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資源大省的“轉方式”藍圖
--全國人大代表、陜西省省長袁純清談發展方式轉變
新華社北京3月11日電(記者 安蓓、許祖華)“結構就是效益,調整出生産力。”這是全國人大代表、陜西省省長袁純清反復強調的一句話。
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已經成為共識。一個西部資源大省將走出一條怎樣的“轉方式”道路,袁純清向記者描繪了他胸中的藍圖。
“經濟結構不合理,是陜西面臨的突出問題。”袁純清説,三産比重偏低,工業倚重於能源化工産業;陜北、陜南與關中三大區域發展差距依然很大;城鎮化水平依然不高。陜西要把轉變發展方式作為主線,在加快發展上不放鬆,在調整結構上下功夫,在綠色經濟、低碳經濟上做文章。
袁純清説,在全國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進程中,西部地區要力爭趕上“頭班車”。他説,要充分利用好陜西現有的資源、科技和文化基礎。在關中,加快實施關中-天水經濟區發展規劃,重點抓好西安國際化大都市建設和統籌科技資源改革,發展先進製造業;在陜北加快能源化工基地建設,推進資源深度轉化,促進資源開發和環境保護統一;在陜南,以循環經濟為基本模式,大力發展生物加工、生態旅遊和新型材料産業,加快發展步伐。
發展戰略性新興産業,是為持續發展建構新的支撐。豐富的自然資源和優厚的科技資源為陜西發展新興産業創造了良好條件。袁純清告訴記者,當前,陜西新興産業發展的重點是新材料、新能源和生物醫藥、節能環保、電子信息等領域,加快培育太陽能光伏和半導體照明、鈦及鈦合金、超導材料、大功率半導體激光器、高性能碳纖維等産業,力爭在3到5年之內形成若干個産值過百億元的企業集團。“我們打算充分整合陜西的科技資源,推進科技轉化,使新興産業在技術上高起點,工藝上高水平,産品上高端化,儘快轉化為企業和行業的核心競爭力,成為陜西經濟新的增長點。”
陜西歷史悠久,長江文明與黃河文明在這裡交相輝映,造就了中國歷史文化的豐富脈源。“依託豐厚的文化資源,做大做強文化産業,是陜西調整産業結構的獨特優勢。”袁純清説,陜西將抓住國家大力發展文化産業的新機遇,發展文化産業鏈條,壯大文化市場主體,抓好周秦漢唐四大文化旅遊區等重點項目,加快推進唐大明宮遺址公園、秦始皇陵遺址公園等建設,把文化産業發展成為陜西省的支柱産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