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3月7日電(記者齊中熙、淩軍輝、樊曦、于文靜)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對國民經濟增速的預期目標調整為“7.5%”。
這是中國政府8年來首次將經濟增長預期目標從8%下調。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中國經濟增長的快慢可以説是“牽一髮而動全身”,直接影響到世界經濟的穩定。在審議政府工作報告中,代表、委員就此展開熱烈討論。
0.5%的微調體現了“穩中求進”總基調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指出,要“堅持穩中求進,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繼續處理好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調整經濟結構和管理通脹預期的關係,加快推進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和經濟結構調整”。
“把經濟增速目標略微調低,適應了當前國內外經濟形勢的變化,體現了‘穩中求進’的總基調。對全國來講我認為是非常理性和正確的。”全國人大代表、蘇州市委書記蔣宏坤説。
“踐行科學發展觀,前提是如何來全面正確認識、理解科學發展。科學發展絕不能以犧牲環境來取得一時的經濟增長,不能簡單地追求發展的速度和規模,也不能以此來簡單衡量經濟發展的水平。”他説。
全國人大代表、東北財經大學黨委書記艾洪德注意到,今年政府工作報告對經濟增長的要求,從去年的“保增長”調整為“穩增長”。
“雖然只有一字之差,但意義卻大有不同。”艾洪德説,“改革開放30多年來中國經濟保持了較快增長,有經驗也有教訓,對於經濟增長速度與質量的認識也日趨成熟。”
他分析説,中國政府連續多年將經濟增長目標設定在8%,既體現了宏觀政策導向的連續性,也體現了黨和政府保持經濟平穩較快增長的信念和決心。但隨著國際經濟形勢和中國經濟發展面臨現實問題的不斷變化,各年度8%增長目標的內涵各不相同。
2012年,中國經濟環境面臨嚴峻局面:外部,歐洲深陷債務危機,美國經濟復蘇乏力,出口增長下滑幾成定局;國內,發展中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的矛盾和問題仍很突出,經濟增長下行壓力和物價上漲壓力並存。
“在這種情況下,保持經濟的穩定增長理應成為政策調控的目標。而綜合來看增長目標定在7.5也是較為合理的。”艾洪德説。
0.5%的微調謀求的是更長遠的發展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特別説明,國內生産總值增長目標略微調低,主要是要與“十二五”規劃目標逐步銜接,引導各方面把工作著力點放到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切實提高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上來,以利於實現更長時期、更高水平、更好質量發展。
“科學發展觀的內涵和本質,就是發展要有可持續性,發展要得到人民群眾的高度認可,這樣才是科學發展。”全國人大代表、淮安市委書記劉永忠説,“我們要處理好經濟增長的數量和質量的關係,處理好速度和效益的關係,處理好眼前和長遠的關係。”
“主動放緩經濟增速,使增速向合理區間回歸,有利於穩定物價,為經濟轉型創造條件,把更多的精力放到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上來。”全國人大代表、中國人民銀行濟南分行行長楊子強指出。
中國經濟發展的歷史經驗表明,經濟增速過快,或過於追求速度,往往造成高耗能産業迅速擴張,經濟結構不合理、不協調因素進一步加劇,物價快速上漲。
中國經濟的內需情況和物價水平也是制定增速目標要考慮的。雖然CPI漲幅自去年8月份開始連續5個月回落,但去年全年5.4%的漲幅仍然超過年度預期目標。當前,物價仍處於高位,2012年中國的物價調控目標設定為CPI漲幅控制在4%左右。
“適當調低增速目標,更多的是一種導向,引導地方政府不要過度追求速度,為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留有空間。”全國政協委員黃海説。
0.5%的微調未改變中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
2011年,中國經濟實際增速鎖定在9.2%,給普遍低迷的全球經濟環境增添了一抹亮色。這一速度雖然比2010年回落了1.2個百分點,但仍然處在適度較快的發展區間。
“中國經濟發展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改變。未來一個時期,我國仍將處在經濟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國家發展改革委主任張平強調。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也指出,我國發展仍處於重要戰略機遇期,在較長時期內繼續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具備不少有利條件。
“現在,我國仍處於一個大有可為的發展機遇期,我們不能放棄必要的發展速度,這是改善民生、提高民生福祉的重要保障,也是提高創新能力、推動轉型升級必須要營造的氛圍。”全國人大代表、三一重工總裁向文波説。
全國人大代表、湖北省統計局副局長葉青指出,現在還是很難判斷歐美債務危機還要延續多長時間,中國經濟的外需環境可能會面臨長期、深刻的調整。對於中國經濟的前景,要有信心。
“中國經濟的內需潛力巨大,結構調整的指向明確,宏觀調控的經驗豐富。只要應對得當,全年的實際經濟增速完全可以達到于7.5%的預期目標。”葉青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