦濤總書記關於加強領導幹部作風建設的要求,努力形成八個方面的良好風氣。大力弘揚求真務實精神,堅持辦實事、求實效,堅決反對官僚主義、形式主義,進一步精簡會議、文件,改進會風、文風,減少應酬,把主要精力放在抓發展、抓落實上,放在為基層和群眾搞好服務和解決實際問題上。堅持勤儉辦一切事業,厲行節約,反對鋪張浪費。堅持廉潔從政,加強反腐倡廉制度建設,形成靠制度管人管事制權的有效機制。規範公務接待,嚴格執行工程建設招投標、經營性土地使用權出讓等制度,繼續抓好領導幹部經濟責任審計,深入開展治理商業賄賂專項工作,不斷拓展從源頭上預防腐敗工作領域。加大對腐敗行為的查處力度,以清正廉潔的良好形象取信於民。
各位代表!新的一年,政府工作任務繁重,我們深感責任重大。全省人民對政府的信任和支持,給了我們無窮的力量和克難奮進的信心。讓我們緊密團結在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周圍,在省委的領導下,團結奮鬥,紮實工作,努力實現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以優異成績迎接黨的十七大勝利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