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得好 長得高 跑得少
——代表委員“把脈”青少年體質問題
新華社北京3月10日電 增強青少年體質,促進青少年健康成長,是關係國家和民族未來的大事。兩會上不少代表委員呼籲,目前青少年體質下滑已非個別情況,必須儘快扭轉青少年健康滑坡、體質下降的狀況。
好日子為啥養出弱孩子?
“現在的孩子個子比以前高了,但有的跑不到20分鐘就氣喘吁吁。”全國政協委員、民盟中央副主席徐輝説,生活越來越好,但孩子體質卻呈現下降趨勢,在一些中小學校園,不時可見“胖墩兒”“豆芽菜”等不健康體型。
2010年全國學生體質與健康調研結果顯示,學生體質與健康狀況總體有所改善,但仍存在一些問題:
——大學生身體素質繼續呈現緩慢下降。19至22歲年齡組爆發力、力量、耐力等身體素質水平進一步下降;
——肥胖檢出率繼續增加。7至22歲城市男生、城市女生、鄉村男生、鄉村女生肥胖檢出率分別為13.33%、5.64%、7.83%、3.78%。超重檢出率分別為14.81%、9.92%、10.79%、8.03%;
——視力不良檢出率繼續上升並出現低齡化傾向。7至12歲小學生為40.89%,13至15歲初中生為67.33%,16至18歲高中生為79.20%,19至22歲大學生為84.72%。
令全國人大代表、寧夏銀川唐徠回民中學教師呂新萍印象深刻的是,有次過完元宵節,班裏有9個孩子沒來上課。“一問,全病了,孩子平常學習負擔重,根本沒時間鍛鍊,所以體質很差,稍微沒注意,就感冒啊發燒啊。”呂新萍代表説,“俯臥撐、仰臥起坐這樣的運動,一些孩子幾個都做不了,還不如我。”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主任郗傑英調研中發現,全國僅有42.7%的小學生和25%的初中生每週上三節體育課,73.5%的高中生每週上兩節體育課。體育師資力量嚴重短缺和中小學體育場地不足也是很關鍵的問題。往往是十幾個老師教幾千個學生,老師們壓力也很大。
郗傑英委員説,在歷次中外青少年聯誼中,我國青少年的體能都處於劣勢。
青少年身體素質差誰之過?
參加兩會的多位代表委員呼籲,青少年體質下降是表面現象,找到背後“癥結”,對症下藥才是關鍵。
癥結一:青少年學業負擔過重,學習安排佔據了絕大部分時間。
呂新萍代表説:“目前,有些地方、學校中小學生的課業負擔挺重。”説起學生負擔,這位溫文爾雅的女教師言語中滿是心疼:“我曾經在我的班裏做過調查,大部分孩子每天寫作業要寫到晚上十點,寫得慢的更要熬到十一點、十二點。一天下來,孩子們最大的感受就是‘累’。”
癥結二:青少年運動氛圍缺失,學生普遍缺乏強身健體意識。
“以前中學生的玩主要以‘動’為主,比如打籃球、踢足球、滑冰等,都有益於身體健康。但現在的中學生,玩大多以“靜”為主,上網聊天、玩遊戲、聽音樂和看電視,一坐就是好幾個小時,對身體極為不利。”全國人大代表、杭州高級中學校長繆水娟説。
癥結三:在升學率“硬性”考核面前,中小學體育課經常“讓路”。
很多代表委員表示,每當快考試的時候,體育課就被擠佔了,這是多數學生都遇到過的情況。
有關部門對15個省區市120個縣市區進行的調研顯示,缺乏體育運動成為中小學普遍問題。其中,小學四年級體育課開課不足率達56.5%,初中二年級體育課開課不足率達76%。31.6%的小學四年級和83.5%的初中二年級,學校基本不組織課外體育活動。
癥結四:安全問題是學校開展體育運動“慎之又慎”的重要原因之一。
從事教育工作20多年的全國人大代表、湖南省政府教育顧問張放平表示,出於安全考慮,“有的學校有體育館,但僅對運動隊訓練開放,其他學生幾乎無緣進去活動。”他説,由於學生身體協調性、體育技能下降,許多老師在教課時難度會降低,“其實這也是無奈之舉。”
如何還孩子健康體魄?
徐輝委員呼籲,要儘快改變學校體育“説起來重要,做起來次要,忙起來不要”的狀況,扭轉青少年健康滑坡、體質下降的局面,將“每天鍛鍊一小時,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輩子”的健康理念真正落到實處。
繆水娟代表還建議,要針對經濟不發達及偏遠地區的學校和城市打工子弟學校的體育教師開展相應的培訓,建設一支數量足夠、質量合格、相對穩定的體育師資隊伍。
全國人大代表、國家賽艇隊教練曹棉英錶示,關鍵要對各地落實“學校應保證學生在校期間每天參加1小時的體育活動”進行督導、確保落實,舉辦多層次多形式的學生體育運動會,形成人人參與體育運動、享受體育樂趣的體育教育。
“青少年體質下降國家並非不重視,學校並非不作為,家長並非不關心,主要還是應試觀念在社會上根深蒂固。”呂新萍代表表示,不解決應試教育的體制性問題,加強鍛鍊、提高身體素質恐怕成為空談。(璩靜、余曉潔、華曄迪、張遙、胡浩、陳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