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人大代表,貴州省畢節地區黔西縣鐵石鄉黨委書記陳萍説,畢節地處長江、珠江“兩江”源頭,為了提高生産水平和生活質量、改善生存環境,改革開放以後,畢節的幹部群眾提出了新“五子登科”,即山上植樹造林戴帽子、山腰搞坡改梯拴帶子、坡地種植綠肥鋪毯子、山下發展庭院經濟抓票子、基本農田集約經營收穀子,使生態環境大為改善。 新華社記者 王建華 攝
全國人大代表、湖南省臨武縣武源鄉龍家村黨支部副書記胡建文説,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解決好“三農”問題,必須進一步解放思想,轉變農業發展機制,提高勞動效率。 新華社記者 劉泉龍 攝
全國人大代表、安徽淮南市鳳臺縣李衝回族鄉農民魯中祝説,農業要發展,農民要致富,應該加強農民的專業技術培訓,增加農業的科技含量,走科技致富、産業致富的道路,才能徹底改變農村相對落後的面貌。 新華社記者 劉衛兵 攝
全國人大代表、貴州省六枝特區牛場鄉副鄉長羅濤説,這些年不少西部資源富集區熱衷於開發各種礦産資源,吸引了不少投資。然而老百姓除了在礦山幹活,或是在礦山周圍賣小食品,得到的僅是被污染的環境和被破壞的生態。我們再也不能走竭澤而漁的發展道路了。 新華社記者 王建華 攝
全國人大代表、甘肅平涼市崆峒區白廟鄉白廟村農民畢紅珍説,前些年我經常跟著學校校長挨家挨戶去動員,以便讓學生能正常入學。因為春季開學的時間與農民的春耕時間非常近,農民要買化肥、薄膜,都需要花錢,如果再交學費,很多家長只能選擇保證春耕而放棄入學。自從減免義務教育學雜費後,農村孩子都能上學了。 新華社記者 王建民 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