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我國港口集裝箱吞吐量將達到7500萬標準箱。”近日,交通部水運司綜合處處長王明志在接受記者採訪時指著手中報表上的數字説。
王明志説:“2003年年底,我國港口集裝箱吞吐量達到4800萬標準箱,引起了世人矚目,這意味著我國港口集裝箱吞吐量超過美國,躍居世界第一位。2004年,我國港口集裝箱吞吐量達到6160萬標準箱,增幅達28%,穩居世界第一位。”
在上海、廣州、深圳、青島的公路上,每天都有數以萬計裝載集裝箱的卡車往來于工廠和碼頭之間。這些滿載中國貨物的集裝箱,在港 口被裝上巨輪,運往世界各地。“我國港口集裝箱運輸的發展與我國經濟、特別是外貿經濟的快速發展有著密切的關係”,交通部副部長徐祖遠分析認為:“在過去的兩年裏,我國國民經濟年增長率達到9.5%,預計今年將達到9.4%,外貿年增長率高達15%以上,而外貿貨物90%以上在港口裝船,用海輪運到世界各地。”
徐祖遠説,交通部在發展規劃、政策引導、市場監管、基礎設施建設以及行業指導等方面,對促進港口集裝箱運輸,發揮了舉足輕重的作用。
《中華人民共和國港口法》于2004年1月1日起正式實施,結束了我國長期以來港口管理無法可依的歷史,確立了中央宏觀調控、地方政府進行具體管理的港口管理體制,港口長期以來投資經營主體單一的困擾得到改善,調動了地方政府建設和管理港口的積極性。此間權威人士評價説,港口管理和發展的主要責任交給地方政府後,港口與城市更加密切地聯絡在一起,為了保持本地區在未來競爭中的地位,港口所在城市的政府重視港口的發展成為必然。
目前,我國已經形成了由幹線港、支線港和喂給港組成的分工明確、佈局合理的集裝箱港口體系,基本適應了國民經濟和産業經濟佈局對港口的需求。
隨著改革的推進,新型港口企業集團正在形成,這些大型港口企業集團正在擺脫地區限制,走上強強聯合之路。12月8日,我國對外貿易第二大港青島港集團和威海港集團簽訂合約,共同投資設立“威海青威集裝箱碼頭有限公司”,統一經營管理威海港集裝箱碼頭。專家認為,這種發展動態對於改善我國港口集裝箱碼頭企業資本結構,做大做強我國港口行業大有好處。
交通部和海關總署一年多來一直在積極協調、努力推進同船運輸和捎帶業務的開展。去年,交通部水運司和海關總署監管司召集上海地區部分港航企業,就同船運輸船舶的定義,港口企業、理貨公司如何與海關進行計算機聯網,海關如何對內外貿集裝箱同船運輸實時監控等有關問題進行了研究,擬定了操作規程。
港區聯動試點工作也進展順利。2003年12月8日,國務院批准了上海外高橋保稅區率先進行港區聯動試點,隨後兩年裏,又批准了青島、寧波、大連、張家港、廈門、深圳、天津等7個城市的港區聯動試點。業內人士認為,港區聯動、建設保稅物流園區,實現保稅區向國際通常意義的自由貿易區轉型,為集裝箱樞紐港建設提供了有力的支持。集裝箱在保稅物流園區堆存無時間限制,改變了集裝箱在港區有報關期限的現狀,使保稅物流園區成為支線箱源和國際中轉箱源的集散地。
目前,全國沿海主要港口已經基本建立了港口電子數據交換中心,實現了電子通關和貿易無紙化,建立了公共交易平臺。港口企業充分利用物流能力,擴大了增值服務,增強了港口輻射能力。而工藝設計的改進和技術創新也為我國港口集裝箱運輸增強了市場競爭力。不斷開發運用信息技術,提高了集裝箱裝卸中的科技含量,優化了裝卸作業流程。信息技術在安全生産上的運用,正在改變傳統的安全管理模式,有效地保障安全生産。(記者 林紅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