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2013年政府工作報告及解讀>> 2013年經濟社會發展總體部署
 
如何理解2013年物價總水平預期目標?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3年03月29日 09時20分   來源:國研室

    溫家寶總理在第十二屆全國人大第一次會議作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物價總水平的預期目標是,居民消費價格漲幅3.5%左右,這是綜合考慮經濟運行和物價走勢等因素作出的審慎決策。

    近年來,我國物價總水平曾多次出現較大上漲壓力。2002—2011年,居民消費價格出現兩輪上漲。一次是2002年到2008年,伴隨著經濟增長從9.1%上升到14.2%,居民消費價格從-0.8%逐步上升到5.9%;另一次是2009年到2011年,受應對國際金融危機衝擊、實施保增長政策措施等國內外環境因素的影響,居民消費價格從-0.7%上升到5.4%。去年考慮到前年通脹因素的影響,居民消費價格漲幅的預期目標確定為4%左右,把穩定物價總水平作為宏觀調控的首要任務,採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全年物價運行由高到低之後稍有回升,從1月份的4.5%逐步回落到7月份的1.8%,年底12月份回升為2.5%,全年居民消費價格同比上漲2.6%,漲幅比上年回落2.8個百分點。

    今年我們面臨的通脹壓力仍然較大,主要受幾個因素的影響:一是輸入性通脹壓力不容忽視。主要發達國家實行寬鬆貨幣政策並不斷加碼,美歐日等國頻繁推出非常規貨幣政策,向市場注入大量流動性,這將會導致國際資本大規模流動、匯市和股市震蕩,助推國際大宗商品價格上漲。二是成本推動型通脹因素的影響。主要是勞動力成本上升,土地價格、能源資源和原材料價格總體呈上漲趨勢,這些都會通過生産成本轉移到物價中去。三是結構性通脹因素的影響。我國糧食供應處在一種緊平衡狀態,農産品小生産與大市場的矛盾沒有得到根本解決,加上農業生産受氣候條件的很大影響,自然災害的發生往往會造成價格的上漲。這些年,在居民消費價格上漲因素中,主要是食品類和服務類價格上漲較大。去年食品價格同比上漲4.8%,其中鮮菜類價格上漲15.9%,是拉動價格上漲的首要因素。四是貨幣供應因素的影響。通貨膨脹的發生,一般是社會總需求大於總供給的結果,通常伴有貨幣供應量的超常增加。截至去年年底,廣義貨幣M2餘額達到97.42萬億元,相當於國內生産總值總額的188%,比上年末增長13.8%;流通中現金M0餘額5.47萬億元,增長7.7%。較大的貨幣存量也會形成潛在的物價上漲壓力。

    還要看到,我們有許多抑制物價上漲的有利因素。我國不少行業産能過剩,絕大多數工業産品供過於求,價格很難出現較大上漲。從農産品供求情況來看,我國糧食實現“九連增”,小麥、玉米、稻穀等國內自給能力較強,糧食、棉花等主要農産品儲備處於歷史較高水平。手中有糧,心中不慌。農産品在居民消費價格中的權重為30%,在正常農産品供應情況下一般不會對物價上漲帶來太大影響。這幾年我們加大價格調控的力度,積累了控制物價上漲的有效經驗。這些都有利於保持物價總水平基本穩定。

    總的考慮是,2013年新漲價因素大約在2個百分點左右,2012年居民消費價格上漲的翹尾因素影響約有1個百分點,同時還要為理順資源性産品價格留出一定空間。因此,把居民消費價格漲幅控制在3.5%左右,是比較適宜的。

    我們要在合理調控貨幣總量、保持社會總供求基本平衡的基礎上,進一步做好價格調控工作。一是繼續抓好糧食生産,保障農副産品供給。綜合運用最低收購價、臨時收儲、政策性保險、反週期補貼等手段,促進市場供需平衡。加快建立蔬菜生産基地,進一步落實“菜籃子”市長負責制。繼續完善糧食、生豬價格政策,穩步提高糧食最低收購價,做好重要農副産品收儲和進出口調節工作。二是進一步搞活流通,降低流通成本。嚴格落實鮮活農産品運輸“綠色通道”政策,全部免繳車輛通行費。城市要為農副産品進城提供便利,減少流通環節。支持建設和改造一批具有公益性質的農産品批發市場、農貿市場、菜市場、社區菜店、農副産品平價商店等,鼓勵便利店、中小綜合超市等發展,積極推廣農超對接、直銷店等産銷銜接方式。三是加強市場物價監管,規範價格秩序。重點加強對教育、醫療、電信、金融、旅遊等服務收費的監督檢查。切實規範農産品市場收費、零售商供應商交易收費等流通領域收費行為。深入推進收費公路專項清理,堅決取締各種違規及不合理收費。四是完善社保與物價聯動機制。合理測算物價上漲對困難群眾生活的影響,做好價格補助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