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日在廣東省茂名市結束的全省水利工作暨城鄉水利防災減災工程建設現場會上總結了廣東“十五”期間水利建設的業績,並部署了廣東省“十一五”的任務。筆者獲悉,今年是“十一五”開局之年,廣東省計劃安排水利建設資金39.3065億元,其中省級財政預算34.0565億元,銀行貸款5.25億元。廣東省副省長李容根在會上指出,要正視廣東面臨的洪澇災害、水資源短缺、區域發展很不平衡三大突出問題,紮實推進新時期水利事業。
水利發展面臨三大突出問題
據會議透露,經過“十五”時期的建設,廣東基本可抵禦常規洪水和突發性暴雨造成的洪澇災害;水資源保護和配置工作得到加強,節水型社會初步建立。水利基礎設施不斷鞏固,為全省乃至港澳地區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但要清醒地看到,廣東水利發展面臨的任務相當繁重、形勢相當嚴峻。李容根指出,要重視廣東水利面臨的三大突出問題:一是洪澇災害仍是心腹之患,水利工程隱患依然存在,大江大河防洪體系尚不完善,防禦特大洪水預案等非工程措施有待進一步加強,二是水資源短缺問題日益突出,全省人均水資源量僅為2100立方米,低於全國平均數。加上時空分佈不均,水環境持續惡化,使得水資源的可利用量變得更少。隨著經濟快速發展和城市化進程的加快,需水量的增加、用水結構的變化和水環境質量的下降,加大了水資源的供需矛盾,部分地區水資源開發利用程度,已接近或超過水資源和水環境承載能力,水資源短缺正成為制約廣東省經濟社會發展的關鍵因素。三是水利區域發展很不平衡,珠江三角洲地區經濟社會發展迅速,水利發展相對較快;但東西兩翼和粵北山區經濟社會發展滯後,有些還比較貧困,影響了水利投入;農村水利很薄弱,農業水價與價值嚴重背離,導致灌區渠道的日常維護費用嚴重不足,農田水利設施失修失管,防澇抗旱能力低下,直接影響到農業生産和農村經濟的持續穩定發展。
四大方面提高治水實力
李容根認為,“十一五”是廣東省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率先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關鍵時期,廣東省要根據中央及廣東省委、省政府的部署,從戰略的高度審視水利問題,立足經濟社會全局看待水利工作,站在時代前列謀划水利發展,充分認識加強水利建設的重要性、緊迫性和艱巨性,紮實推進新時期水利事業。他要求“十一五”和新一年從四方面提升治水實力——
一是把全面加強防汛防旱防風能力建設作為治水重中之重的任務,進一步完善大江大河的防護體系,推進病險水庫、水閘等水工程的除險加固,加強重點城市的防洪設施建設,健全重點地區山洪、泥石流災害和防颱風暴潮的防控體系。
二是確保飲水安全,從“十一五”開始農村飲水工程建設要轉入實施飲水安全工程階段,目前全省還有2208萬農村人口存在飲水不安全問題,約佔農村人口的40%以上;由於水污染,城市飲水安全也受到威脅。在珠江河口地區,鹹潮影響越來越大,嚴重威脅珠江河口地區飲水安全。因此,要儘快啟動農村飲水安全工程,下大力氣解決農村飲水安全問題;加快城鎮供水水源和供水設施建設,提高城市供水安全的保障水平。大中城市都要建設必要的備用水源,確保緊急情況下的供水安全;要完善水源地污染突發事件應急預案,嚴格水污染事故報告制度,提高應對各種突發性污染事故的能力。
三是強化節水型社會建設和水資源保護,廣東作為經濟大省、人口大省,水資源、水污染、水環境問題日益凸顯,特別在部分地區成為經濟發展的制約因素,加強節水型社會建設、治理水污染、改善水環境迫在眉睫。各地要把節水放在突出的地位,不斷增強全社會的節水意識,提高節約用水的自覺性。
四是全面加強農田水利基本建設,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服務。(記者蘇稻香 通訊員粵水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