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3月11日電(記者許祖華)“擇校熱的根本原因是優質教育資源不足,國家應大力發展民辦教育,讓民辦教育滿足人民群眾對教育多樣化的需求,才能夠真正保障教育公平發展。”全國人大代表、西安外事學院院長黃藤説。
黃藤説,近年來,我國在促進和保障教育公平方面作出了不懈努力,並制定了具體的政策和措施。如推動公共教育協調發展,加大對優質教育資源分配的宏觀調節力度,逐步縮小學校之間辦學條件的差距,禁止以任何名義將學校分為重點和非重點,堅持實行小學和初中免試就近入學等。
黃藤認為,在我國目前社會轉型期中,既切實體現教育公平,又滿足廣大人民群眾不斷增長的多層次、多樣化的教育需求,是保障教育公平的重點所在。為此,黃藤建議,應充分發揮民辦教育優勢,放開多樣化、差異化教育市場,讓民辦教育來完成滿足廣大群眾對教育多樣化需求的任務,進一步促進和保障教育公平發展。
他説,民辦教育的出現本身就是對社會發展多元化的直接反映。從某種意義上説,民辦教育是一種選擇教育。滿足民眾不斷增長的、多樣性的教育需求,提供部分人需要的、特殊的教育服務,正是民辦教育的優勢所在,也是民辦教育能夠發揮的積極作用之一。
黃藤説,從國外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經驗來看,大多數國家都是公辦教育全面保障教育的公平,民辦教育來滿足不同群體對教育的多樣化需求,尤其是對優質教育的需求。
他認為,在義務教育階段,發展優質的民辦教育來補充公辦教育,解決義務教育中優質教育資源分佈不均衡的問題,彌補公辦義務教育在“質”上的不足,承擔起滿足人民群眾對教育多樣化需求的任務;在高等教育階段,彌補公辦高等教育在“量”上的不足,為推進高等教育大眾化作貢獻。
“公辦、民辦教育相互補充,相得益彰,分別滿足不同群體的需求,切實保障並實現真正意義上的教育公平,最終實現公辦、民辦教育共同協調發展的格局。”他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