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7日,信息産業部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工作會議在山東威海隆重召開。信息産業部副部長茍仲文出席會議並作工作報告。會議號召全行業員工振奮精神,開拓創新,積極參與,加快發展農業和農村信息化,開創信息産業服務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新局面。會議還下發了信息産業部《關於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工作的意見》。
茍仲文指出,這次工作會議是在信息産業“十一五”規劃開局,各地加快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新形勢下召開的。部黨組對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工作高度重視,王旭東部長多次召開會議,研究思路,部署工作。信息産業部在推進農業和農村信息化的同時,還積極配合有關部門做了大量工作。
他説,信息産業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總的切入點是農業和農村信息化,這是今後一個時期信息産業部門必須認真做好的一篇大文章。“十一五”期間,信息産業部主要實施五項重點工程:農村通信村村通工程,完善農村通信基礎設施,實現“村村通電話,鄉鄉能上網”目標;信息服務業助農工程,大力開發涉農信息資源,實現資源共享,提升農村綜合信息服務體系的技術水平和服務能力;郵政惠農工程,完善郵政配送網絡,發展郵政儲蓄,進一步提升郵政服務“三農”的能力和水平;農村信息技術推廣應用工程,加大應用信息技術改造提升傳統農業的力度;農村信息化教育培訓工程,培養新型農民,提高農民素質。
茍仲文強調,發展農業和農村信息化,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工作複雜而艱巨,需要部與地方政府和企業、運營業和製造業以及郵政部門的全方位參與,各方面通力合作。要在思想上高度重視,在組織上加強領導,在措施上抓好落實;堅持需求導向,務求取得實效;工作中要注意處理好信息産業主管部門和涉農部門,政府推進與市場運作,典型示範和普遍推進,工作指導和突出地方特色等幾方面的關係。
信息産業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已被列為2006年信息産業部的重點工作之一。這次會議下發的《關於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工作的意見》,要求全行業進一步認識信息産業對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重要作用,並對加快農村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參與和支持農村綜合信息服務體系建設、完善郵政服務體系、加強信息技術推廣應用、推進農村教育和培訓等提出了意見建議。
《關於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工作的意見》提出了七條具體政策、措施:一是建立部際協作聯合推進機制。信息産業部擬聯合國信辦、農業部等相關部委,儘快出臺推進農業和農村信息化,加快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相關政策措施。二是加強組織領導,建立健全工作機制,信息産業部成立領導小組,並建立部省協同工作機制,形成工作合力。三是加強統籌規劃。四是完善政策法規,研究制定電信資費向農村傾斜的相關優惠政策,積極推動出臺農業和農村信息化條例等相關法律法規。五是加大引導性資金投入,加快推動建立電信、郵政普遍服務基金,積極爭取設立農業和農村信息化的專項基金。六是加強分類指導,抓好試點示範。七是加大輿論宣傳力度。
會上,中組部、農業部、國信辦以及山東省有關領導出席會議並作了講話。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計劃單列市及新疆生産建設兵團信息産業主管部門、通信管理局的領導,國家郵政局有關領導,部相關司局和部直屬單位領導參加了會議。
關於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工作的意見
國家郵政局,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計劃單列市信息産業主管部門、通信管理局,新疆生産建設兵團信息辦,部直屬單位,有關企業: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我國現代化進程中的重大歷史任務。信息産業作為國民經濟的基礎産業、支柱産業、先導産業,必須按照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的戰略部署,從戰略和全局的高度出發,始終把服務"三農"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大力推進農業和農村信息化建設,促進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做出積極的貢獻。為此,提出以下意見:
一、進一步認識信息産業對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重要作用
信息産業與"三農"密切相關。無論是電信業、郵政業還是電子信息産品製造業,近年來都在推動農村經濟社會發展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加快發展農村通信,組織實施了"村村通電話"工程,電信普遍服務水平顯著提高;大力推進郵政服務"三農"工作,郵政儲蓄和連鎖配送極大地方便了農民生産生活;組織引導企業開發各類適農電子産品,信息技術在農業和農村的部分領域應用取得明顯效果;配合有關部門開展信息扶貧工程、金農工程和全國農村黨員幹部現代遠程教育試點工作,等等。服務和支持"三農",正在成為全行業的共同認識和共同行動。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一項龐大的系統工程,需要各方面力量廣泛參與和大力支持。信息技術科技含量高、發展速度快、滲透力和帶動力強,信息化在發展現代農業、促進農民持續增收、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加快農村社會事業發展、提高農民整體素質、加強農村民主政治建設以及改進黨的建設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支撐服務作用。從現實情況看,全國農村和廣大農民對信息技術、網絡和産品的需求也十分旺盛,部分農村地區在信息技術應用方面取得了長足的進展,成效比較明顯。同時,農村經濟社會的發展也為信息産業開闢了具有較大潛力的市場空間。隨著我國國民經濟和社會信息化的深入發展,近年來農業信息化被提上議事日程。圍繞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目標和任務,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計劃單列市(以下簡稱各省、區、市)信息産業主管部門、通信管理局要進一步統一思想,提高認識,在總結經驗的基礎上,結合自身特點,加強組織、協調和服務,加大推進農業和農村信息化的力度,切實把各項任務落到實處,加快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二、指導思想和工作原則
指導思想: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圍繞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目標,貫徹以工促農、以城帶鄉的方針,採取有效措施,加快農村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大力發展各類適農信息産品,加強信息技術在農業、農村的廣泛應用,改造提升傳統農業,進一步做好郵政服務"三農"工作,加快我國農業現代化建設和農村經濟社會發展,讓農民共享信息産業和信息化發展的成果,逐步縮小和消除"數字鴻溝",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貢獻力量。
工作原則:緊密圍繞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需要,注重實效、量力而行、突出特色、引導扶持。堅持統籌規劃、協調發展,因地制宜、分類指導,試點示範、典型引路,務實推進信息産業服務"三農"的各項工作。
三、加快農村信息基礎設施建設
繼續實施"村村通電話"工程。重點解決未通電話行政村的通電話問題,2006年年底前完成10600個未通村的通信建設任務,使我國村通率再提高1.5個百分點,達到98.6%;儘快實現行政村"村村通電話"的目標。增加已通電話村的農民用戶裝機數量,基本滿足通信網到達地區的廣大農民裝電話的需求,提高農村電話普及率。積極創造條件,促進"村村通電話"工程向自然村的延伸。
大力推進農村互聯網建設。"十一五"期間要積極創造條件,在東中部地區行政村基本普及互聯網,實現"村村能上網",在西部農村地區逐步推廣互聯網業務,確保"十一五"末全國基本實現"鄉鄉能上網"的規劃目標。鼓勵和支持科研機構、設備廠商開發適應農村特點、方便農民使用的通信系統和終端産品,為電信服務"三農"助力。
四、參與和支持農村綜合信息服務體系建設
各省、區、市信息産業主管部門、通信管理局,要在省、區、市黨委、政府的領導下,主動組織、協調、配合涉農部門,共同建設貼近農民需求的信息中心和信息站,推動農村綜合信息服務體系的建立和完善。在服務體系的建設方面,要充分利用現有基礎和條件,調動電信運營商、軟體提供商、設備製造商、信息服務提供商等的積極性,發揮信息技術、産品、網絡和服務的綜合優勢,實現資源共享。在信息資源開發方面,既要注重本地信息的採集和加工整理,又要整合中央各部委以及地方各級政府的涉農信息資源,形成貼近農民需要的農副産品和生産資料市場信息、養種植等方面的科技信息、技能培訓信息以及政策法規、氣象服務、災害預防、勞務需求、村務公開信息。在信息傳輸方面,要充分利用各種公共通信網絡和其他專網、適用信息技術和信息終端,將信息及時發佈到農民手中。在運行機制方面,堅持政府主導和市場化運作相結合,以農民普遍能夠接受的價格和方式提供實用的信息服務。
支持有條件的地區建設農村信息化公共服務平臺。積極鼓勵國內外軟體供應商、設備製造商和信息服務商參與平臺建設,以先進適用的信息技術手段,提升農村綜合信息服務體系的技術水平和服務能力。
五、完善郵政服務體系
完善郵政連鎖配送服務體系。針對廣大農村流通渠道不暢的問題,建立技術先進的連鎖配送網絡,深入開展連鎖配送業務,重點開發農資類、快速消費品類和公共服務三大市場。到2007年,建成直接為農民生産生活服務的連鎖配送網點30萬處,覆蓋全國40%以上的行政村。結合配送體系,建立健全郵政農資電子配送信息服務系統,在重點地區和精品網點實現信息化管理,促進業務流程不斷優化,加快推進郵政農資電子商務連鎖配送信息系統的開發和推廣工作,提升服務"三農"的科技含量和技術水平。
進一步增強郵政金融服務能力。發揮郵政網點遍及城鄉的優勢,改善農村郵政儲蓄、匯兌服務,滿足農民的存款、匯款需求,方便外出務工農民。進一步拓展"綠卡"服務範圍,擴大農村代收付業務服務種類,努力提升郵政為"三農"提供公共服務的水平。
加大郵儲資金支農力度。擴大郵政儲蓄資金的自主運用範圍,引導郵政儲蓄資金返還農村。繼續通過各種形式,優先為農村地區的金融機構提供資金,在條件具備的情況下,向農民提供小額信貸服務。豐富農村金融服務品種,提升郵政"惠農"能力。
六、加強信息技術推廣應用
引導和鼓勵電子信息企業積極研發和推廣適應農村特點、方便農民使用的各類信息産品和信息系統。推廣相關信息技術和信息産品,促進農産品市場、農産品質量安全、動植物檢測、疫病監測預警等體系的建立健全。充分利用多種渠道為農民提供電子産品銷售、維修和技術服務。
積極推動計算機自動控制技術、3S(GPS、GIS、RS)技術、滴灌自動化控制等信息技術在農田基本建設、農作物栽培管理、病蟲防治、畜禽飼養管理等方面的應用,發展優質高效農業,提高農業生産過程的信息化水平。
大力推進信息技術在農産品加工、包裝、貯藏、運輸、銷售等環節中的應用,促進農村現代流通體系建設。
加強信息技術在農村文化事業領域的應用,促進農村文化生活手段的創新,推動文化信息資源的共享,用健康向上、形式多樣的數字産品,滿足農民群眾多層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
進一步推進農村管理和社會服務信息化,積極開發農村村務管理、農村公共事件應急處理、農村勞動力轉移及社會保障服務等管理軟體和應用系統,為加快發展農村社會事業服務。
七、推進農村教育和培訓
圍繞普及和鞏固農村九年制義務教育目標,積極推動農村中小學現代遠程教育工程建設,為發展農村義務教育服務。依託農村綜合信息服務體系、農村現代遠程教育系統、各類農業信息網等,大力開展農村勞動力培訓,提高農民務農技能、信息化技能和轉産轉崗就業能力。規範農村信息化培訓、考核和資格認證。因地制宜地建設一批面向"三農"的信息化培訓基地,積極開發適合農村特點和農民需要的信息化培訓課件、教材,併為培養農村信息技術應用和管理骨幹服務。
八、政策和措施
(一)建立部際協作的聯合推進機制。加強溝通協調,促進資源共享,形成涉農部門、信息産業主管部門共同推進的協作機制。信息産業部擬聯合國信辦、農業部等相關部委,儘快出臺推進農業和農村信息化,加快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相關政策措施,以推動該項工作深入開展。
(二)加強組織領導,建立健全工作機制。部成立領導小組,加強對信息産業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工作的組織領導。建立部省協同工作機制,形成工作合力。各省、區、市信息産業主管部門、通信管理局,要在省、區、市黨委和政府領導下,充分發揮積極性和創造性,主動配合涉農部門,採取有效措施,務實推進農業和農村信息化。
(三)加強統籌規劃。按照國家制定的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規劃和《2006-2020國家信息化發展戰略》的要求,制定信息産業部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專項規劃,與"十一五"國家信息化專項規劃和信息産業發展規劃相銜接,明確目標和任務,突出重點,在人力、物力、財力等方面統籌安排,有計劃有步驟地推進各項工作的開展。
(四)完善政策法規。研究制定電信資費向農村傾斜的相關優惠政策。充分利用頻率、碼號和網絡等資源,滿足農業和農村信息化的需要。積極推動出臺農業和農村信息化條例等相關法律法規,抓緊研究制定農村信息技術推廣應用、信息化培訓等部門規章。各地要加快農業和農村信息化立法進程,因地制宜制定相關政策法規,為推進農業和農村信息化提供保障。
(五)加大引導性資金投入。加快推動建立電信、郵政普遍服務基金,積極爭取設立農業和農村信息化的專項基金,電子發展基金等也要加大對農業和農村信息化示範項目的支持力度。引導和推動地方政府涉農資金加大對農業和農村信息化投入,鼓勵和支持各類企業加大投入,積極參與農業和農村信息化建設,逐步形成中央和地方、政府和企業共同支撐農業和農村信息化的投入機制。
(六)加強分類指導,抓好試點示範。根據各地區域特點,利用現有資源,尊重農民意願,提供農民歡迎的信息技術、産品和服務;充分發揮各地的區位優勢,因地制宜,制定針對性政策,指導工作開展。開展農業和農村信息化試點示範工作,在建設綜合信息服務體系、發展現代農業、推廣應用信息技術等方面,選擇基礎條件適宜的地區進行試點;在工作紮實、效果明顯的地區設立示範點,給予重點支持,並及時總結典型經驗和成功做法,發揮典型引路、示範帶動作用。
(七)加大輿論宣傳力度。組織開展新聞報道、展覽展示、經驗交流等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活動,宣傳信息産業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展示信息産業和信息化助農惠農的新成果,推廣各地的成功做法和新鮮經驗,形成全社會關心和支持農業和農村信息化的良好氛圍。
信息産業部
二○○六年四月十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