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3月8日電(記者劉寶森、王海鷹)糧食主産區往往也是財政窮區,財政支農能力相對較弱。全國人大代表、山東德州市委書記吳翠雲建議,加大對糧食主産區的扶持力度,確保糧食安全。
以德州為例,當地是全國重要的糧棉生産基地,常年糧食産量佔山東省的1/6、全國的1%,棉花總産佔山東的1/4,2009年成為全國首個“畝均過噸糧、總産過百億斤”的地級市。吳翠雲特別注意了政府工作報告中關於“三農”問題的表述。她説,報告要求要持續加大惠農強農富農力度,鞏固和發展農業農村好形勢,充分體現了中央對農業經濟的高度重視、對農村發展的傾力支持、對廣大農民的傾情關注。對德州這樣的農業大市來講,報告中的表述讓她倍感親切。
吳翠雲説,目前德州農業農村經濟正進入一個又好又快發展的“黃金期”。自取消農業稅以來,中央支農惠農富農資金逐年增多。2011年,德州落實中央強農惠農富農資金33.97億元,市縣配套9.36億元。在落實好惠農政策的基礎上,德州也加大了財政支農力度,近三年分別達到27.33億元、40.3億元、56.5億元。2011年,德州農業生産總值達到475.9億元,比10年前總量翻了一番多。農民人均純收入連年保持較快增長,去年達到8350元,同比增長18.8%,高於城鎮居民收入和全市地區生産總值增幅。
但吳翠雲表示,僅靠糧食生産,農民收益仍相對較低、對地方財政貢獻小,産糧大區往往也是財政窮區,財政支農能力相對較弱。德州市去年人均地方財政收入為1697元,僅為全省的47%。特別是目前國家扶持高新技術、農田水利建設以及重大基礎設施、改善民生等項目,都需要地方一定比例配套資金,這給處於東部的經濟欠發達地區地方財政帶來很大壓力。
吳翠雲建議,國家加大對糧食主産區的扶持力度,進一步調動地方抓糧和農民種糧的積極性,確保全國糧食安全。加大財政補貼力度,進一步增加糧食專項補助。同時在安排農業農村、基礎設施、産業發展、社會事業、扶貧開發、生態建設等方面的中央預算內投資、中央財政轉移支付等資金時,加大對這些地區的傾斜力度。適當降低糧食主産區中央投資項目的地方配套比例,東部發達省份的經濟欠發達市參照執行中部地區有關政策執行。在稅收政策上給予傾斜,加大地方留成比例,壯大糧食主産區地方財政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