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熱點專題
 
四川省基層代表接受採訪 捎來農民“三大盼”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3年03月04日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北京3月4日電(記者樊曦、吳曉穎、侯大偉)在農業大省四川的代表駐地,記者採訪了幾位來自基層的代表,聽他們講農民的期盼和希望。

    “農民也都盼著收入倍增”

    “平時我經常泡在鄉下,清楚農村增收的壓力很大,但農民也都盼著收入倍增咧!”

    來自四川省會東縣的農業和科學技術局種子站站長李旭代表説:“現在國家給予農民的各類補貼,大概一畝在120元。但是由於農村基礎條件差,倍增的確不容易。”説到這,李旭鎖緊了眉頭。

    她告訴記者,會東縣人均年收入七八千元,偏僻山區也就一兩千。出去打工的人特別多,農村留下的都是老幼。“老人要帶孩子,種地就是‘耍耍地’。”

    “靠種糧收入的確不高。與5年前相比,單種子錢就翻了一倍。種糧只能解決溫飽,災年連溫飽都解決不好。”

    李旭思索,要提高種植收入,更多還要靠種植經濟作物、良種推廣、高産栽培技術等,或者有企業推行規模化種植。“訂單農業好,可以保證收購,還可以提供技術,但是還是太少。農民大多還是散種,很容易受天氣、市場變化的影響。”

    “最大的心願是能修條出山公路”

    “聽説我要來北京開會,鄉親們讓我捎個話,問問政府能不能給村裏修條出山公路”。見到記者,全國人大代表、漢源縣永利鄉古路村支部書記駱雲蓮熱情地翻出手機裏的照片,“你看,我們村就在這山崖上,通向村外的只有這條騾馬道。”

    古路村,一個在全國地圖上找不到名字的千年彝族村寨,數年前因媒體對村裏“天邊小學”的報道才被一些人所知。村子位於大渡河大峽谷入口處絕壁上的古路村,平均海拔1000多米,基礎設施建設落後。

    “之前,村裏不通電、不通水,村民上下山只能攀岩藤、吊溜索、走‘天梯’。作為土生土長的山裏娃,村民的所願所盼,我最懂。”

    2010年,駱雲蓮當選為村支書後,全村的電通了,整修、硬化了以前在懸崖中開鑿出的兩尺來寬的騾馬道。

    “前年,村裏的孩子全部轉到了山下的寄宿制學校,村民們最挂心的孩子讀書問題解決了。現在最大的心願是盼著能修條出山公路。”

    “盼能建立貧困地區的資源利益分配機制”

    “這幾年,我們涼山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但一些縣鄉發展仍很滯後。我們過去的扶貧大多停留在慈善式、安慰式的扶貧,但都不是一個長期的解決辦法。”説起家鄉的貧困,來自涼山州基層的代表耿福能顯得憂心忡忡。

    涼山是我國最大的彝族聚居區,有17個縣市。其中,有11個是貧困縣。

    “就涼山而言,未來的發展贏在資源上,解決連片貧困的問題也應該在資源分配上。但是,水電開發了,政府收到了稅費,企業投資得到了收益,開發地的農民呢?除了一次性補償外,也應該考慮對他們有一定利益上的分配。”

    他介紹,涼山的水電資源富集程度可以説富甲天下:可開發的水電佔全國可開發水電總裝機容量的15%,佔四川的57%。全部開發後,年發電量將超過2362億千瓦時,發電環節銷售收入就可達到550億元,稅收近百億元。

    “不能再出現‘家門口開發了水電,自己家裏還點煤油燈’這種現象了。如果建立貧困地區的資源利益分配機制,就能解決相當一部分貧困人口的根本問題,這也是當地農民的期盼。”

 
 
 相關鏈結
· 四川代表團舉行第一次全體會議推選王東明為團長
· 四川鼓勵民間和省外資本進入天然氣勘探開發領域
· 魏宏會見香港特區政府政務司司長林鄭月娥一行
· 魏宏要求:為企業、為群眾、為基層提供優質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