攤販經濟·網絡經濟·鄉村工業經濟
——代表委員熱議就業增長新空間
新華社北京3月8日電。(記者 車玉明、杜宇、周英峰、王聖志、裘立華、王宇)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今年“新增就業900萬人以上,城鎮登記失業率4.6%以內”。在當前國際金融危機影響日甚的背景下,我國不少工業企業遭受較大衝擊,就業壓力巨大。
政府部門在充分發揮服務業、勞動密集型産業、中小企業、非公有制經濟在吸納就業的作用中,要開闊視野,充分挖掘就業新途徑、新空間。出席全國兩會的一些代表委員和專家學者強調,解放攤販經濟,助推網絡經濟,大興鄉村經濟就是當前值得鼓勵的促進就業增長的三個方向。
攤販經濟:低成本創業的搖籃
最近,江蘇無錫市因城市管理,強制拆除1200多個報刊便民亭,引起社會廣泛關注。近年來,同樣是出於城市管理的理由,很多城市的攤點被拆除、取締,小商小販難以找到合適的生存空間。小商販與“城管”之間的矛盾在許多地方成為持續的熱點問題。
許多小攤小販的背後往往維繫著一個家庭的生活。在當前巨大的就業壓力下,有必要重新審視攤販經濟的作用。全國人大代表張育彪為此建議政府“解放小攤販”。
他説,攤販經濟可以解決部分就業,同時也可激勵待業人員低成本創業。中國可借鑒韓國、日本、美國等國實踐經驗。比如,讓小攤販合法化,劃定區域和時段,讓其有序經營。各城市可根據城市規劃、市民需求,劃定一定區域,限定時間、地點經營。
“對賣早餐的,可考慮在早上7時半前結束,不影響市民上下班,對交通不造堵;而一些賣小商品的,可允許在晚上7時半後經營,晚上12時前結束。”張育彪建議,政府可考慮出臺《城市設攤導則》,解禁馬路市場,在不影響群眾生活、保證城市管理效果的基礎上,在部分街道設置便民攤點,政府為其頒發臨時許可證。
中國社會科學院人口與勞動經濟研究所研究員王德文説,對於小攤販問題,出於市容市貌考慮,進行一些限制,不過小攤販的發展,對於搞活市場還是必要的。從當前整體就業形勢看,要清理不合理的規章制度,放寬對他們的限制,扶持他們走上正軌發展。
對於自主創業的小攤販,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勞動科學研究所副所長莫榮認為,還是應該加以服務和引導。“政府部門不要過多地去‘卡’,而是要加強服務和引導。”
網絡經濟:創業就業的新空間
“我在淘寶網開了家網店,專營流行首飾和服裝,同學們有空來看看。”去年陳小姐從杭州高校畢業後回到紹興,沒有找到合適工作,她乾脆開起了網店,一年下來她的網店信譽已經有了三顆鑽,每個月的純收入都在3000元左右。
據調查,浙江省通過網店就業人數已達到9萬人,而紹興佔了較大的比重,網店主要是銷售流行服裝、首飾、領帶和黃酒等紹興地方特産,而這些網店經營者中有一半人的年齡在23-32歲。大學生通過網絡尋找到了新的就業空間。
據統計,2008年我國網絡零售消費者數量突破1億人,交易額突破1000億元,在全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中所佔比例超過了1個百分點。有關專家認為,網絡零售行業正在推動我國的製造業模式更新、流通領域的結構重組和新消費文化的形成。
全國人大代表、中國移動廣東公司董事長徐龍説,網絡是一個比較大的就業平臺,投資少,成本低,見效快。“一根線、幾臺電腦就可以24小時開展電子商務、文化創意、在線服務等創業活動。”他説,當前,政府比較關注實體工業園區,實際上也可以建立網絡創業虛擬園區,就像廣交會那樣,搭建一個網上的創業平臺。政府可考慮為大學生網絡創業提供孵化基地、創業基金、培訓基金以及稅收等優惠政策,培育網絡創業的環境。
徐龍説,網絡創業市場是比較大的,預計可以帶動50萬人就業。大學生社會基礎不是很紮實,而創業不僅需要理念,也需要適合的環境,從這個意義上説,網絡創業的前景是比較廣闊的。
全國人大代表、紹興文理學院院長王建華説,金融危機帶來的就業壓力已使很多人選擇自己創業。例如,從2008年9月至今,淘寶上新開店舖每個月近20萬家,每天有5000人在淘寶網上開店,網絡創業熱潮正撲面而來。“政府應該用創業帶動就業,主動引導新的創業浪潮,讓更多的勞動者成為創業者。”
鄉村經濟:創業就業的廣闊空間
“從2009年起,國家將用3年時間組織100萬未就業高校畢業生參加見習。作為食用菌養殖專業戶,我期盼國家能將我們種植、養殖大戶納入見習基地範圍,這樣,既可以幫助我們解決技術和管理難題,也可以增強大學生對農村的認識和感情,在鍛鍊中成長。”全國人大代表、安徽鳳臺縣李衝回族鄉魏郢村食用菌養殖專業戶魯中祝説。
出生在淮河岸邊的魯中祝,高中畢業後,以兩百元兩分地起家,發展食用菌生産,逐步發展成集制種、生産、加工為一體的食用菌産業鏈。她説,現在農村專業技術人員缺乏,鄉鎮農業專業技術人員有的知識老化,有的知識面狹窄,很難適應現代農業科技推廣的需要。
她建議,國家在組織未就業的高校畢業生參加見習時,應該把農村種植和養殖專業戶納入見習基地,由政府選派一批農業院校和具有管理專業知識的畢業生前來見習,既實現科技下鄉,解決了種植養殖大戶技術缺乏難題,也讓未就業畢業生在農村鍛鍊成長。
與盼望大學生的種植養殖專業戶不同,最近一個時期以來,一批有技術、有資金的農民工返鄉創業,帶動鄉村經濟逐步發展壯大,為就業創造出巨大的空間。
全國人大代表、安徽省勞動和社會保障廳廳長朱勇告訴記者,目前安徽有5.26萬農民工返鄉創業,創辦經濟實體1.47萬個,帶動就業27.25萬人。安徽已建立了103個農民工創業園,還準備投資1.5億元,再建150個農民工創業園。
全國政協委員雷加富建議,要高度重視返鄉農民工再就業,支持農民回來創業。不少返鄉農民工有一定的技術、經驗和資金基礎,對拓展鄉村就業空間有很大的潛力。應當加大對農民工創業的扶持力度,為他們創業提供金融、土地等方面的支持,開闢創業“綠色通道”,降低創業門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