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3月8日電(記者許祖華、趙超)“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對文化建設非常重視,強調要積極發展公益性文化事業,做好文物和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因此,我建議國家應支持民營資本舉辦文化産業,推動文化大發展大繁榮。”全國人大代表、陜西關中民俗藝術博物院院長王勇超説。
王勇超説:“目前,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産業的外部環境總體上比較寬鬆。但在實際工作中,仍存在一些比較突出的問題,應當引起國家及有關方面的重視。”
他説,文化産業特別是具有公益性的大型文化項目,一般投資都比較大,建設週期比較長,建成後社會效益大,而經濟效益不明顯,投資商大多認為無利可圖不願投資,金融機構又因種種限制難以放貸,所以很難從社會和銀行融通到資金。這些年儘管國家在這方面增加了投入,但由於沒有專門列入國家計劃的大盤子,所以在資金扶持上是杯水車薪,公共財政對文化産業發展的支持有待進一步加強。
另外,支持民營文化事業發展的體制仍不健全,扶持民營文化産業的政策措施落實不到位,鼓勵民辦文化的輿論氛圍還不濃厚。特別是民辦博物館與國有博物館政策支持、稅費減免等方面不能一視同仁,直接影響到民營資本興辦文化事業的積極性。
王勇超建議,各級政府應加大對文化産業的投入力度。國家有關部門應專門設立文化産業發展資金,用於支持重大文化産業項目,並通過貼息、補助、獎勵等多種形式,鼓勵引導社會資本興辦文化事業、發展文化産業。
同時,進一步優化發展環境,認真落實國家有關政策規定,使非公有資本真正享有平等參與和競爭的機會。同時,對民營文化多進行正面宣傳,為民營企業進入文化産業營造良好氛圍、創造有利條件。從法律和政策上進一步明確,對民辦博物館與國有博物館一視同仁,使其在政府扶持、土地使用、稅費減免、銀行信貸等方面享受同等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