貫徹四個堅持 加快轉型升級 推動國防科技工業實現平穩較快發展
——張雲川在2006年國防科技工業工作會議上的工作報告(摘要)
2005年六大成果
2005年是國防科技工業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全面完成“十五”目標、銜接“十一五”發展的關鍵一年。在黨中央、國務院的正確領導和親切關懷下,全系統廣大幹部職工以強烈的使命感和責任感,精心組織,團結奮戰,重點工作取得重大突破,國防科技捷報頻傳,改革發展各項工作取得了可喜成績。
一、武器裝備科研生産年度目標基本實現
多項武器裝備完成設計定型和定型試驗,一批武器裝備按計劃交付部隊。
二、軍工經濟邁上新臺階,民用産業保持快速發展
全年預計實現總收入、工業增加值、工業産品銷售同比分別增長17%、18%和19%左右。11個軍工集團公司全部實現盈利,利潤總額預計同比增長15%以上。軍品産值預計同比增長35%;民用産業保持快速發展,産值預計達到1950億元,同比增長12%。田灣核電站1號機組實現臨界,嶺澳核電站二期工程正式開工,秦山二期擴建項目已獲核準;5次航天發射取得圓滿成功並重返國際商業發射市場;新舟60飛機實現批量生産並出口;船舶年生産量突破1000萬載重噸;汽車、摩托車等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保持一定增長,全年汽車産銷量超過90萬輛。
三、載人航天再創輝煌,科技創新成果喜人
神舟六號載人飛行圓滿成功,進一步增強了我國的科技實力和綜合國力,極大地激發了全國人民的愛國熱情。繞月工程進展順利,衛星實現了初樣轉正樣。新支線飛機完成主要結構設計。大型飛機、月球探測工程、大型先進壓水堆及高溫氣冷堆核電站示範工程、核心電子器件、高端通用芯片和基礎軟體等重大科技專項工程開展了立項前期論證工作。
四、固定資産投資成效顯著,基礎能力建設得到加強
完成全年固定資産投資計劃。按照任務能力結合型建設思路,完成了多項研發平臺的立項批復,基礎産品研發條件建設全面展開。
五、改革脫困實現預期目標,國際合作取得重要突破
完善了改革脫困配套政策,較好地完成了全年任務。債轉股、主輔分離和分離企業辦社會職能加快推進。《亞太空間合作組織公約》正式簽訂。
六、人才隊伍建設取得新成果,行業管理進一步加強
認真貫徹落實中央關於加強國防科技高層次人才隊伍建設的精神,研究擬定了一系列配套措施。表彰了一批行業勞動模範、先進工作者和技術能手。委屬高校全年向國防系統輸送畢業生11234名,其中研究生4510名。完成了“十一五”規劃綱要、中長期科技規劃綱要及相關配套規劃的編制;頒布了貫徹落實全面推進依法行政實施綱要的實施意見,組織行政許可執法檢查,進一步規範了行政審批項目和程序;對軍工集團公司管理績效進行了評價,引導集團公司提高管理水平;開展了為期4個月的全行業質量整頓、低質量船舶專項治理和以建立質量文化為主體的質量月活動,質量形勢明顯改觀;組織了安全生産大檢查和火工産品安全生産專項整治,消除了一批事故隱患,安全生産總體水平好于往年;認真落實中央領導關於加強安全保密工作的重要批示,完善安全保密組織管理體系,組織開展行業安全保密自查自糾活動,保密資格審查工作穩步推進;加強投資監督和行風政風檢查,嚴肅查處了違法違紀案件。
“十五”改革發展六大成就
以2005年各項任務順利完成為標誌,國防科技工業“十五”計劃主要目標已全面實現。過去五年,我們堅決貫徹黨的路線方針政策,自覺踐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始終與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堅持把發展作為第一要務,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就:
一、高新技術武器裝備研製生産能力大幅提升
武器裝備科研生産能力和水平顯著提升,以高新技術武器裝備研製生産能力為核心、以專業化協作配套為依託、具有較高水平的新型軍工初步形成。
二、軍工經濟迅速壯大
經濟總量以年均超過20%的速度快速增長。經濟效益明顯改善,從2002年開始實現全行業扭虧為盈,扭轉了連續八年虧損的局面。秦山二期、三期和嶺澳核電站相繼建成投産,核電裝機容量達到700萬千瓦,核燃料工業關鍵領域實現了技術升級。航天發射實現“滿堂紅”,自1996年以來連續46次成功,簽署了衛星整星出口合同,航天技術應用領域進一步拓展。民用飛機産業取得長足進步,飛機年轉包生産交付額實現翻番。造船産量連年提高,佔世界造船市場份額由2000年的5.4%提升到2005年的18%。汽車、摩托車等傳統支柱民品實現快速發展,海洋工程、光機電、特種化工、環保産品等新興産業正在成為軍工經濟新的增長點。
三、國防科技實現重大跨越
重點科研計劃順利推進,産生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産權和世界先進水平的科技成果。完成了大型靜止軌道衛星公用平臺研製,120噸液氧煤油和50噸氫氧火箭發動機即將完成初樣研製;攻克了百萬千瓦壓水堆核電站自主設計中55項關鍵技術;自主設計的新支線飛機研製工作全面展開,形成了航空發動機自主設計和試驗基礎; 掌握了LNG、VLCC等多型高技術船舶建造技術,實現了批量接單建造;載人航天等項目先後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耐高溫長壽命抗氧化陶瓷基複合材料及其應用技術獲得國家發明一等獎,結束了該獎項連續六年空缺的局面;獲得15項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98項二等獎;專利申請量以年均36%的幅度快速增長。
四、調整改革和對外開放取得重要進展
企業改革脫困三年工作總目標基本實現,兵器企業軍品生産能力結構調整工作全面完成,其他行業的能力結構調整正在實施。305個中小學和99個公檢法機構移交地方,若干核地勘單位實現屬地化管理。三線調遷工作全面完成。經過幾年艱苦努力,軍工主體得到精幹,結構得到優化,能力得到提升,為建立小核心、大協作、啞鈴型的能力結構奠定了良好基礎。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取得重要進展。國際交流與合作成效顯著,同10多個國家簽訂了政府間合作協議。建立健全防擴散出口審查機制,認真履行了國際防擴散義務。承接了伊朗德黑蘭地鐵四號線工程等一批有影響的國際工程;出口巴基斯坦的恰希瑪核電站建成投産,二期工程正式啟動。
五、人才隊伍和軍工文化建設成績斐然
“511人才工程”成效顯著,眾多高水平的院士、教授、專家在科研、教育、管理中發揮著中堅作用,一大批高素質的年輕人才在重點型號中挑起大梁。初步建立了以委屬高校為核心,以軍工科研院所、共建高校為補充的高等教育體系,辦學規模穩步擴大,辦學條件顯著改善,五年累計為國防系統輸送畢業生6萬餘名。全系統大力弘揚“兩彈一星”精神和載人航天精神,宣傳樹立了馬祖光、張立同團隊、唐建平班組等一批先進典型。各企事業單位、高校結合自身特點,積極推進具有鮮明軍工特色的企業文化和校園文化建設,涌現出了許多鮮活的經驗,豐富了軍工文化的時代內涵,為改革發展提供了強大的精神動力。
六、政府管理進一步加強
加強法規制度建設,出臺了《國防科技工業産業政策綱要》,頒布了《軍品出口管理條例》、《國防專利條例》、《武器裝備科研生産許可實施辦法》等15項法規規章和100多項規範性文件。認真貫徹落實《行政許可法》和《全面推進依法行政實施綱要》,加強了行業産業發展規劃和産業技術政策的制定和實施工作。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清理了審批項目,規範了審批行為,加強了執法監督檢查,開展了“四五”普法教育和驗收。推進軍民結合、寓軍於民體制建設,面向全社會開展軍品市場準入工作,共發放許可證540家;發放民爆器材生産許可證376家。固定資産投資審計和監督工作得到加強。以質量、安全、保密等為重點,加大行業監管力度。加強了民爆器材安全生産和特種核設施安全監管,進一步完善了安全生産和核事故應急體系。各地方國防科工委(辦)積極履行職責,在確保“綠色通道”暢通、推動産業發展、促進改革脫困、維護穩定大局等方面發揮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十五”四條主要經驗
過去的五年,是國防科技工業快速發展,整體實力大幅提升,軍工企事業單位面貌煥然一新的五年;是繼“兩彈一星”之後,不斷取得令人驕傲的輝煌成就,為國防現代化建設和國民經濟發展做出重大貢獻的五年。五年的實踐,進一步深化了我們對新形勢下軍工發展規律的認識,積累了許多寶貴的經驗:
第一,堅持把中央一系列重要指示作為做好各項工作的指導思想,是實現快速健康發展的根本保證。
以江澤民同志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領導集體和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新一屆領導集體,對國防科技工業高度重視,做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這些重要指示是“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的具體體現,是新時期統領各項工作的指導思想。特別是“四個堅持”重要指示,為新時期改革和發展明確了根本指導方針。五年來,我們反復學習、深刻領會、堅決貫徹,自覺用中央指示精神統一思想認識,統一行動步調,指導改革發展穩定各項工作。實踐充分證明,中央一系列重要指示和重大決策是完全正確的,所有這些為我們推進各項工作提供了根本指南。
第二,堅持統籌兼顧,協調發展,是實現快速健康發展的重要途徑。
我們認真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努力做到“五個統籌”:統籌軍品與民用産業發展,在確保完成軍品任務的同時,注重創造條件加快民用産業發展;統籌型號任務和基礎能力建設,推動建設模式由任務型向任務能力結合型轉變;統籌自主發展和對外開放,充分利用“兩種資源”和“兩個市場”,堅持“走出去、引進來”;統籌速度和效益,在支持企業做強做大的同時,著力提高經濟運行質量;統籌改革、發展和穩定,把改革的力度、發展的速度和職工可承受的程度有機結合起來。五年來,在完成保軍任務的同時,我們進一步夯實了基礎,壯大了産業,鍛鍊了隊伍,做到了出裝備、出成果、出人才、出效益,走出了一條新形勢下推動軍工持續健康發展的新路子。
第三,堅持優化結構,強化基礎,提高能力,是實現快速健康發展的有效手段。
我們堅持以結構調整為主線,緊緊抓住實施軍工企業改革脫困和軍品能力結構調整的契機,大力推進産業結構和組織結構調整,提高整體素質和核心競爭力。針對基礎薄弱、自主創新能力不強的突出問題,我們堅持“強化基礎、提高能力、軍民結合、跨越發展”,在確保重點型號任務的同時,加大了對基礎能力建設的支持力度。我們確立了主動、高效、可持續的建設思路,啟動了新一代武器裝備研發平臺建設、重點單位統籌規劃建設;充分發揮固定資産投資的導向作用,以增量帶存量,使武器裝備研製保障能力、自主創新能力和軍民結合産業發展能力得到顯著提高。
第四,堅持科技興業,人才興業,是實現快速健康發展的強大動力。
我們把推進科技自主創新擺在突出位置,積極開闢新的渠道,加大支持力度,抓好重大科技工程組織實施,集中力量突破關鍵技術,加快科研成果的轉化。五年來,國防科技水平的提高有效地推動了裝備水平的提升和軍工經濟的發展。以型號“兩總”領軍人才為重點,加強高級管理人才、高技術人才和高技能人才三支隊伍建設,努力創新人才工作機制,完善人才激勵政策。人才隊伍年齡結構、學歷結構得到明顯改善,總體素質得到提升,軍工行業對優秀人才的吸引力逐步增強。
“十一五”的總體要求和奮鬥目標
“十一五”期間,國防科技工業改革和發展的總體要求:
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十六大和十六屆五中全會精神,以科學發展觀統攬全局,以“四個堅持”為根本指導方針,以確保完成高新武器裝備研製生産任務和推動産業發展為重點,著力加快體制機制改革,著力增強自主創新能力,著力推進經濟結構和經濟增長方式轉變,著力提高經濟增長質量和效益,全面實施轉型升級,切實將國防科技工業轉入科學發展的軌道,實現平穩較快發展,為國防現代化和國民經濟發展做出更大貢獻。
“十一五”期間,國防科技工業的奮鬥目標:
——提高高新技術武器裝備供給能力。
——提高自主創新能力。
——提高軍民結合高技術産業發展能力。
——進一步健全體制機制。
——培養造就一支素質優良、能打硬仗的隊伍。
“十一五”七項重點任務
一、服務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建設大局,確保完成武器裝備研製生産任務
二、大力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建設創新型國防科技工業
國防科技要堅持自主創新、重點跨越、支撐發展、引領未來的方針。增強自主創新能力,一要抓好國防科技創新體系建設,充分發揮政府的主導作用和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發揮國防科研機構的骨幹和引領作用,發揮大學的基礎作用,特別是發揮企業的技術創新主體作用,不斷激發創新活力。二要在基礎産品、基礎研究、産業技術等方面實施創新計劃,大力提高原始創新、集成創新和消化吸收再創新能力,提升産業整體技術水平,力爭在基礎理論、核心技術和關鍵技術上取得新的突破。三要抓好重大科技工程的實施,實現重點跨越,引領未來發展。四要抓好國防重點實驗室、先進工業技術研究應用中心、重大科學實驗條件等科技創新設施建設,提升自主創新的基礎能力。
三、大力提高軍民品研發和製造水平,使國防科技工業成為國家先進製造業的重要組成部分
加快發展先進製造業,推進産業結構優化升級,一要以信息化帶動研發和製造水平升級,推進數字軍工建設。以核心保軍單位為重點,以産品的設計、試驗、製造和管理信息化為主線,構建安全可靠、水平較高的軍工信息化體系,形成以工業化為基礎、信息化為主導的研發和製造能力;二要加快傳統工藝、設備和生産線的調整改造。加大先進工藝技術的推廣應用力度,提高工藝技術水平;加快淘汰落後工藝、設備和生産線,對能源消耗高、材料利用率低、環境污染嚴重的,抓緊進行改造;加強安全改造和環境整治,實現安全生産和清潔生産;三要加快軍民結合高技術産業發展,增強軍民品轉換能力。按照軍民結合、統籌協調、加快産業化的思路,重點發展具有軍工特色的技術、産品和關聯産業,加快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形成對國民經濟具有帶動作用的高技術産業群。
四、加強任務能力結合型軍工建設,實現協調可持續發展
要把完成武器裝備科研生産任務與能力建設有機結合起來,全面推進任務能力結合型軍工建設。在抓好當前武器裝備研製生産條件建設的同時,一要抓好若干武器裝備研發平臺建設,滿足加強基礎和統籌保障的需要;二要開展一批關鍵基礎産品的研發條件建設,增強自主研發能力;三要抓好核心能力基地建設,形成一批高水平的軍工研製生産基地。
五、深化改革,擴大開放,建立健全適應武器裝備發展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要求的新體制
大力推進體制機制創新,按照積極穩妥、有序推進的總體要求,以企業、院所、投資體制三大改革為重點,以“四個機制”建設為主線,深化體制機制改革。企業改革,要以調整和優化産權結構為重點,著力推進股份制改造和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切實增強企業活力。院所改革,按照先易後難、成熟一個推進一個的原則,分類、分步、有序推進。投資體制改革,突出核心能力建設,推進投資主體多元化,創造公平合理的制度和政策環境,促進寓軍於民。積極鼓勵、支持和引導專業化重組。加強國際合作與交流,充分利用“兩種資源”、“兩個市場”,提高對外開放水平。大力發展出口貿易,推動有條件的企業向跨國公司發展,不斷提高國際競爭力。
六、加強人才隊伍和先進文化建設,著力構建和諧軍工
高素質人才是事業發展的根本保證。一是突出抓好國防科技領軍人才及後備人才隊伍建設,形成一批由核心人才領軍的創新團隊。二是加強軍工高等教育和職業教育,以提高辦學質量為核心,建設國防特色突出的高水平大學,推進職業教育實訓基地和繼續教育基地建設。三是創新人才工作機制,努力營造優秀人才脫穎而出的良好環境。四是推進富有時代特色的先進文化建設,大力弘揚“兩彈一星”精神和載人航天精神,表彰和宣傳先進典型,增強獻身軍工的榮譽感、責任感和自豪感,激發內生活力和創新動力,構建和諧軍工。
七、加強政府管理,提高依法行政能力和服務水平
按照加強經濟調節、市場監管、社會管理、公共服務的要求,進一步轉變職能,加強管理,初步形成體系健全、職能完備、監管有力的新局面。完成一批涉及武器裝備科研生産和行業管理方面的法規制定和頒布工作,積極開展國防科研生産、原子能、航天領域基本法律的研究起草並完成立法草案。研究制定軍工投資主體多元化、軍工企業股份制改造、非公經濟參與軍品科研生産配套等重大政策措施。深入貫徹國務院《全面推進依法行政實施綱要》,積極推進依法行政。進一步完善地方國防科工委(辦)的職能,形成比較有效的政府監管和服務體系。繼續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規範行政審批行為,建立健全行政執法責任制度,加強和完善行政執法的監督和檢查。
2006年八項重點工作
2006年是“十一五”的開局之年,是深入貫徹五中全會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實施轉型升級戰略,推進國防科技工業平穩較快發展的重要一年。今年的預期目標是:全年實現工業增加值和工業産品銷售收入分別增長16%和15%;確保按計劃完成重點任務;基本完成科研生産能力結構調整任務;軍工集團公司實現利潤增長10%以上,工業經濟效益綜合指數提高8個百分點。重點抓好八方面工作:
一、完成武器裝備科研生産年度任務,著力提高裝備質量和可靠性
二、深入貫徹科技大會精神,提高科技自主創新能力
緊密圍繞貫徹全國科技大會精神,以提高自主創新能力為核心,以健全科技創新體系、推動建設創新型企業、抓好重大科技工程、加強基礎研究和關鍵技術研究為重點,力爭在一些關鍵領域取得重要進展。
一是開展國防科技自主創新能力評價和國防科技創新體系研究。組織專家對國防科技自主創新能力進行系統研究,確定評價指標體系,對創新能力進行科學、客觀的評價,進一步明確工作目標,提出對策措施。同時,要深入研究提出加強科技創新體系建設的目標和措施。要精心組織,把這項關係國防科技發展全局的重要工作切實抓出成效。
二是推動建設創新型企業。各軍工集團公司要按照建設創新型企業的要求,建立健全科技創新的組織領導體系,多渠道籌措研發經費,加大對科技創新的支持力度。要對本單位技術創新能力進行評價,確定“十一五”科技創新目標和規劃,並認真組織落實。進一步加強知識産權保護工作,努力優化創新環境。
三是抓好重大科技工程。繞月工程要完成正樣研製,實現全系統集成並待命出廠,為明年實現繞月飛行打好基礎。繼續抓好載人航天工程。完成新一代運載火箭的研製立項。積極推進國家重大科技專項工程的立項論證,按照國家統一部署,進一步徵求有關部門的意見,開展立項準備工作。
四是加強基礎研究和關鍵技術研究。積極開展創新研究,探索新概念、新原理和新技術,優先支持共性關鍵技術研究。啟動關鍵工藝與裝備、綜合試驗驗證、微小型集成系統等一批基礎能力科技工程。切實加強先進動力等關鍵基礎産品及其工程化研究。在軍民結合産業領域,集中力量突破一批關鍵技術,力爭取得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産權的科技成果。加強重點實驗室建設,優化佈局和結構,啟動國防科技國家實驗室和科工委重點實驗室建設。開展先進工業技術研究應用中心建設工作。
三、堅定不移地走軍民結合的道路,提高軍民轉換能力
在確保軍品任務的同時,加強軍民統籌,把加快軍民結合産業發展擺上緊迫日程,為今後平穩較快發展奠定基礎。
一是抓好軍民結合産業重點項目。積極推進核電在建工程建設,併為新開工建設一批核電工程做好準備。加強核電標準體系、宇航標準體系和信息化標準體系建設。完成鑫諾二號衛星、風雲二號05星、海洋一號B星和實踐8號等衛星的研製和發射,提高衛星産品的質量和可靠性,加速衛星應用産業化進程,通過整合星、地資源擴大衛星應用的深度和廣度。推進民用飛機、航空發動機和機載設備的開發與産業化,重點抓好支線飛機研製。貫徹落實船舶行業中長期規劃,推進造船模式轉變,進一步提高造船效率和船用主機、設備的國産化率。汽車、摩托車及其零部件是軍工民品産值的半壁江山,要加強自主研發和市場開拓,特別是加強節能、環保型新産品的研發工作,實現較快健康發展。
二是積極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進一步拓寬發展思路,創新發展機制,積極探索軍工技術轉民用和軍民兩用中間産品産業化發展新路子。核技術應用、海洋工程和海洋資源開發、燃氣輪機、新材料、光電信息、精細化工、公共安全技術、可再生能源等産業, 有著廣闊發展前景。要加大這些産業的開發力度,力爭取得突破性進展。對於發揮軍工技術優勢、市場前景較好的産業化項目,科工委將積極給予支持。加強與地方經濟的融合,努力將企業發展融入地方經濟,積極參與國家和地方重大工程建設。
三是加強對經濟運行的動態分析。高度重視對宏觀經濟環境變化的分析,對匯率變化、價格波動等對經濟發展的影響,及時研究提出對策和政策建議,重大情況要及時反映。
四、統籌規劃實施一批能力建設項目,提高持續發展能力
按照任務能力結合型的建設思路,在進一步抓好武器裝備科研生産的同時,著眼未來武器裝備發展,規劃和實施一批能力建設項目,努力提高持續發展能力。以確保重點任務為核心,進一步抓好研製生産保障條件建設。以未來武器裝備發展為背景,推進武器裝備研發平臺和基礎産品研發條件建設。以增強核心能力和優化能力佈局為重點,開展核心能力基地建設。
五、積極穩妥地推進改革開放,提高內在活力和競爭力
按照實施轉型升級戰略的要求,進一步加大改革調整工作力度,在抓好企業脫困和軍調實施工作的同時,積極穩妥地推進軍工企業股份制改造、院所改革試點工作,力爭取得實質性進展。企業關閉破産工作,要按照國家規定和“破得了、退得出”的要求規範操作,真正做到企業轉變性質,人員轉變身份,使破産企業與集團公司真正脫鉤。科工委將對破産終結企業進行檢查驗收。按照已批復的保軍單位軍品能力結構調整方案,認真做好實施和驗收工作。認真總結民品企業股份制改造的經驗,選擇部分軍工企業進行股份制改造試點。積極穩妥地推進軍工科研院所改革試點,探索改革的經驗。投資體制改革,要在國務院批准軍工投資體制改革方案後抓好啟動實施,加快制定相關配套辦法,並結合具體項目積極探索租賃等新的投資方式,特別要解決對承擔軍品任務的非國有獨資企業投資難的問題。
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堅持管制與促進並重的原則,加大政府對外貿工作的管理力度,積極推動重大外貿出口項目,保持外貿成交增長勢頭。鼓勵利用外貿開闢的渠道,開發國外戰略資源,承攬重大工程,擴大民品出口。做好亞太空間合作組織籌建。加強關鍵技術引進,加大對引進技術消化吸收的投入,完善消化吸收再創新機制。
六、加強人才隊伍和文化建設,提高人才隊伍的整體素質
要繼續深入貫徹中央關於加強國防科技高層次人才隊伍建設的政策意見,力爭在加強人才隊伍建設和創新人才工作機制上有新的突破。建立國防科技高層次人才庫,組織實施“國防科技創新團隊計劃”,加強對“兩總”人員的培訓和考核,匯聚和培養一批核心骨幹人才。實施人才特殊津貼制度,開展傑出人才表彰獎勵活動,加大對拔尖人才的激勵。加強與非國防科研機構在科技攻關、人才培養、學術交流等方面的合作,鼓勵國內外優秀人才和智力為國防科技工業發展服務。
各委屬高校要把工作重點切實放在提高辦學質量和科研水平上,認真實施“雙優工程”(“本科教學優秀工程”、“研究生教育優秀工程”)、“辦學水平提升工程”和“黨建工程”,全面加強對教學、招生、考試、收費、科研、基建等方面的管理。加強國防科技主幹學科專業建設,設立國防科技獎學金。積極發展職業教育,抓緊建設職業教育實訓基地和繼續教育基地,培養軍工特殊領域技能人才,開展繼續教育和下崗職工再就業培訓。
繼續加強先進文化建設。結合紀念建黨85週年、長征勝利70週年、航天事業50週年等活動,宣傳軍工重要成就和先進事跡,進一步增強凝聚力、吸引力和影響力。出臺關於加強先進文化建設的指導意見。加強文化設施建設,開展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發展有特色的企業文化、校園文化和院所文化,以文化感召人、以文化吸引人、以文化成就人。
七、加強安全生産監管,提高本質安全水平
一是切實加強安全監管。加強對軍品科研生産、民爆器材生産流通和特種核設施的安全監管。繼續深入開展火工産品安全生産專項整治,做好重大危險源的監控工作。各單位必須進一步健全安全生産制度,明確安全生産責任。一旦出現安全生産事故,必須嚴格事故調查處理和責任追究制度;重大事故必須徹查並追究領導責任。
二是提高本質安全水平。在抓好日常監管的同時,要著眼長遠,建立安全生産長效機制。儘快出臺安全生産監督管理規定,加緊完善安全生産法規、制度和標準體系。開發安全技術,加強安全技術改造,建立健全安全技術仲介服務機構。抓好安全生産事故和核事故應急體系建設,做好與社會應急救援力量的聯動,保證信息渠道暢通,切實提高應急救援能力。
八、進一步轉變政府職能,提高管理和服務水平
以貫徹實施《公務員法》為契機,加快轉變職能,改進行政管理方式,加強行政法制建設,努力提高管理和服務水平。加大立法工作力度,積極協調促進有關條例法規的頒布;做好《軍工設備設施監督管理條例》配套規章的制定和宣貫。抓緊修改完善併發布“十一五”規劃,重點抓好各項配套政策措施的制定和落實。加強重大問題研究,提高依法決策、民主決策和科學決策的水平。積極推進電子政務建設,推動政務公開,提高公共服務的質量和效率。加強執法監督,加大投資項目監管和對違法違紀案件的查處力度。認真貫徹落實《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監督並重的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實施綱要》,把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不斷推向深入。加強安全保密工作,切實維護企業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