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熱點專題
 
代表委員建議應建設一批國家級非遺保護示範基地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1年03月10日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北京3月10日電(記者 許祖華、彭紅)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加強文化遺産保護、利用和傳承。一些代表委員建議應加快建設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生産性保護示範基地,建立政府主導的保護和開發體系,更好地推動文化遺産保護與經濟社會協調發展。

    “隨著經濟全球化和工業化、城市化、現代化進程的加快,我國經濟社會急劇變遷,作為主要以‘口傳心授’方式傳承下來的非物質文化遺産,其依存的社會環境日益變化,許多珍貴項目瀕臨消亡和流失,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依然面臨著嚴峻挑戰和緊迫任務。”全國人大代表、陜西關中民俗藝術博物院院長王勇超説。

    為了更好地保護好非物質文化遺産,王勇超代表建議由國家有關部門牽頭,組織力量分層次制定“十二五”時期非物質文化遺産生産性保護總體規劃及重點地區、重點項目規劃,明確工作要求和目標任務,出臺針對性強的支持政策和保障措施,使這項工作及時納入規範化、科學化的軌道。同時,加大對非物質文化遺産重點地區開展生産性保護工作的支持力度,在資金投入、業務指導等方面給予更多幫助。國家有關部門應從項目安排上對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利用重點基礎設施給予傾斜,加快建設一批有重要影響的區域性博物館、傳習館等設施。

    “目前,以歷史文化資源為基礎的文化産業項目已成為各地文化産業發展新的聚焦點。但是,此類項目在開發建設過程中還存在一些問題:一是政府未能充分發揮主導地位,二是對依託歷史文化遺産資源的文化産業項目缺乏科學規劃,三是文化資源配置不合理。這些造成了政府主導地位的缺失和項目的盲目開發、重復建設與企業的惡性競爭,造成了珍稀歷史文化資源的空置、流失和破壞。”全國政協委員、西安大唐西市文化産業投資有限公司董事長呂建中説。

    呂建中委員認為,要充分發揮歷史文化資源類項目的優勢,必須在政府的正確引導和科學規劃下,實行市場化運作,對這些資源進行有效的整合、開發和利用,才有可能將這些資源優勢轉化為發展旅遊、發展經濟的優勢,才能使産業可持續發展,真正走出一條“政府主導,科學規劃,市場運作、企業支撐”的文化産業發展新路子。

    為此,呂建中建議依託歷史文化遺産資源類的文化産業項目,應始終堅持政府主導的方針,通過科學規劃的方法,利用市場運作的模式,造就一大批具有導向性、引領性的文化産業集團,將歷史文化遺産資源科學保護、合理利用和永續傳承。

 
 
 相關鏈結
· 湖南與文物局簽署協議 推進湖南文化遺産保護髮展
· 田青委員:非物質文化遺産是中華民族傳統的"根"
· 文化部召開貫徹《非物質文化遺産法》專家座談會
· 受權發佈:中華人民共和國非物質文化遺産法
· 新華社播發《中華人民共和國非物質文化遺産法》
· 關注非物質文化遺産法草案:支持開展傳承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