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3月2日電(記者 季明 劉健 張先國 徐清揚)就業難、維權難、保障難是困擾當前我國1.3億外出就業農民工的三道難題。
作為首批從農民工中選舉産生的全國人大代表,胡小燕、康厚明、朱雪芹在過去一年的履職過程中為解決“三難題”做了什麼努力?在即將召開的十一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上又將帶來哪些農民工的心聲?新華社記者就此進行了採訪。
緩解“就業難”:關鍵要讓農民工“有本事”
“胡小燕代表,我是一名外來農民工,失業3個月了,老家還等著我寄錢回去,請您一定要幫幫我!”
自從成為全國人大代表後,胡小燕等3人就不斷收到農民工希望幫忙找工作的請求,最近半年來這類請求的數量明顯增多。
“就業難是今年農民工面臨的最大難題。”康厚明代表説。如何緩解這一矛盾,成為近來三位代表思考最多的問題。
今年春節期間,胡小燕代表放棄了回四川老家的機會,留在廣東實地了解珠三角農民工就業狀況。
而朱雪芹代表則直接站到了招聘農民工的第一線,春節過後她為自己所在公司招聘包裝工、縫紉工和營業員,經她面試找到工作的農民工超過50人。
三位代表在深入調研後認為,東部沿海中小企業受國際金融危機影響減少用工規模,固然是造成目前農民工“就業難”的重要原因,但過去幾年中一些地方對農民工職業技能培訓的忽視則是根本原因。
“當前市場上對於有技能勞動力的需求還是旺盛的,但卻很難找到合適的人。”朱雪芹代表説。在面試中她發現,前來應聘的許多“80後”農民工雖然有過在其他企業工作的經歷,但他們過去都被固定在一條生産線的同一個位置上,重復簡單勞動,因此勞動技能和相應的就業能力很弱。
胡小燕代表説,根據廣東省就業部門的預計,今年第一季度無技能農民工的求人倍率(需求數/求職數)將低於0.8,但技能型勞動力的求人倍率將達到1.1以上,這説明有技能的農民工就業潛力大。
讓三位代表感到欣慰的是,目前無論是農民工流入地還是流出地,都已啟動形式多樣的農民工培訓計劃。例如廣東省開始實施技能普惠制度和“全民技能提升儲備計劃”,計劃培訓農民工400萬人次,其中外省初級以上技能農民工100萬人次;返鄉農民工也可到所在地的技校或職校參加免費職業技能培訓。
為了建立解決農民工“就業難”的長效機制,朱雪芹代表此次準備帶一份“切實加強農民工職業培訓”的書面意見參加全國人代會。“只有讓農民工具備一技之長,他們才不用再為飯碗問題而發愁。”
破解“維權難”:別再讓農民工“受氣”
記者發現,為欠薪農民工討工錢,為工傷農民工索賠醫藥費,是三位農民工代表在過去一年共同有過的經歷。
涂澤均是重慶市九龍坡區巴福鎮鐘鶴村的農民,兩年前在當地的一家企業打工時摔成重傷。為了治療,涂澤均一家花費上萬元,而企業在支付1000元後,便不再承擔任何責任。涂澤均將企業告上了法庭,官司是贏了,但企業拒絕執行法院判決。無奈之下,涂澤均的女婿抱著試一試的想法,撥通了康厚明代表的電話。
一開始康厚明確實不知道該如何幫助這位不幸的工友,但他還是帶著材料來到重慶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法院執行局局長汪夏也是一位全國人大代表。在汪夏代表的關注下,涂澤均最終在去年7月拿到了早應獲得的賠償。
過去一年獲得康厚明幫助的不僅涂澤均一人,朱冬川等50多名農民工也是在他的支持下,討回了被拖欠兩年的30多萬元工資。對於這些“成績”,康厚明卻怎麼樣也高興不起來:“農民工這些合理又合法的要求,為什麼總要拖那麼久、花那麼多的精力才能解決呢?”
另外兩位代表與康厚明有著同樣的感觸。朱雪芹代表曾幫助蘇州一名受傷的裝潢工人要回工資和賠償金,這家僱主企業最終向裝潢工人賠償了6000元的補償金,但企業負責人説出來的理由讓朱雪芹難以接受:“要不是看在你是全國人大代表的面子上,我才不會多掏這幾千塊錢!”
由於金額小、成本高、發生頻率又高,如何有效維護農民工權益一直是個難題。三位農民工代表認為,在全國人大代表的身份之外,更需要利用和完善已有機制,幫助農民工“零門檻”、低成本、短時間內維護合法權益。朱雪芹在工會的支持下,開始了新探索。
今年2月,“上海普陀區總工會農民工權益保障分中心朱雪芹工作室”成立,每週一到週四下午朱雪芹都將在這裡接待希望得到維權幫助的農民工。
朱雪芹説:“我們這裡有一批法律等方面的專家,一般問題30天就要回復,最長不能超過60天。一些農民工反映強烈的共性問題,我還會形成書面建議帶到北京去。”
“朱雪芹工作室”成立以來,已接待7名農民工的來電諮詢,並幫助其中一位農民工討回3000元欠薪。
解決“保障難”:期待農民工早日告別“後顧之憂”
不久前公開徵求意見的社會保險法(草案)引起三位農民工代表的共同關注,因為其中提出的“基本養老保險將逐步實現全國統籌”“個人養老保險可隨本人跨地區就業而轉移”等規定,為解決農民工的“保障難”問題提供了新希望。
康厚明代表説,農民工大多把自己的青春奉獻給了城市,老了以後才回到農村,如何養老是個大問題。“尤其是現在許多農民工是獨生子女,如果不解決他們父母的養老問題,今後兩個人養四個老人,負擔會非常沉重。”
胡小燕代表説,許多農民工向她反映,自己在打工地交了10多年的社保,返鄉後卻沒有辦法遷移和續保,只能選擇退保。“他們只能拿到自己交的那一部分,而企業為他們交的一分錢也拿不出來,農民工為社保統籌作出了重要貢獻,但返鄉後卻享受不到社保的待遇,這對農民工權益是很大的傷害。”
目前廣東省已出臺省內養老保險關係轉移接續辦法,參保人在省內流動時,只需要按規定參保繳費,就能以養老保險參保憑證為載體,養老保險個人賬戶儲存額、視同繳費賬戶儲存額“實賬轉移”,從而實現養老保險關係在省內各地的記錄和接續。
但是,跨省區的養老保險關係轉移接續仍然是個空白。胡小燕代表説:“我會在大會期間把這個問題提出來,以引起有關部門重視。”康厚明代表也表示,這次大會上他將提出擴大農民工社保覆蓋面的建議,同時建議能適當降低農民工參保標準,讓更多的農民工享受更完善的社會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