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熱點專題
 
李肇星就中國外交工作和國際問題答中外記者問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7年03月06日   來源:新華社

    關於伊拉克問題,據今天早上的外電消息:到昨天為止,在伊拉克死去的美國士兵已經達到3100多名。這都是生命啊,都是年輕的生命!所以,我們特別希望早日看到伊拉克以及整個中東地區走向和平。我們歡迎伊拉克政府在穩定安全局勢、推進民族和解、開展重建上所做的努力。在這個過程中,人們期待聯合國也發揮重要作用。中國願意繼續為伊拉克重建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

    印度教徒報記者:外長先生,最近你剛對印度進行了訪問。這次訪問進一步表明,最近幾年中印關係有了明顯改善。但在兩國關係中仍然有一個懸而未決但對我們都非常重要的問題,即邊界問題。中國認為在解決中印邊界問題上最大障礙是什麼?多久才能排除?最近也有人在討論中國和印度聯手建立一個大型經濟集團或者是經濟區的問題,你認為在兩國之間找到解決邊界問題的方法之前,這個想法能實現嗎?

    李肇星:我特別高興有機會與你和其他各位記者分享我這次訪問印度的幸福感。我到了每一個中國小孩都嚮往的地方,就是唐僧到過的地方——印度的納爛陀。我在那兒過了一天一夜,心情無比愉快,覺得自己仿佛又變成了一個熱愛學習的“小學生”。

    “納爛”在印地語裏就是蓮花,象徵著“知識”。“陀”相當於“給”,是給人知識的地方。中國河南出生的和尚玄奘曆盡千辛萬苦,靠個人努力到了納爛陀,在那裏當留學生,又當“外教”,一共呆了12年。他成為中印兩國傳統友誼偉大的代表和橋梁。

    早在上個世紀50年代,新中國首任總理和印度首任總理——周恩來和尼赫魯,決定要在那裏修建玄奘紀念堂。這次我去就是參加這個紀念堂的修繕典禮。這個典禮成為兩國人民一個盛大的節日。今年還是“中國-印度旅遊友好年”, 兩國的旅遊者也會更多地到彼此國家去旅遊,兩國留學生的交流也會大幅度增加。

    談到中印邊界問題,那是中國人民和印度人民都不當家作主的時候,西方殖民主義者強加給我們的。相信取得了民族解放的中國人民和印度人民,有足夠的智慧和能力來解決這個歷史遺留問題。兩國總理已經任命了特別代表,中國方面代表是戴秉國副外長。雙方已經進行過九次會晤,達成了解決邊界問題的政治指導原則,並就解決框架進行了有益的探討。中印邊界地區將繼續保持和平、安寧。以《中印聯合宣言》為指導,中印戰略合作夥伴關係正在全面發展,這為邊界問題的解決創造著好條件。只要從友好大局出發,本著和平友好、平等協商、互相尊重、互相諒解的精神,一定能夠找到公平合理、雙方都可以接受的解決辦法。

    瑞典電視臺記者:現在全球變暖的問題變得日益嚴重,中國在多大程度上對這個問題的産生和發展造成了影響?中國應該承擔什麼責任,來幫助解決全球變暖的問題?

    李肇星:大家都關心氣候變暖的問題。我到貴國訪問,最吸引我的是那裏的夜晚,星星那麼“擁擠”,好像天空都難以承擔它們的重量了。我特別羨慕。每個國家真是各有長處,我們應該相互學習。

    國際社會現在已經有《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和《京都議定書》,確定了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等基本原則。中國現在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還不到有的大國的六分之一,部分排放也是由於經濟全球化、國際産業分工的結果。中國也是一個遭受氣候變化不利影響的發展中國家之一。

    我們高度重視氣候變化問題。舉個例子,和你的國家有關係,也是貴國的光榮。1972年,在斯德哥爾摩舉行了第一次聯合國人類環境會議。當時,中國正經歷著“文化大革命”動亂,但是中國政府還是想盡辦法,派團參加了斯德哥爾摩會議。我們對瑞典為人類環境保護事業所做的貢獻記憶猶新,給予高度評價。

    我還記得到斯德哥爾摩去參加會議的一位中國官員,他就是擔任過中國環保局局長、全國人大主管環保工作的負責人曲格平。他還得過聯合國環境保護獎。

    中國奉行可持續發展戰略,我們在“十一五”規劃中提出控制溫室氣體排放目標,單位國內生産總值能源消耗降低20%,這將是中國為解決全球氣候變化問題做出的貢獻。

    新加坡聯合早報記者:中國對非洲的外交成就是有目共睹的。但也有人擔心,中國這個崛起的大國在與小國交往的時候,可能出現所謂“新殖民主義”。請問中國如何開展大國對小國的外交?是否有新思維?如果有的話,又如何運用在對東南亞小國外交上面?

    李肇星:《聯合國憲章》的第一句話規定了兩條基本原則,我相信和在座每位都有關係。第一條就是男女平等。第二條就是大小國家一律平等。

    中國知道自己是一個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也知道自己存在著許多困難和新的挑戰。我們必須把加強同其他發展中國家的團結合作,當作自己全部外交工作的基礎。

    平等相待不應該是一句外交辭令,應該表現在行動上。我們正在努力這樣做。這次胡錦濤主席出訪非洲八國之前專門提醒我們,一定要多體諒非洲朋友現在遇到的一些困難,多同他們友好協商,進行實在的互利合作,特別是在解決民生問題上的合作,能有利於他們增強自主發展能力的合作。溫家寶總理在訪問非洲的時候也告誡我們隨同人員説,我們要發揚中華民族善良的傳統,別人幫助我們做了好事千萬不能忘記,我們幫助別人幹了好事可以忘記。

    胡錦濤主席、溫家寶總理在非洲受到那麼熱情的歡迎,我覺得最真心的就是來自廣大非洲群眾的歡迎。那麼多群眾在炎熱的太陽下,他們汗珠裏閃爍的陽光,他們那麼自然樸素的微笑,和中國人民的友情一起相互交融,這尤其令人感到親切、貴重。我碰見十幾位得過瘧疾,因為得到中國大夫治療,使用了有中國知識産權的青蒿素後康復的非洲朋友,他們都説:“我的生命是中國朋友給的!”

    新華社記者:2006年我國公民出境人數達3400多萬人次。隨著改革開放,這一數字還將繼續增加。與此同時,涉及海外中國公民的意外情況也在增加。中國的領事部門以及相關機構將採取哪些措施保護中國公民和海外僑胞在國外的合法權益,人身、財産安全?

    李肇星:現在中國外交部一共有4800多位幹部和員工,有駐外機構240多個,所有這些人員可以説都直接或間接地負有為在境外的中國公民和法人的合法權益提供領事保護的責任。

    隨著中國的發展進步,我們這方面的服務對象急劇增加。到前天為止我們的統計是:在國外現在大約有67.5萬中國勞務人員,從事遠洋漁業人員4萬多,外派船員15萬多。在海外設立的中資機構有一萬多家。出國旅遊的、探親的、留學的也在增加。中國公民的旅遊目的地國已經達到132個。

    2006年,我們的出境人數達到3452萬人次。世界旅遊理事會估計,到2020年,中國公民出境人數將超過一億人次。外交部和我們的駐外使領館一年來一共處理了領事保護案件3萬多起,包括三名中資公司人員在巴基斯坦遇到恐怖襲擊身亡,香港一個旅遊團在埃及發生重大交通事故,還有兩次中國工程技術人員在尼日利亞被武裝分子劫持。我們還實施了從所羅門群島、東帝汶、黎巴嫩和湯加撤僑的行動。

    總之,我們要努力把“以人為本、外交為民”的理念變成領事保護行動。具體措施包括:發揮外交部牽頭的境外中國公民和機構安全保護工作部際聯席會議的作用,加強預防性領事保護工作,普及領事知識,頒布《中國境外領事保護和服務指南》,及時提供領事服務。遇到重大案件立即交涉,必要時派出外交部長特別代表或政府工作組赴事發地,協助有關國家依法保護中國公民的合法權益。我們還要根據全國人大代表和全國政協委員提出的建議,研究分階段推動領事保護立法,規範領事保護工作。

    記者招待會歷時2小時10分鐘,600多名中外記者出席。

   上一頁   1   2  3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