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消費增信心 控房價定人心 保障房暖人心”
——張少軍代表的“房地産市場觀”
新華社北京3月8日電(記者張旭東、趙仁偉) “從大局著眼,為發展大計考慮,要高度重視和大力推動住房消費,有效擴大內需,增強經濟發展的信心;從小處著手,為普通百姓考慮,控制房價過快上漲,加大保障性住房供應,穩定人心,溫暖人心。”張少軍代表快人快語。
房地産問題是兩會上的熱點話題之一,但不少代表委員感覺這一話題較為複雜,不輕易開口。但作為現實問題,任何一個地方政府的“當家人”,都要有清晰的房地産市場發展思路。
張少軍代表是山東省臨沂市市長,全市及所轄各縣人口超過1000萬,房地産市場發展的任務可謂繁重而艱巨。但經過幾年實踐,臨沂已探索出一套成熟可行的房地産操作思路。
“對房地産市場,地方政府要端正好認識,扮演好角色,加以推動和規範,用好‘住房消費’這個重要手段。”接受記者採訪時,張少軍代表坦言。
“加大土地供應,抑制房價過快上漲”
張少軍代表認為,在中國加快城鎮化進程中,住房消費有現實需求,因此要高度重視和發揮房地産市場對擴大內需、刺激消費的重要作用,同時在最大程度上滿足群眾的住房需要。
以臨沂為例,當地城鎮化率每年上升2個百分點,就是年均增加20萬人。“現在住房拉動消費的鏈條長,不僅可以拉動建材消費,而且拉動傢具、家電、紡織等消費,還可以帶動大量就業。應當説,推動住房消費,能夠把相當一部分潛在的居民消費拉動和提升起來。”
“現在群眾最大的不滿意,就是商品房房價過快上漲,這是要破解當前房地産市場的首要問題。”他以臨沂當地房價為例,“最近幾年,臨沂市房價平均每年上漲控制在8%左右,而去年同比上漲僅6.1%,均價在3100元左右。價格相對平穩,漲幅控制住,群眾就能接受。臨沂最近幾年開發的商品房,每年能安置10萬人。”
張少軍認為,控制房價過快上漲的一個關鍵因素就是要加大土地供應。“現在很多大中城市土地供應不足,形成炒作,房地産商拿到地後,就將過高成本轉嫁到購房者身上。”
土地供應不足,也涉及到“拆遷”這一敏感話題,張少軍直言:“政府不要期望在拆遷中得到多大收益。關鍵是要依法拆遷,從整體利益出發,將拆遷群眾安置好,把就業、生活等保障問題解決好。當然,也不能允許極少數人刻意刁難、漫天要價的行為,政策法規上要有相關手段。”
“政府的責任就是把城市建設好,讓群眾安居樂業,不能幹與民爭利的事。”他説,臨沂每年都拆遷500萬平方米,在最大程度上安置好搬遷的群眾,讓他們無後顧之憂。近5年來,有近60萬人從棚戶區和城中村搬進了新房,改善了住房條件,佔城市人口的40%。“破房換新房,平房變樓房,水電暖一應俱全,群眾當然會滿意。”
有的房地産商埋怨,土地供應太多了,房價上不去。“但這就是政府應該幹的事!”張少軍説。
此外,對去年部分城市房價過快上漲,張少軍認為,高增的信貸、充裕的流動資金,是助推房價上漲的重要因素。“連不少國企都在買地,不僅嚴防資金直接入市,更要防止資金間接入市,這需要多方綜合治理。”
“保障性住房”要好事辦好
“滿足群眾需求,特別是解決困難群眾的住房難問題,最有效手段就是要加大保障性住房供應。”張少軍代表説,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繼續大規模實施保障性安居工程”,説出了人民的心聲。
“改善居民居住條件,解決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難,這是重要的民生工程。這其中,政府要起主導作用,真正讓群眾花少的錢住上好房子。”
他説,臨沂市這幾年在群眾出行較為方便的地段,每年都要建設60萬平方米的經濟適用房,解決1萬戶困難群眾的住房問題。“政府在資金上落實到位,保證建房質量,而對於分配銷售住房的名單登報公示,陽光操作,對符合條件的軍烈屬等特困急需人群優先選房,確保讓保障性住房給困難群眾使用。這些年來,沒有出現一起分配上的糾紛。”
建好了房子,後期物業保障也是個全國性的突出問題。“房好,還要住好;住得進,還要管得起。”張少軍自有招法,憑藉當地的成熟有效經驗:“在建設經濟適用房等保障性住房的同時,配套一些超市、商店等經營性用房,一方面這些超市等方便百姓生活,另一方面通過經營性住房的出租,解決了物業管理上的日常開支。這能一舉兩得!”
做好“農村住房建設”這篇大文章
在推進城鎮化進程和新農村建設中,廣大農民需要改善住房條件,建設空間巨大。張少軍表示,搞好農村住房建設,這是挖掘農村內需潛力的強有力舉措。
做好農村住房建設,政府應加大扶持力度。張少軍代表説,他們當地在財政專項資金、土地增減挂鉤週轉金、信貸資金、稅費減免等方面,出臺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幫助解決資金難題,充分調動了基層群眾建房的積極性。
在去年應對國際金融危機中,臨沂竣工了12.76萬套農村住房,危房改造2萬戶,在全省居於第一。據測算,通過這些農村住房建設與危房改造,直接拉動內需280億元。
“現在農民大都蓋小樓,既提高了居住質量,也節約了土地,是個很好的事。在臨沂當地,一戶農家平房蓋樓房,能節約半畝地。”張少軍表示,今年臨沂打算再建12.5萬戶以上的農村住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