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業的發展在保障畜産品市場供給,促進農民增收和建設現代農業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特別是“十五”期間,我國畜牧業持續發展,已成為農業農村經濟的支柱産業。但是,我國畜牧業發展正面臨一些新情況和新問題。今年以來肉禽蛋奶主要畜産品價格低迷、價格跌幅加大,養殖成本增加、比較效益下滑,一些養殖戶出現虧損、養殖積極性下降。今年前4個月農民來自畜牧業的現金收入出現了多年未曾有過的負增長。黨中央國務院領導對此高度重視,多次作出重要批示。為了認真貫徹落實中央領導同志重要批示精神,加快發展現代畜牧業,增加農民收入,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現將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充分認識畜牧業平穩發展的重要意義。十六屆五中全會和中央連續三個1號文件,都對大力發展畜牧業作出明確要求。發達的畜牧業是現代農業的重要標誌,也是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重要內容。我國畜牧業産值已超過1.3萬億元,佔農業總産值的35%,成為農民增收的亮點,畜牧業的發展帶動了相關産業的發展。各級畜牧部門要把思想統一到中央1號文件的精神上來,把行動統一到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要求上來,進一步增強責任感和使命感,紮實做好畜牧業的各項工作。
(二)明確畜牧業發展的基本思路。在畜牧業發展新的歷史階段,要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加快畜牧業增長方式轉變,優化結構,改善品質,提高效益,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完善畜産品進口調控,構建現代畜牧業産業體系,提高畜牧業綜合生産能力,保障畜産品質量安全、公共衛生安全和生態環境安全,為實現農民持續增收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做出新的貢獻。
(三)加快制定和實施畜牧業發展規劃。按照十六屆五中全會的精神和《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綱要》的要求,各地要結合本地實際,制定“十一五”期間畜牧業發展規劃,突出重點,明確發展方向。要根據不同區域資源、技術、市場和産業發展狀況,優化要素組合,發揮比較優勢,大力推進奶牛優勢區域、生豬優勢區域和肉牛肉羊産業帶建設。
(四)大力推進畜牧業增長方式轉變。轉變增長方式是提升畜牧業綜合生産能力的重要途徑。各地要以轉變養殖方式為切入點,進一步總結近幾年養殖小區建設經驗,加強標準化養殖小區示範建設,發展適度規模化養殖,提高畜牧業發展的質量和效益。要積極推廣健康養殖方式,強化生態環境保護和資源利用,發展資源節約、環境友好型畜牧業。實施畜牧業科技入戶示範工程,大力推廣先進適用的養殖技術,切實提高畜牧業科技進步貢獻率。
(五)努力提高畜禽良種化水平。良種、良料、良法是提高畜牧業發展水平的重要保證,良種是關鍵。各地要科學制定和實施本地區的畜禽良種建設規劃。加強畜禽種質資源保護場建設,有效保護當地的畜禽種質資源,在此基礎上有針對性地開發利用。要加強畜禽良種選育研究,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建立適應本地發展需要的畜禽育種繁育體系。要加大畜禽良種推廣力度,提高本地區畜禽良種的覆蓋率。
(六)切實加強動物疫病防控體系建設。各地要繼續加大禽流感、口蹄疫、豬鏈球菌病等重大動物疫病防控力度,認真做好畜禽常見病和多發病的防控工作。制定本地區種畜禽疫病凈化方案,凈化種畜禽主要疫病,從源頭提高畜禽健康水平。要繼續加大重大動物疫病強制免疫措施,力爭使本地禽流感和口蹄疫免疫率達到100%。加強重大動物疫情監測預警預報,完善突發重大動物疫病應急反應機制。
(七)不斷完善畜牧業生産者與企業之間的利益聯結機制。要引導和鼓勵建立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生産者協會及股份合作制聯合體,提高農民組織化程度。要引導龍頭企業、合作組織、專業協會與農民建立風險共擔、利益共享的利益聯結機制,使農民參與畜産品加工銷售環節的利益分配,提高農民在農業産業化中的獲利水平。要進一步規範企業生産經營行為,維護農民的利益。
(八)正確引導畜産品消費。要利用各種新聞媒體,加大畜牧業發展的正面宣傳和報道。特別是正面宣傳重大動物疫病防控措施,改進疫情公佈方式,普及公眾衛生知識,使其懂得重大動物疫病可防可控。要防止媒體過度炒作,避免産生社會和公眾消費恐慌,給畜牧業生産帶來負面影響。要正確引導畜禽産品消費,穩定消費信心,擴大消費群體,提高消費水平,為畜牧業發展創造良好的輿論環境。
(九)切實加強對畜牧業發展的組織領導。促進畜牧業持續健康發展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各級畜牧部門要充分發揮規劃、指導、協調、監督、管理和服務的職能,加強調查研究,認真分析形勢,把握規律,了解畜牧業發展的新情況,解決發展中存在的突出問題。要積極向地方黨委政府彙報畜牧業發展情況,提出扶持政策措施建議。與有關部門主動協調,爭取支持,加大對畜牧業的資金投入。要增強服務意識,深入基層和農戶,以良好的工作作風幫助農牧民通過發展畜牧業實現持續增收,為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做出新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