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3月6日電(記者張旭東、韓潔、劉錚)財政預算報告顯示,2010年中央政府公共投資安排9927億元,比2008年預算增加5722億元。
財政部部長助理胡靜林説,這一“增加的5722億元”加上2008年第四季度“新增1040億元”和2009年“新增5038億元”,意味著“一攬子計劃”兩年實現新增1.18萬億元中央政府公共投資計劃目標將在今年如期完成。
新增中央投資有力促動經濟回升
2008年11月5日,在國際金融危機肆虐之時,我國出臺了一攬子經濟刺激計劃,其中引人矚目的一點就是在未來兩年內實施總額4萬億元人民幣的投資計劃,其中新增中央投資1.18萬億元。
根據安排,新增中央投資主要用於民生工程、技術改造、生態環境保護、重大基礎設施建設和地震災後恢復重建。
翻閱預算報告可以發現,包括“新增5038億元”在內的2009年中央政府公共投資總計支出9243億元。這其中,農業基礎設施及農村民生工程投資2567億元,教育衛生等社會事業建設投資965億元,保障性住房建設投資551億元,節能減排和生態建設投資777億元,自主創新、技術改造及服務業投資681億元,重點基礎設施建設投資2151億元,地震災後恢復重建資金1305億元。
“這些中央投資有效增加了即期需求,帶動了民間投資和消費,加強了經濟社會發展的薄弱環節,有力促進了經濟回升向好。”全國政協委員賈康説。
全國人大代表、廣西壯族自治區財政廳廳長蘇道儼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説,2009年,廣西爭取擴大內需投資項目超過8000項、中央資金達到130億元,是歷年來獲得中央投資項目和建設資金最多的一年。
“中央投資加上地方及時到位的配套資金,有效拉動公路、水利、醫療、教育等諸多領域投資需求,為全區應對危機保持經濟平穩較快增長注入動力,2009年廣西經濟增速達到13.9%。”蘇道儼代表説。
資金重點向民生、結構調整傾斜
“我們必須保持一定的投資力度,這是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的需要,也是去年大批新開工項目續建的需要。”全國人大代表、廣東省發展改革委副主任魯修祿説。
根據預算報告,今年擬安排的新增中央政府公共投資,在資金投向上,重點支持保障性住房、農村基礎設施、教育和醫療衛生等社會事業、節能環保和生態建設,以及自主創新、結構調整等領域和欠發達地區。
“這些重點投資領域本身具有明顯的結構特徵,凸顯國家優化投資結構意圖。”賈康委員強調,政府今年要在優化投資結構上下工夫,一方面要保持政府公共投資力度不減,另一方面要嚴格控制新上項目,資金安排主要用於項目續建和收尾,避免“半拉子工程。”
根據預算報告,包括“新增5722億元”在內的2010年中央政府公共投資9927億元安排中,2536億元用於農業基礎設施及農村民生工程,980億元用於節能減排和生態建設,742億元用於自主創新、技術改造及服務業,2597億元用於鐵路、公路、機場和港口等基礎設施建設。
此外,今年中央政府公共投資中,632億元用於保障性住房建設(包括農村危房改造),981億元用於教育衛生等社會事業建設,974億元用於地震災後恢復重建,以及485億元的其他社會事業等投資項目。
“今年圍繞結構調整的主線,遼寧省將繼續擴大公共投資,支持結構調整和發展方式轉變,促進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全國人大代表、遼寧省財政廳廳長邴志剛説。
財政投資要“經得起實踐和歷史的檢驗”
2010年是繼續應對國際金融危機、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加快轉變發展方式的關鍵一年,雖然財政面臨的環境好于上年,但形勢仍極其複雜。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出,財政支出要有保有壓,把錢花在刀刃上。
“每個中央投資項目可行性做得好不好,資金管理是否嚴格,施工質量能否保證,都關係到中央宏觀調控政策是否能得到有效落實。”賈康委員表示,要想確保中央投資“不打折扣”,就必須強化財政資金監管,重點加強對中央政府公共投資的監督檢查。
為確保每一分錢中央投資都得到妥善使用,2008年底第一批新增中央投資下撥之際,中央就向各省區市派出檢查組,與各地一起把關投資項目,監督資金流向。
對此,政府工作報告再次強調,對有財政資金投入的建設項目,要加強全程監督,堅決避免以擴大內需為名,搞勞民傷財的形象工程和政績工程。堅持科學民主決策,確保公共投資真正用於推進經濟社會發展和改善人民生活,經得起實踐和歷史的檢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