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家食品藥品監管局日前發佈的《2006年31個城市食品放心工程滿意度調查報告》顯示,大多數消費者對中國食品市場的安全狀況感到不放心。中國每10個消費者中有6至7人給食品安全投下“否決票”。
中國國家質檢總局日前公佈了2006年食品制假售假十大典型案件,“吊白塊”米線、有毒鹹魚幹、蘇丹紅海椒面、硼砂涼皮,含有氫氧化鈉的假冒名牌啤酒,使用廢舊皮革生産的食用明膠,過氧化值超標的食用油……各種造假制劣行為令人瞠目結舌。
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怎樣讓餐桌走出“問題食品”的陰影,如何保障群眾飲食安全?出席全國兩會的代表、委員紛紛建言。
為何十多個部門管不了一桌飯
九三學社中央在提案中提出,食品安全是國家穩定和社會發展的永恒主題,重視與加強中國食品質量,降低食品安全風險,是目前亟待各級政府重視與解決的重大課題。
在我國目前的食品安全管理中,有食品藥品監督管理、質量技術監督、工商、農牧、商務、糧食等10多個部門。根據法律規定,他們在各自範圍內依法行政、各管一攤。但為何“十個部門管不好一桌飯”呢?從事與食品安全有關工作25年的田惠光委員表示,原因在於政出多門、執法尺度不一,加上部門之間缺乏協作,造成重復執法、重復抽檢、執法缺位、監管空白。任啟興委員建議,整合執法力量,調整監管職能,逐步採用由一個部門為主的綜合性、專業化、成體系的監管模式,由該部門全過程負責食品質量監管,並賦予更高權威。
周宜開委員建議,加強我國農産品質量安全體系建設,堅持從源頭入手,推動“從田頭到餐桌”的全過程管理。同時,進一步摸索探討農産品質量安全追溯管理模式,逐步實現生産記錄可儲存、産品流向可追蹤、儲運信息可查詢。熊思東、謝遐齡委員認為,畜禽肉食動物只有在整個生命過程中獲得適宜的生活環境、安全衛生的飲水和飼料、合格的飼養以及管理人員給予的福利待遇(包括運輸和屠宰環節)之後,才能成為品質優良的肉品。
“現在食品安全監管每道防線都有漏洞。”針對田惠光提出的問題,文會國代表提出,要啟動食品安全問責制。凡在食品安全管理中工作不力、失職瀆職,造成重大損失的,嚴格追究地方各級政府和行政主管部門負責人的責任,相關負責人要引咎辭職。
為何2000項標準管不好幾道菜
瞿振元委員介紹,與歐美國家大規模生産方式不同,我國農産品種植養殖以單個農戶為主,全國100多萬家食品生産加工企業中,不足10人的小企業、小作坊要佔七成,相當一部分並不具備生産合格産品的條件或不按標準生産加工。 但遺憾的是,我國的很多標準並不“標準”。據任啟興委員介紹,目前我國共有2100多項食品標準,其中1000多項標準僅僅是行業標準。而國家標準只有四成左右等同採用或等效採用了國際標準,食品行業國家標準的採標率只有14.63%。此外,新型食品添加劑、包裝材料、酶製劑以及轉基因食品的安全性缺乏技術措施支撐,關鍵檢測技術和設備落後。目前各部門日常執法檢查大多憑經驗,依靠感觀目測進行。
在農業法專家黃河代表看來,我國現有的食品相關立法存在諸多缺陷,並不符合國際上通行的食品安全治理理念、措施和安全標準。例如《食品衛生法》僅對104種農藥在糧食、水果等45種食品中的殘留量作出了規定,含291個指標,而國際食品法典則對176種農藥在375種食品中規定了2439條農藥殘留標準。瞿振元、黃河等代表委員提出,建議修改原有法律規定,並將《食品衛生法》明確修改為《食品安全法》,同時依靠科技創新不斷武裝農業以及食品監管部門,提倡健康養殖和清潔種植。
為何問題食品一件接一件?
按有關法規,銷售有毒大米行為,除沒收外只能按出售偽劣商品處罰,最高罰款額為米價的5倍,難以起到震懾作用。任玉嶺委員表示,由於法規不完善,對於農産品農藥殘留造成的人體傷害,尚無法追究法律責任,難怪問題食品處理一件接一件。
長期從事養殖業的劉愛平代表以“瘦肉精”為例來分析食品安全問題屢屢出現的原因。“添加了瘦肉精,豬肉就可以注水,100斤肉可以注15公斤水,因而一些不法經銷商不斷添加瘦肉精。更令人寒心的是,一些經銷商去農戶那裏收豬肉,沒有添加瘦肉精的肉反而比添加了瘦肉精的肉價每0.5公斤要低大約0.2元,一頭豬就相差40元。這就讓不添加瘦肉精的農戶為了利潤也添加瘦肉精。”
文會國代表建議,對問題食品製造者一定要加大懲處力度。只要是制售假毒食品的,無論數量多少,都要追究刑事責任,同時參照歐美和我國香港地區的做法,從經濟上加重處罰。
要建立和諧飲食文化
熊思東委員提出,解決食品安全問題,需要建立和諧的飲食文化。和諧飲食文化除在食品源頭、運輸加工過程受相應監管不受污染外,消費者本身也應承擔一定的責任。
陳君石委員指出,人們必須走出“吃什麼都不安全”或者“什麼都可以吃”的誤區。目前食品安全關注較多的是化學,而忽視了微生物污染。我國真正面臨的最大危險是食源性疾病。2005年我國食品中毒事件中,食源性食物中毒人數佔總數的43%。而食源性疾病與食品加工、銷售、包裝、保存等環節衛生差、群眾食品衛生意識淡薄以及不科學的飲食方式有關。陳君石表示,每人都養成健康、良好的飲食習慣,也是防止病從口入的一帖良方。提倡食物多樣化,這一點對防止食品安全事故同樣重要而有效。(特派記者 夏俊 簡工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