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我國現代化進程中的重大歷史任務。各級郵政部門認真落實中央一號文件精神,深刻認識服務“三農”的重要意義,以高度政治責任感做好服務“三農”工作,圍繞新農村建設的戰略目標,不斷提高服務能力和水平,促進農民增收減負,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做出了積極貢獻。
一、建立郵政服務體系是服務“三農”的有力手段
郵政服務新農村,在完善配送物流、儲蓄保險、資金流通、信息傳遞服務體系方面大有可為。郵政部門將進一步拓展農村綠色流通通道和資金信息服務渠道,促進新農村文化文明建設,發揮農村郵政在新農村建設中的積極作用。
(一)為新農村建設提供暢通的物流配送渠道
建設新農村的基本內涵是發展生産,推進農村産業化,發展高産高效的現代農業,促進農村經濟穩定增長。目前,農村一些地區流通體系不暢已嚴重影響了當地農村經濟的發展。不論是工業産品流入農村,還是農副産品流出,都缺乏完整高效的流通渠道。因此,將適合我國農業生産的各种先進技術、農資産品送到農村,為農民提供不斷完善、方便有效的培訓、指導、銷售和使用服務,需要加強農工商貿流通物流配送服務網絡建設,建立一個有效運行的社會服務體系。
郵政覆蓋面廣、點多、線長,是溝通城鄉聯絡的樞紐和橋梁,具有服務農村流通體系建設的獨特渠道優勢。郵政現有1/3的職工、2/3的郵路、3/4的網點分佈在農村地區,僅在農村就有3萬多個營業網點。一方面,郵政配送使産品從生産企業只經過郵政一個環節就能到達農民手中,加快了流通速度,降低了流通成本;另一方面,通過郵政配送的農資産品將假冒偽劣産品擠出農村市場,維護了農民利益。
郵政系統可以依託遍佈城鄉的郵政服務網點和配送體系,從已經探索成功的種子、農資配送入手,逐步向農村地區適銷對路的日用百貨配送服務延伸,在原有網絡上增加生産生活産品配送、農業信息發佈、代訂送火車票等服務項目,讓農民真正得到實惠。
(二)為農業發展提供有力的金融服務支持
在農業發展面臨轉型與升級、農村經濟增長進入新階段的關鍵時期,農村金融體系中仍存在許多不利因素,成為制約“三農”問題的瓶頸之一。近年來,在我國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過程中,農村金融體系呈現弱化趨勢,金融産品單一,融資渠道狹窄,農村融資難問題較為突出。發展“三農”經濟,必須優化農村融資環境,加大資金支持力度。
郵政金融是農村金融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郵政能夠為農民提供儲蓄、國內國際匯款、綠卡消費、代理保險、代收付費等項基礎性金融服務。特別是郵政儲蓄資金自主運用以來,郵政通過協議存款、債券交易、小額質押貸款等項業務,直接為“三農”提供資金支持,保障農村生産和消費,支持農業生産,服務農民生活。
小額貸款、匯兌、綠卡繳費代理、送款等業務,並不斷推出各類信貸、結算、保險、中間服務等金融工具和産品。農村郵政儲蓄自主運作,有計劃、有步驟地辦理借貸服務,保障農村生産和消費,支持農業生産,服務農民生活。
郵政金融服務是農村社會公共事業和社會保障服務體系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積極參與農村社會保障體系建設,可針對廣大農村農民開發養老保險、簡易人身財産保險、涉農産品保險等險種,發揮社會穩定器和農村經濟保護傘的作用。建立、完善農村郵政儲蓄信貸信用體系,創新農村郵政投融資體系建設,把在城市開辦的金融業務在農村推廣,郵政引領城市文明向農村輻射,意義十分重大。
(三)為農村文化産業拓展了廣闊的發展空間
我國城鄉之間的巨大差異不僅體現在經濟上,還表現在文化方面。農村文化基礎設施相對落後,文化事業、文化産品和文化服務供給不足,文化活動較為貧乏,城鄉文化發展水平差距較大。
郵政拓寬了文化産品服務“三農”領域,建立了農村文化産品流通、發行、配送和分銷網絡覆蓋,增強農村文化服務能力和水平。各地郵政通過農村出版物發行,為縣、鄉文化圖書館(站)配送書刊,配合農民文化設施建設,推薦農村適用讀物,鼓勵引導農村全民讀書,豐富了農村文化生活,繁榮了農村文化市場。
二、郵政服務體系建設發展現狀
長期以來,郵政部門一直高度重視服務“三農”工作。除傳統的通信服務和金融服務外,近年來郵政部門還充分利用郵政網絡的優勢,積極服務“三農”,不僅有效凈化了農村的流通渠道,促進了資金向農村的流動,也一定程度上減輕了農民的負擔,為農村經濟社會發展起到了積極作用。
(一)初步建成渠道暢通、運作規範、服務優良的連鎖配送體系
郵政部門針對廣大農村流通渠道不暢的問題,初步建立一個覆蓋全國主要農業省區、技術比較先進的連鎖配送網絡。
2005年,新增農村連鎖配送網點6萬處,服務網點總數達到19萬處,覆蓋全國27%的行政村,江西、山東兩省行政村服務網點覆蓋達到80%以上。目前,以鄉郵員、代辦員為主體、吸納農村科技帶頭人、致富事業帶頭人、種植大戶參與的配送隊伍初具規模;由農技部門、研究機構、生産廠家等多方參與,郵政內部培養、外部引進、社會聘請相結合的技術服務隊伍正發展壯大;“先示範、後配送”,“收訂到農戶、配送到家門、服務到田頭”,“時間上跟進、産品上疊加”等服務模式不斷完善。
依託這個服務體系,在全國20多個省份,郵政服務的農田面積達到2.9億畝,直接服務的農民達到1.5億人。郵政部門配送的産品日益豐富,已有八個系列140多個品種,涉及種子、肥料、農藥、飼料及飼料添加劑、酒水、乳製品、日化産品等領域,並向農村公共事業服務延伸,如農村第二代身份證寄送、火車票訂送服務等。如在江西,郵政介入農資配送渠道後,種子價格由9元/斤降至每斤不到6元,省郵政2005年配送種子3000噸,僅此一項就為農民減負近2000萬元。
(二)通過郵政儲蓄為“三農”提供金融支持
在商業銀行大幅收縮農村機構的情況下,郵政部門一直在農村地區保持著2萬多個儲蓄網點和3.4萬個匯兌網點,為農民提供儲蓄匯兌和多種代辦服務。
據統計,2005年通過郵政儲蓄和匯兌,實現從城市到農村的資金流量為13000億元。僅廣東一省春節期間就匯出400多億元。郵政儲蓄和匯兌兩大渠道有效促進了資金從東部到西部、從城市到農村的流動。
為方便農村資金流動,郵政為外出打工農民免費提供綠卡,方便農民辦理郵政儲蓄異地交易、ATM存取款、POS消費等業務。河南郵政還積極探索代收農電費的新路子,為每個農民建立一個賬戶,減少了中間環節,提高了工作效率。
此外,在郵政儲蓄資金自主運用以後,通過銀行間債券市場、協議存款、購買農業發展銀行等機構提供資金,積極支持“三農”。自2003年自主運用資金以來,共向88家農村金融機構提供資金1861.52億元。
三、健全郵政服務體系的主要任務
貫徹落實黨中央一號文件精神,充分發揮郵政優勢,為農業發展提供重要的渠道基礎,為農村繁榮提供有效的資金保障,為農民生活提供豐富的文化服務,是我們面臨的重大歷史任務,必須積極面對,進一步提高郵政“惠農”的水平和能力,推動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進程。
(一)解放思想、轉變觀念,大力拓展農村市場
要轉變農村郵政市場無所作為、農村郵政支局所是包袱的觀念。在市場經濟迅速發展的今天,郵政必須改變粗放經營的方式。一方面,農村支局的良性發展對郵政大網的高效運作發揮著重要作用;另一方面,郵政承擔著普遍服務的義務,不可能把經濟效益低的網點全都撤銷。積極的辦法就是面對現實,勇敢開拓,以新觀念、新對策去改組、激活農村郵政。
(二)完善連鎖配送服務體系,深入開展連鎖配送業務
規範連鎖配送渠道建設,著力培育精品網點。重點開發農資類、快速消費品類和公共服務三大市場,進一步規範項目管理,優化業務流程。在重點地區和精品網點實現信息化管理,促進業務流程的不斷優化。
(三)完善農村郵政金融服務,加大郵儲資金支農力度
繼續做好農村郵政儲蓄、匯兌工作,滿足農民的存取款要求,方便外出務工農民。進一步拓展代辦業務範圍,增加代收公用事業費的服務種類,努力把郵政建設成為農村公共服務平臺。進一步完善郵政儲蓄政策,使郵政儲蓄在農村地區吸收的資金留在農村,擴大郵儲自主運用資金的支農規模。繼續通過各種形式,優先為農村地區的金融機構提供資金。豐富農村金融服務品種,滿足農民信貸需要。
(四)建設農村發行網絡渠道,促進農村文化發展
要從實際出發,解決農民文化生活中迫切需要的實際問題,為改善鄉村環境面貌和提高文化素質提供動力。要充分認識繁榮農村文化建設的極端重要性和緊迫性,廣泛開展送書報刊、音像電子出版物等科技文化産品下鄉等活動,豐富農村文化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