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3月2日電(新華社記者 齊中熙)“不管你願意不願意,每天你都會製造一些生活垃圾。這些垃圾如果處理不好,不僅影響我們的生活環境、居住環境,還會造成大量污染,給人們的生命健康帶來威脅。”全國政協委員、德意志銀行集團(中國)董事長張紅力説。
去年以來,全國發生了多起居民反對在其居住地附近建設垃圾焚燒場的事件。特別是去年7月,北京市政府計劃在北六環小湯山的阿蘇衛地區建立垃圾焚燒場,令周邊地區眾多居民感到不安。他們擔心垃圾焚燒産生的廢氣廢物可能對人體有害,同時認為住房會因即將建設的垃圾焚燒廠而貶值。
關注垃圾處理問題的還有其他政協委員。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石油大學教授王尚旭今年的提案之一,也是關於垃圾焚燒問題。
“像北京這種大都市,垃圾原來用填埋等方式處理,已經讓土地承受不起,讓周圍的環境承受不起。而用焚燒的方法處理,垃圾焚燒廠建在哪兒,哪兒的居民就強烈反對。”
王尚旭委員認為,應該採用最新的技術來處理垃圾回收問題,關鍵還是要實行垃圾分類。實際上,我國在分類領域上應該比國外有優勢。中國人力資源豐富,在每個小區裏,你都可以看到有人在那兒撿垃圾。實際上,要是組織得好,政府可以給這些人安排工作,讓他們在沒有環境污染的環境下去做垃圾分類,這個技術並不是很難。
“像廚房垃圾粉碎後,做成顆粒狀的肥料,可以用於防止草原沙化。雖然整體投資會比造垃圾焚燒廠高一點,但是解決了許多問題,尤其是就業問題、環境問題、沙漠化問題,還有二氧化碳排放的問題。”他説。
張紅力委員認為,按照我國的經濟發展進程,城市化在未來很長時期都將處於高速發展的狀態。我們的目標應該是:在城市高速發展的同時,不斷提高居民生活質量;不以犧牲環境為代價,順應全球“零排放”的趨勢,建設環保節約型都市。
他建議,在一些大城市,可以在城市小區試點更為細緻明晰的可操作垃圾分類方式:如“有害電子垃圾”、“紙類”、“玻璃”、“金屬”“塑料”等有回收價值的單獨回收,“有機生活垃圾”統一集中處理等等。在垃圾從小區清運時就開始嚴格分類。配合這種高精細度的分類可以向居民分發分類操作手冊,垃圾回收部門和小區物業部門照此實行,真正落實分類回收。
“如果實施難度大,還可以根據城市發展階段不同,推廣不同精細度的分類。比如同為發展中國家的墨西哥一些城市,簡單將垃圾分為‘幹’、‘濕’兩類,也實現了分類回收,避免了大量填埋。”張紅力説。
他説,我國提出垃圾分類回收已有多年,很多居民小區和公共場所已經安放了標著“可回收”、“不可回收”或者“有機”、“無機”的垃圾桶,但在現實生活中卻很難落實。一方面這種分類方式直接可操作性不高;另一方面,市政垃圾清運時也沒有分類。這種實踐上的落後讓很多有垃圾分類處理意識的居民積極性受到打擊。
在一些城市化發展階段比我國領先的國家,城市垃圾“資源化”分類回收已經做到了精細化。即使是人口密度很高的都市,其環境質量、宜居程度仍然能在全球位於前列。
“在我國很多城市,最近都出現了關於建立垃圾焚燒廠的爭議。相關機構應該抓住機會,倡導更為綠色環保的生活方式,減少垃圾産生,並推行需要居民從行動上高度配合的精細化回收。”兩位委員一致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