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工作動態>> 地方政務
 
重慶市將土地開發整理與新農村建設結合造福農民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6年03月27日   來源:人民日報

農村造地城區用,城區收費農村用,既解決城市用地難題,又帶動農民增收致富

    春雨綿綿,青山環抱中的重慶市武隆縣仙女山村,就像一幅水墨畫。這裡水泥便道縱橫交錯,房舍衛生整潔。通過為重慶市主城區耕地佔補平衡項目整理土地,仙女山村在新增的3000畝土地上種起了反季節蔬菜,農民人均增收超過7000元,36戶村民在今年初搬進了新居。

    重慶有8.24萬平方公里土地,90%以上是山地,土地後備資源異常匱乏;而近年來,重慶市主城區工業化、城市化進程不斷加快,每年需要徵用大片土地。如何確保耕地總量不減少、做到保障發展與保護資源並重?2005年,重慶市將土地開發整理與新農村建設結合起來,將主城區建設佔用耕地收取的耕地開墾費和新增建設用地土地有償使用費,統籌安排到遠郊區縣農村,共投入7億多元實施土地開發整理,當年新增耕地7.93萬畝,不僅實現了耕地佔補有餘,還帶動了近10萬農民增收致富。重慶市國土資源和房屋管理局局長張定宇説:“主城用地,農村造地,城市資金農村用,既降低了成本,又造福了農民。”

    針對每一個土地開發整理項目,重慶市要求各區縣科學規劃、規範實施,並堅持與農業産業化佈局及結構調整的方向相結合,力求通過土地開發整理髮展農村生産,為新農村建設構建産業支撐。江津市在實施碑吳項目整理之前,先期將項目區規劃成花椒産業化基地,通過整理,將不到20厘米厚的石穀子地變成土層厚度達50厘米以上的可耕地,原本零散、低效的土地得到集中利用。碑吳項目竣工後,當地椒農喜增耕地1470畝,項目區人均增收210元。

    重慶市不單純把增加耕地面積作為土地開發整理的惟一目的,提高土地質量,完善基礎設施,促進村容整潔,成為重慶市各級國土部門新的追求。潼南縣安興鄉曹家村曾屢遭涪江洪水侵犯,大片耕地荒蕪多年。為實施曹家壩水毀地復墾項目,當地投入資金建起2000多米長的鋼筋混凝土防護大堤,為新增的3371畝土地築起了安全屏障,使20多年來飽受缺地之苦的曹家村村民人均耕地面積從0.33畝提高到1.16畝。當地國土部門還對項目區內的田、水、路、林、村進行綜合治理,共修建機耕道、生産道和田間道5萬餘米,培植綠化帶4000多米,一個“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的新村正走進人們的視野。

    今年,重慶市已選擇在該市渝北區、長壽區和榮昌縣試點,將投入7000萬元用於試點區的項目建設,通過實施土地開發整理,提高項目區農業綜合生産能力,改善農村生産生活條件,增加農民收入。此外,三峽庫區移民安置土地開發整理和西部生態建設地區農田整理工程也將全面啟動,規劃投入50多億元,實施規模達241.5萬畝。(記者 余繼軍)

 
 
 相關鏈結
· 浙江省合理利用低丘緩坡 挖掘土地開發利用潛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