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峽工程究竟有沒有造成環境污染?污染的程度有多大?帶著這些大眾關心的問題,記者採訪了幾位正在北京出席十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的人大代表、部委負責人。
汪嘯風代表:“三峽環境問題是可以解決的”
國務院三峽辦主任汪嘯風代表介紹,目前三峽庫區水質大部分都是二、三類水體,只有局部是四類水體。據專家分析,庫區水質和三峽工程建設前沒有明顯變化。三峽工程蓄水後,沒有出現誘發性地震。泥沙淤積是庫區頭號污染,但目前進庫泥沙量比設計預測減少了一半。
黨中央、國務院對三峽污染治理問題十分重視。現在三峽庫區每個市縣和重點鎮都建立了污水處理廠和垃圾處理站,這在全國都是超前的。目前所建的污水處理廠、垃圾處理站已全部投入運營。
中央為三峽庫區補貼排污處理費用2億多元,還規劃了6000公里的水庫周邊綠化帶,目前已經開始建設。遍及庫區的檢測點也已落實。為防治水質污染、地質災害,國務院已決定投入40億元,治理應急性自然災害。
汪嘯風代表坦承,目前對於三峽庫區污染情況的觀察期還比較短,有些問題還有待於持續觀測。比如,去年10月,水庫蓄水達到156米高程,當清水下泄時,沖刷下游河道強度比預想的要大。一方面,清水下泄有利於減少淤積,但另一方面,沖刷堤壩,容易造成垮堤。
三峽庫區生態環境建設目前已列入國家“十一五”環境治理規劃。以我國現有的技術條件,三峽環境問題是可以解決的。另外,庫區過去是淺水灘,而現在則有上百米的水深。環境變化了,物種也有一定變化,已發現了一些新的物種。這些問題也需要進行認真觀測研究。
汪恕誠:“旱情與三峽工程一點關係都沒有”
水利部部長汪恕誠代表説,去年重慶等地遭遇的大旱是在全球氣候變化的背景下發生的,旱情與三峽工程一點關係都沒有。
汪恕誠説,氣候變化的尺度,是在幾千米的大氣層形成的。近年來,隨著全球氣候變暖,全世界的乾旱和洪水等極端氣候都在增多。
他説,三峽電站是世界最大的,但是三峽水庫並不是世界最大的,在世界上只能排到30位左右。“全世界那麼多的大水庫對當地的氣候條件都沒有造成影響,為什麼説三峽水庫就會造成影響呢?”
去年夏季,四川、重慶大部分地區持續高溫,有時高達43℃,出現新中國成立以來最嚴重的乾旱。有人懷疑,這種嚴重的高溫伏旱天氣與三峽大壩蓄水有關。中國氣象局之前曾表示,這種極端的乾旱高溫現象不是重慶、四川特有的地區現象,而是一個全球現象。造成這一現象的一個重要原因是溫室氣體增加所導致的全球變暖。
彭啟友代表:“三峽工程不會加劇長江流域的污染”
“三峽工程不會加劇長江流域的污染。”中國長江三峽工程開發總公司科技委員會主任彭啟友代表説。
自三峽工程啟動後,關於其加劇長江流域污染的説法一直存在。彭啟友説,三峽水庫蓄水容量只有393億立方米,而且三峽水庫是河道型水庫,可調節庫容水量為220多億立方米。歷史數據顯示,長江流域多年平均徑流量為9900多億立方米,而三峽工程上遊多年平均徑流量為4500多億立方米,三峽水庫可調節庫容量僅佔上遊年平均徑流量的5%。
“三峽工程對下游湖泊的生態環境影響也被誇大了。”彭啟友代表説,鄱陽湖地處江西境內,其生態環境的狀況主要受贛江等省內河流匯水影響。
“事實上,庫區各地政府加大了環保治理的力度,三峽上遊的植被保護也取得了成效。”彭啟友説,數據表明,2006年三峽工程上遊泥沙輸入量已由多年平均的5.8億噸降至約2億噸。
“三峽工程上馬後正在發揮積極效應。”彭啟友代表説,三峽工程26台發電機組有望于2007年全面投産,屆時一年的發電量最高可達847億千瓦時,産值逾200億元。
汪嘯風代表説,三峽工程是科學發展觀的生動體現,證明了黨中央、國務院的決策是完全正確的。三峽工程是一項功在當代、利在韆鞦、為民造福的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