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3月3日電(記者吳晶、黃會清、劉泉龍)"門口拴著一條狗,家裏剩下老兩口"--全國政協委員梁儉在寧夏農村地區調研時看到的景象使他意識到:新農村建設不能"有村無農"。
梁儉在向全國政協十屆五次會議提交的提案中説,近年來,"只有減少農民才能富裕農民"已成為共識,農民進城務工已形成熱潮,這對增加農民收入效果是顯著的。但是,進城務工的農民還是農民,進城務工也帶有季節性、臨時性,而且進城務工人數也將受到我國第二、三産業發展及城市化發展的限制,受到城鎮就業崗位及農民自身素質的限制。
"新農村靠誰來建設?這個現實的問題就在眼前。"梁儉説:"在大批農民走出山鄉、走向城市的同時,新農村建設也需要一批留守農村的農業建設者。"
全國政協委員、寧夏回族自治區政協主席任啟興説,農民流向城市其根本原因是為增收。培養造就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農民,是促進農民增收的根本之計,也是儲備新農村建設力量的有效途徑。
梁儉建議,留守農村務農的農民,通過國家的貼息貸款購買進城務工農戶的土地承包經營權以擴大經營規模,享受國家的務農補貼以提高經營效益,參加農民專業合作社實行産業化經營以增加利潤,使在農村務農的農民收入有較大幅度的提高,調動農民務農的積極性,大力發展現代農業生産,以確保國家的糧食和食品安全。
根據梁儉的調研,在未來十幾年甚至幾十年內,我國仍有5億至6億農民生活在農村。
來自江西省的全國政協委員劉運來建議各級政府設立"農村實用人才開發基金",從農村本地挖掘"土專家"、"田秀才",帶動農民實現土地增收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