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進農業發展和農民增收,是農業和農村工作的根本任務,也是保持國民經濟和社會健康發展的重要基礎。近兩年,整個國際市場糧食等農産品供給趨緊,國內生産受自然災害的影響越來越大。特別是在糧食連續四年增産、農民收入連續四年較大幅度增加的基礎上,要繼續推進增産增收,任務十分艱巨。我們必須堅持把"三農"工作放到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堅持對農民實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針,堅持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從多方面採取措施,下更大的力氣支持農業農村發展,做到思想上更加重視,政策上更加傾斜,投入上更加有力,全面加強農業基礎建設,扎紮實實地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一要不折不扣地落實各項支農惠農政策。這幾年,中央出臺了一系列支農惠農政策,促進了生産的發展,調動了農民的積極性,要進一步鞏固、完善和加強。要繼續加大對農民的直接補貼力度,增加糧食直補、良種補貼、農機具購置補貼和農資綜合補貼,繼續實施對主産區主要糧食品種的最低收購價政策,並適當提高最低收購價。要切實加大"三農"投入力度。堅持做到縣級以上各級財政每年對農業總投入增長幅度高於其財政經常性收入增長幅度,堅持把國家基礎設施建設和社會事業發展的重點轉向農村。2008年,財政支農投入的增量要明顯高於上年,國家固定資産投資用於農村的增量要明顯高於上年,政府土地出讓收入用於農村建設的增量要明顯高於上年。耕地佔用稅新增收入主要用於"三農",重點加強農田水利、農業綜合開發和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完善城市維護建設稅政策,各地預算安排的城市維護建設支出要確定部分資金用於鄉村規劃、基礎設施建設和維護。
二要大力發展糧食等主要農産品生産。解決13億人的吃飯問題,始終是我們面臨的頭等大事。我們必須把糧食生産擺在突出的位置,穩定糧食播種面積,努力提高單産。要著眼于提高糧食綜合生産能力,實施糧食戰略工程,集中力量建設一批基礎條件好、生産水平高、調出量大的糧食核心産區,著手開發一批資源有優勢、增産有潛力、生態有保障的糧食後備産區。要從關注民生、改善民生的高度認真抓好"菜籃子"産品生産,認真落實國家已經出臺的扶持生豬、油料、奶牛等生産的政策。要適應農村勞動力轉移加快、産品質量安全要求提高的新形勢,順勢而為地推進生産方式轉變,把規模化生産作為一件大事來抓,特別是生豬、奶牛規模養殖要在短期內有較快發展。要積極發展水産養殖業,加強漁業基礎設施建設,支持發展遠洋漁業。認真研究糧食和"菜籃子"産品生産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深刻把握産銷波動規律,及時完善有關政策,健全促進糧食和"菜籃子"産品生産健康發展的政策體系和長效機制。
三要推進農業結構調整,廣開農民就業門路。要充分挖掘農業內部增收潛力,著眼于利用農業多種資源、拓展農業多種功能,搞好農産品優勢區域佈局規劃和建設,鼓勵優勢區域發展棉花、糖料等經濟作物生産,加強園藝業、養殖業和繭絲綢等出口産品生産基地建設,支持"一村一品",發展特色農業、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推進農産品精深加工,多層次、大幅度提高附加值。大力推廣節地、節水、節種、節肥、節藥、節能等技術,降低農業生産成本。要拓展非農就業增收空間,提升農村二三産業,多渠道增加農民收入。提高鄉鎮企業發展質量,積極發展家庭工業,增強縣域經濟發展活力,促進農民轉移就業,支持農民工返鄉創業。要注重在初次分配和再分配中增加農民收入,引導農産品價格保持合理水平,促進農民工工資穩步有序提高,努力讓農民從農産品價格和勞動報酬中得到更多收入。
四要大力發展農業社會化服務,多種形式解決農民生産中的各種問題。近些年大量農民外出務工,一些農村出現了農業勞動力不足的問題。適應這種新形勢的變化,有條件的地方要發展適度規模經營。同時,要重視發展農業社會化服務,通過農業技術推廣機構、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農村經紀人等各種服務組織的服務,解決農民生産中的困難。要加強農業科技服務,調動各方面力量參與農業技術推廣,形成多元化農技推廣網絡。大力普及節水灌溉技術,推廣診斷施肥、精準施肥等先進施肥技術,開展免耕栽培技術推廣試點,加快普及農作物精量半精量播種技術。積極推廣集約、高效、生態畜禽水産養殖技術,降低飼料和能源消耗。支持發展農業生産經營服務組織,為農民提供代耕代種、用水管理和倉儲運輸等服務。積極培育和發展農機大戶和農機專業服務組織,推進農機服務市場化、産業化。組織實施新農村實用人才培訓工程,重點培訓種養業能手、科技帶頭人、農村經紀人和專業合作組織領辦人等。建立健全動植物疫病防控體系,加快構建網絡健全、隊伍穩定、保障有力、處置高效的動物疫病防控體系。對重大動物疫病實施免費強制免疫,完善重大動物疫病撲殺補償機制。繼續實施植保工程,探索建立專業化防治隊伍,推進重大植物病蟲害統防統治。全面貫徹落實農民專業合作社法,積極支持農民發展專業合作社。加強農村現代市場流通體系建設,建立健全適應現代農業發展要求的大市場、大流通。加快落實鮮活農産品"綠色通道"政策。積極推進農村信息化,健全農村信息服務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