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熱點專題
 
氣象局局長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 直擊氣候熱點問題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0年03月07日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北京3月7日電(記者 張辛欣)在極端天氣多發的今天,怎樣正確防災減災?應對氣候變化工作將如何開展?世博會的氣象服務能否讓百姓吃上定心丸……全國兩會召開期間,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氣象局局長鄭國光接受了新華社記者專訪,就當前氣候氣象熱點問題進行解讀。

    “要做老百姓看得懂,用得上的氣象科普”

    記者:您在今年兩會遞交了什麼提案?

    鄭國光:我的提案是關於氣象科普宣傳的。我建議,我國應該建立專門的防災減災和應對氣候變化等方面科普宣傳隊伍,要爭取使科普知識更加通俗化,讓公眾能讀懂、能聽懂。

    記者:我國氣象科普現狀如何?

    鄭國光:可以説尚欠“火候”。氣象與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密不可分。然而,老百姓關心的往往只是天氣預報的結果,利用氣象信息來安排生産生活的人很少。氣象科普實際上是對氣象信息的一個解讀過程,將簡單的氣象知識普及給老百姓,引導他們科學的防災減災,最大程度減少損失。

    現有的科普法、全民科學素質綱要對科普宣傳做了規定和強調,但這些內容相對較為宏觀。目前,我們應該建立一支專業的科普隊伍,不能再沿用老一套的依靠兼職隊伍來推廣氣象科普知識的做法。

    記者:氣象科普面臨的最迫切的挑戰是什麼?

    鄭國光:通俗化。老百姓看不懂、聽不懂氣象科普,自然難以實施有效的防災減災和科學的應對氣候變化手段。氣象工作者要把專業語言變成老百姓的語言,不僅把氣象信息告訴老百姓,還應告之如何利用這些信息。

    氣象科普通俗化的問題在農村更為迫切。據我們統計,氣象災害造成人員傷亡,98%以上在農村,農民是受氣象災害影響最大的群體。然而,正是這個群體,一方面不能及時得到信息,即便得到了氣象信息,也很難有效利用信息。 我記得2005年浙江的一場颱風造成多人傷亡。主要原因就是很多人缺少有關颱風的基本常識。颱風來了,狂風驟雨,但颱風中心卻是一片風平浪靜的晴空區,即颱風眼。然而,颱風眼過後則是更為猛烈的狂風暴雨。很多人看到風平浪靜,晴空萬里,就接著到海邊勞作,結果造成了人員傷亡。如果了解颱風眼這種現象,就會避免這場災害。所以説,我們既要發佈氣象信息,更應告訴老百姓,怎樣防災減災,自救互救,要做老百姓看得懂,用得上的氣象科普!

    “中國企業應該在中國應對氣候變化方面發揮主力軍作用”

    記者:您最近在呼籲要加快制定中華人民共和國應對氣候變化法,為什麼?

    鄭國光:應對氣候變化是一項長期的任務。然而,應對氣候變化的緊迫性和重要性,政府認識到了,但是企業和老百姓還沒有完全認識到。我建議把應對氣候變化工作納入法制化軌道,以法律的形式,規範政府、部門、企業、組織和公眾在應對氣候變化工作中的職責,共同應對氣候變化,來推動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加快推進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

    目前,減少碳排放是一個全球潮流。我們不能片面地看到企業在其中付出的代價,更應看到,推進減少碳排放為特徵的産業發展,是為中國企業走向國際市場提供的一種機遇。我們的企業家要認真考慮如何抓住這種機遇。我認為中國企業應該在中國應對氣候變化方面發揮主力軍的作用。

    記者:對於開展應對氣候變化工作,您有哪些建議?

    鄭國光:很重要的一點是加強薄弱領域基礎建設,提高適應氣候變化的綜合能力。全球氣候變暖是客觀事實,對我們這樣一個發展中大國來説,適應氣候變化比減緩氣候變化的要求更為現實、更加迫切。

    在全球氣候變暖背景下,農業的脆弱性最大,適應氣候變化的要求最高,壓力也最大。因此,應當把適應氣候變化作為我國應對氣候變化的優先戰略,把促進農業生産和保障糧食安全作為我國應對氣候變化的首要任務。

    比如,應科學規劃適應全球氣候變暖的農業生産格局,適時加大糧食儲備,重視農業氣象災害監測、預測和防禦,著力加強農業生産適應氣候變化的能力建設,加強農業病蟲害發生的氣象條件預測和防治,大力發展節水農業,走可持續農業發展道路等。

    除此之外,加強氣候變化的科學研究和技術開發,增強全社會應對氣候變化的意識必不可少。

    “小網捕小魚,世博會氣象信息將更為精準”

    記者:北京奧運會、國慶閱兵等氣象服務保障工作有目共睹,上海世博會開幕在即,氣象部門準備好了嗎?

    鄭國光:世博會舉辦期為5月至10月,正值上海主汛期,是颱風、強對流天氣、雷電、高溫等高影響天氣的頻發期。另外,世博會期間將舉辦各種活動上萬場,預計遊客有七千萬到一億人次,而且很多場館是臨時性的高科技裝備,給氣象服務保障帶來巨大挑戰。

    這些挑戰要求我們的氣象信息更為精準,過去是大網捕小魚,現在是小網捕小魚。為此,我們把氣象臺建在世博園裏面,並且裝有稠密的觀測網作為“氣象哨兵”。世博會期間,對園內的天氣將進行滾動播報,可以每小時發佈一次預報。若遇特殊天氣狀況,世博氣象臺將及時為指揮部門應對措施提出建議,並啟動相應的應急預案。

    值得一提的是,世博氣象臺還建立了“多災種早期預警系統”,這種系統可對多種次生災害的影響提前作出預警,為救災部門提供寶貴的應對時間,是世界氣象組織示範項目最新的成果應用。

    在關鍵事件或重要時間節點,我們還將派人赴現場提供保障服務,根據世博園區相關部門的需求,做好特殊時段、特殊天氣要素的預報。可以説與國慶閱兵氣象服務保障相比,世博氣象服務保障又上了一個臺階。

    記者:上海世博會設立了氣象展館,將給我們帶來什麼新的體驗?

    鄭國光:上海世博會開創了世博會159年曆史上首個獨立氣象展館的先河,通過專門的氣象展館來展示當今氣象科技的裝備,也為遊客展示未來氣象服務的藍圖。

    展館裏還有互動的環節,遊客在這裡也可以當氣象預報員、氣象主持人,體會到現代氣象科學的水平和能力,這也是一個很好的氣象科普平臺。同時,世博氣象展館內還有“氣候變化,城市的責任與機遇”“天氣、氣候、水以及人民的平安和福祉”“科技進步與社會責任”等眾多精彩主題。

    在此,我希望更多的人們到上海世博園的氣象展館參觀,享受一下現代與未來的氣象服務。

 
 
 相關鏈結
· 鄭國光委員:世博會氣象服務要求將高於奧運會
· 鄭國光表示:讓公眾能讀懂、能聽懂氣象科普知識
· 鄭國光委員:防災減災知識應納入中小學基礎教育
· 鄭國光向江西省委書記贈送鄱陽湖地區遙感監測圖
· 氣象局長鄭國光要求做好旱區天氣中長期預報預測
· 氣象局長鄭國光要求做好旱區天氣中長期預報預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