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熱點專題
 
任啟興委員:食品安全應實行"從農田到餐桌"監控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7年03月03日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北京3月3日電(記者黃會清、吳晶)食品安全監管由於立法不完善遺留執法空隙和隱患,全國政協委員、寧夏回族自治區政協主席任啟興為此提出,食品行業應實行“從農田到餐桌”的全程監控。

    據他介紹,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我國食品行業外部環境和內部産業結構發生了深刻變化,使我國食品安全面臨嚴峻挑戰。一方面,食品行業配套政策不完善、監管不力,食品結構相對不合理,食品中危害微生物、農藥獸藥殘留量、重金屬嚴重超標,濫用激素、食品添加劑現象大量存在,生産、運輸、倉儲、銷售中二次污染情況時有發生。另一方面,食品生産環境惡化。全國20多個省區市出現酸雨;過量使用化肥、農藥等已造成地下飲用水嚴重污染,人與自然的和諧受到嚴重威脅。

    來自衛生部的統計顯示:重大食品安全事件呈現上升勢頭,2006年第四季度,衛生部共收到全國食物中毒事件報告144起,中毒4922人,死亡36人。與2005年同期相比,報告起數增加33.3%,中毒人數增加42.3%。

    任啟興説,我國食品監管法律法規雖然不少,卻因分段立法,條款相對分散,使執法在“從農田到餐桌”的全程中存在空隙和隱患。同時,由於執法主體不同,適用法律不同,定性不準確等,難以監管的情況經常發生。一方麵食品安全監管行政機構設置不盡合理,職責不夠明確。法律授權的有農牧、質監、工商、衛生、商務、出入境檢驗檢疫等多個部門,由於監督管理部門多,部門間的職能交叉、重復執法、重復抽檢、執法缺位、監管空白等現象較為突出,部門之間形不成合力,監管責任難以落到實處。

    他建議建立食品行業的全程動態監管機制,將監督管理的重點從最終産品的檢測過渡到生産經營的全過程;整合執法力量,調整監管職能,逐步採用由一個部門為主的綜合性、專業化、成體系的監管模式,由該部門全過程負責食品質量監管,並賦予更高的權威。

    同時,加大對涉及食品安全事件責任企業和責任人的懲治力度,健全市場管理,真正做到依法辦事、違法必究、執法必嚴。努力構造政府主導,企業、協會、消費者共同參與食品安全監督的新機制。

 
 
 相關鏈結
· 出席十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的各代表團全部到京
· 政協委員栗震亞:加大對黃河甘肅段污染防治力度
· 全國人大代表周麗珍:為農村義務教育免費叫好
· 宗教界委員:用“愛”推動社會和諧向前的步伐
· 阿昌族唯一全國人大代表:今年還關注"四邊"問題
· 政協委員徐創風:在大學教育中加強創業意識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