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熱點專題
 
民航局局長:大力發展“航空經濟”推動轉型升級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2年03月12日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北京3月12日電(記者林紅梅)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民航局局長李家祥最近在不同場合多次提到中國要大力發展“航空經濟”。“航空經濟”有怎樣的內涵?中國目前處於什麼狀況?今後的發展需怎樣破題?記者圍繞以上問題對李家祥進行了專訪。他認為,大力發展“航空經濟”,是推動國家經濟從整體上轉型升級的重要抓手。

    航空經濟成經濟增長“發動機”

    記者:“航空經濟”這個詞令人耳目一新,它有怎樣的內涵?

    李家祥:航空經濟是以民用航空業為核心和依託形成的經濟發展形態,大致可分三類:第一類是航空核心類産業,指直接利用機場資源,主要聚集的是航空運輸和航空製造産業鏈上的企業;第二類是航空關聯類産業,指對航空運輸方式高度依賴,主要聚集的是高時效、高附加值型産業以及知識、信息、技術、資金密集型現代服務等新興産業;第三類是航空引致類産業,指由航空核心類産業、航空關聯類産業所引發的客流、貨流、信息流和資金流等資源,聚集形成各類輔助、配套和支持型服務産業。

    從世界民航強國的發展趨勢看,機場特別是大型國際樞紐機場已突破單一運輸功能,形成帶動力和輻射力極強的“臨空經濟區”,成為國家和區域經濟增長的“發動機”。

    基礎設施和人力缺乏是最大制約

    記者:中國民航目前處於什麼階段?發展“航空經濟”面臨哪些制約?

    李家祥:改革開放30多年來,民航年均增長17.6%,遠遠高於其他交通運輸方式。我國已成為僅次於美國的全球第二大航空運輸系統。今後十幾年,仍將是民航快速發展的歷史黃金期。“十二五”期間,計劃新建機場70余座、改(擴)建機場101座,全行業投資將超過1.5萬億元。2020年、2030年旅客運輸量將分別達到7億人次、15億人次。

    我國面臨的首要制約是民航基礎設施資源缺乏。就拿機場來説,一是總量不多,我國機場數量僅為城市總數的五分之一。二是密度仍較低,相當於美國的四分之一。特別是目前我國還有30%的縣、24%的人口和9%的經濟活動區不能得到航空運輸服務。三是佈局仍不合理,機場“東密西疏”的格局,與帶動中西部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的矛盾比較突出。四是容量和功能不足,許多大型機場現有設施容量已經飽和或趨於飽和,而中小型支線機場普遍存在設施設備不完善等問題。還有飛行員、飛機維護人員、空管人員、運行管理人員等專業人員缺乏,民航的管理體制、管理方式等也有需要改進和完善的地方。

    地方推動“航空經濟”熱情高漲

    記者:我國在推進“航空經濟”上取得了哪些進展?

    李家祥:我國許多地方政府依託機場,陸續開始規劃或發展“臨空經濟區”,有力拉動了區域經濟的發展。我國去年180個機場中有133個虧損,虧了不到20億元,但據各地粗略計算,133個機場所催生的綜合效應超過了3萬億元以上。如江蘇鹽城市財政補貼3000萬元開通鹽城—首爾國際臨時包機航班,使總投資68億元的“汽車城”項目落戶鹽城,形成了600多家韓資企業密集區,實現稅收30多億元。所以,現在地方政府寧願拿出補貼修機場,開闢航線。

    民航業的發展還催生了飛機製造業特別是通用航空製造業的發展。

    謀劃總體佈局促發展

    記者:民航局今後促進“航空經濟”發展有哪些政策措施?

    李家祥:目前,《關於促進民航業發展的若干意見》正在醞釀中。我想強調的是,地方政府在協調當地政策和資源方面更加靈活,具有明顯的優勢,各級政府應該支持有條件的地區圍繞機場構建臨空經濟區,推動航空城建設,帶動現代服務業、航空製造業和維修業、高新技術産業等關聯産業的發展,配合和促進新型工業化佈局、産業結構調整優化。此外,要加快完善臨空經濟區地面交通、信息平臺等配套基礎設施建設。

    加大機場公益性投資

    記者:如何從政策上保證機場把公益性服務定位落實到位?

    李家祥:《民用機場管理條例》已經把機場定位為公共基礎設施,但很多地方還沒有認識到機場公共基礎設施的屬性,往往把機場作為一般的盈利企業看待,在建設資金投入、運行虧損補貼等方面,顯得力度還不夠。落實《民用機場管理條例》,就是要爭取各級政府加大對機場公共基礎設施部分如跑道、候機樓、停機坪、滑行道等設施直接投入,使機場有保本運轉的能力。

    持續安全任重道遠

    記者:您一上任就提出了持續安全的理念,民航能做到嗎?

    李家祥:過去我們抓安全習慣於“運動”式、“整頓”式、“階段”式的方式,不夠科學,不但不利於解決安全問題,反而容易埋下安全隱患。2008年,民航局黨組提出了“持續安全”理念,要求全行業從九方面前移安全防範關口。保證安全關鍵是規章制度和人的責任的結合,所以我們特別強調落實四個責任:即企業保證安全的主體責任,政府對安全的監管責任,領導對安全的領導責任,員工的崗位責任。去年,我們重點抓了關鍵專業技術人員特別是機長的資質建設。中國民航有將近3萬名飛行員,其中機長有1萬多名。去年我們檢查和評估運輸航空公司機長10092人次,在安全管理上效果顯著。

    鼓勵航空公司“飛出去”

    記者:中國民航面臨著歐盟碳稅的壓力,中國的航空公司“飛出去”顯得更為迫切,民航局有什麼措施?

    李家祥:中國民航國際航線客貨運輸仍是短板。相比世界民航強國,中國民航業整體實力不強、競爭乏力,尚未擺脫被動局面。在國際客運市場上,中國航空公司的市場份額佔四成左右。在國際貨運市場上,中國航空公司的市場份額也只佔三成左右。所以,我去年以來大聲疾呼中國的航空公司要“飛出去”,要多開闢國際航線。民航局、機場所在的地市政府都採取了措施。我們也鼓勵航空公司參加國際上的航空聯盟,或者與國際上優勢比較大的航空公司進行聯營,做強自己。

 
 
 相關鏈結
· 海南航空“百所校園行”空乘招聘活動啟動
· 我國簽署"莫斯科宣言"反對歐盟單邊徵收航空碳稅
· 郭庚茂考察亞特蘭大機場並與達美航空高層會談
· 春運落幕 四川鐵路航空客流量雙雙創下歷史新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