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2008年政府工作報告解讀>> 報告解讀
 
如何健全社會救助體系?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8年03月19日   來源:國研室

    社會救助,是指國家和社會對依靠自身能力無法維持基本生活的公民以及遇到緊急、突發和特殊困難的公民提供基本物質幫助和相應服務的制度安排。社會救助體系,是指國家為保障城鄉貧困人口的基本生活並幫助解決各種特殊困難而建立的相關法律法規、規章制度,以及為保證這些政策法規順利實施的管理體制、運行機制、工作網絡、物質條件和技術支撐等要素有機結合而形成的統一整體。

    我國新型社會救助體系的基本框架是:以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農村五保供養、城市生活無著流浪乞討人員救助和災民救助為基礎,以教育、醫療、住房、就業和法律等專項救助為支柱,各種救助項目有機銜接、相互協調,各類優惠政策全面整合、相互配套。這種新型城鄉社會救助體系的主要特徵和發展方向是:救助項目法定化、覆蓋範圍全民化、施救標準科學化、操作程序規範化、監督管理民主化、工作手段現代化、服務方式社會化。

    近年來,我國社會救助不斷創新發展,社會救助制度不斷完善,整體功能不斷增強,城鄉社會救助體系基本建立。但是,我國是自然災害多發頻發的國家,每年有大量因自然災害而導致生活困難的災民需要救助,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還不完善,教育、醫療、住房等專項救助基礎還很薄弱,社會救助體系還需要進一步健全和完善。

    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要重點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完善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要繼續完善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建立與經濟增長和物價水平相適應的救助標準調整機制;建立健全臨時救助制度,幫助群眾解決突發性、暫時性困難;完善城市生活無著流浪乞討人員救助制度,特別要加強對流浪未成年人的救助。要完善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在健全政策法規和運行機制基礎上,將符合條件的農村貧困家庭全部納入低保範圍。中央和地方各級財政要逐步增加農村低保補助資金,提高保障標準和補助水平。落實農村五保供養政策,保障五保供養對象權益。要不斷提高扶貧開發水平,加大對農村貧困人口和貧困地區的扶持力度。加大移民扶貧力度。集中力量解決革命老區、民族地區、邊疆地區和特殊類型地區貧困問題。

    二是完善教育救助制度。著眼于促進教育公平,今年將在全國城鄉普遍實行免費義務教育。國家將繼續增加農村教育公用經費,提高保障水平。適當提高農村貧困家庭寄宿生生活費補助標準。繼續落實保障經濟困難家庭、進城務工人員子女平等接受義務教育的措施。在試點的基礎上,從今年秋季起全面免除城市義務教育學雜費。進一步完善普通本科高校、高等和中等職業學校國家獎學金助學金制度。

    三是完善城鄉醫療救助制度。2008年,全國所有縣(市、區)都要建立城市醫療救助制度,研究探索醫療救助制度與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制度相銜接的有效形式。繼續完善農村醫療救助制度,並加強與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的銜接,資助符合條件的農村五保戶、貧困戶家庭成員和其他貧困農民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對因患大病經合作醫療補助後個人負擔醫療費過高、影響家庭基本生活的,再給予適當醫療救助。

    四是建立健全廉租住房制度。2008年年底前,所有市、縣對符合規定住房困難條件、申請廉租住房租賃補貼的城市低保家庭,基本做到應保盡保。東部地區和其他有條件的地區要將廉租住房保障範圍擴大到低收入住房困難家庭。今年中央用於廉租住房制度建設的資金68億元,比去年增加17億元,地方各級政府都要增加這方面投入。還要加強農村住房建設規劃和管理,切實解決農村困難群眾住房安全問題。

    五是進一步加強救災減災工作。據統計,我國一般年份因自然災害造成的人員傷亡數千人,直接經濟損失達1000億元以上,重災之年,造成的人員傷亡和經濟損失更為嚴重。要把救災減災工作擺到社會應急建設的重要位置,常抓不懈。2008年初我國部分地區出現歷史罕見的低溫雨雪冰凍極端天氣,對災區經濟造成重大損失,給群眾生活帶來很大困難。要抓緊災後恢復和重建,同時要從這次特大自然災害中總結經驗教訓。加強電力、交通、通信等基礎設施建設,提高抗災減災能力;加強應急體系和機制建設,提高預防和處置突發事件能力;加強對現代條件下自然災害特點和規律的研究,提高防災減災能力。

    六是完善落實優撫政策。要落實有關政策規定,統籌解決退役軍人的實際困難。健全撫恤補助、生活待遇自然增長機制。按照政府補助和個人負擔相結合、政策照顧和大病救助相結合的原則,逐步建立體現優待優惠的優撫醫療保障制度。推進退役軍人安置改革,多方面幫助退役士兵實現就業。

    七是支持慈善事業加快發展。要完善和落實社會捐贈免稅減稅政策,進一步完善志願服務扶持政策和激勵措施,壯大志願服務隊伍。積極培育發展社會慈善類民間組織,探索建立慈善組織行業自律機制和評估機制,促進慈善組織提高社會公信力。要推動社會捐助活動大眾化、經常化、規範化。大力培養公眾慈善意識,在全社會樹立團結互助、和衷共濟、扶貧濟困、平等友愛的社會風尚。

    此外,還要在社會救助領域加強專業社會工作人才培養和社會工作職業崗位開發,積極應用社會工作方法,提升社會救助管理和服務的科學化、專業化和人性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