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3月4日電(記者李宣良)一位“內急”的大爺在公園裏好不容易找到廁所,卻不敢貿然進去。原來,廁所上只標有“MAN”和“WOMAN”的英文字樣,而沒有任何中文標識,沒有學過英文的大爺自然分不清男廁、女廁。
這不是笑話,而是全國人大代表涂亞慶在重慶遇到的一件真事。
“目前,不少公共場所公共信息使用較為混亂,如部分機票、超市小票等票據,關鍵信息全部採用單一英文形式,給沒有學過英語的人帶來了很多煩惱。” 涂亞慶説,“看到滿大街的廣告牌、路牌、交通指示牌全是英文,有時真讓人分不清,自己是在中國,還是在外國。”
在十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上,涂亞慶準備提交關於強力推進漢語在公共信息提示語上規範應用的建議。他告訴記者,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對於公共信息提示語的規範應用問題作了明確規定,無論是廣播、電影、電視用語用字,公共場所的設施用字,還是招牌、廣告用字以及在境內銷售的商品的包裝、説明等,均應該使用國家通用語言文字,即漢語。
隨著我國經濟實力的不斷增長、國際地位的迅速提升和參與國際事務的日益增多,在某些公共信息提示語中採用多種語言對照的做法是可行的。涂亞慶説:“但這絕不能喧賓奪主,讓外語全部取代漢語,讓不懂外語的中國人在自己國家成為‘老外’。”
涂亞慶認為,強力推進漢語在公共信息提示語上規範應用,並不會影響中國的對外交流。他曾經多次到國外進行學術交流活動,對法國、德國等國堅持對本國語言的使用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漢語熱’在全球已經成為一個不爭的事實,漢語作為世界上具有悠久歷史的一種語言,正在煥發著青春與魅力。”涂亞慶表示,大力推進漢語在公共信息上的體現與應用,既是滿足世界各國人民學習漢語、了解中國的需要,也是逐步增強和提升我國“軟實力”的一個重要步驟。
當前,面對英語在全球擴張的挑戰,保護本民族語言和文字已經越來越凸顯出重要性和緊迫性。涂亞慶建議,在國務院的統一領導下,由文化部負責、相關部委參與,儘快制定強制推行漢語在公共信息提示語上應用的計劃與實施方案,進一步明確漢語在我國國民經濟與社會生活中的重要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