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工作動態>> 地方政務
 
天津市規劃局有關負責人解讀天津市防災減災規劃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6年08月26日   來源:天津日報

    天津市規劃局有關負責人昨日接受記者採訪,談及《天津市城市總體規劃(2005年—2020年)》綜合防災規劃目標指出,按照“平戰結合,平災結合,預防為主,反應快速,策略有效”的原則,完善防災減災應急系統,建設防災減災體系,全面提升綜合防災減災能力。

    防災減災具體講包括哪些內容?規劃是怎樣做的呢?這位負責人説,防災減災包括:防洪、治澇、防潮、地面沉降控制、氣象防災、人防、消防等。防災減災規劃具體包括六個方面:

    防震減災規劃。到2020年,全市基本具備綜合抗禦地震基本烈度7度的能力;其中,漢沽區、寧河縣、塘沽區的寧車沽、北塘水庫、黃港水庫等地區,具備綜合抗禦地震基本烈度8度的能力。

    為保證上述目標的實現,規劃建設現代化的地震監測網絡。規劃期內新建30個強震動臺、80個烈度速報臺和一個強震烈度速報中心;建設震害防禦系統,做好重大工程項目前期選址工作,在地震活斷層兩側500米範圍內和斷裂交叉地段,避免建設抗震設防分類中的甲類建築;建設地震應急救援體系,結合廣場、綠地、公園等開敞空間的建設,規劃應難場所。規劃建設疏散通道和疏散場地。

    防洪、治澇、防潮規劃。在防洪方面,中心城市(除漢沽城區)按200年一遇標準設防;漢沽城區及近郊地區新城城區按100年一遇標準設防。建設由永定新河右堤、獨流減河左堤、西部防線、子牙河右堤東部防潮堤組成的城市防洪堤。在治澇方面,中心城市按20年一遇設防,外圍地區新城和中心鎮按10年一遇設防。按照澇水排入的河道分為三大治澇分區,即永定新河區、獨流減河區、海河干流區。規劃“以蓄代排和排蓄結合”。在防風暴潮方面,一般地區(鹽田、蝦池、村莊)按50—100年一遇標準設防(其中與海防路相結合段,100年一遇);塘沽、漢沽等重點部位按200年一遇標準設防。規劃延長防潮堤,新建海擋工程,對現有海堤工程進行加高加固。按照天津市防洪規劃,建成濱海新區重要地區防200年一遇,一般地區防50—100年一遇風暴潮災害的防潮工程。

    人防規劃。規劃提出對全市經濟保護區、行政、金融、指揮通訊中心、醫療設施、救援設施、科研機構、生活必需的基礎設施,易燃、易爆、有毒物品的生産、倉儲地及生命線工程等主要目標進行重點防護。按照全面提高城市戰時整體防護功能和平時抗擊各種自然災害能力的要求,人防規劃中各種設施的實施將與城市建設同步進行,規劃以中心城市為重點,結合大型公共設施、地鐵、商業區、居住區和工業區等的規劃建設,完善以骨幹工程為主的人防工程佈局,加強結建工程建設,全面提高城市防空抗毀能力,基本達到國家一類重點城市的人防要求。

    消防規劃。規劃明確,在中心城區、濱海新區核心區和新城範圍內,按每個消防站責任區面積不超過4.2平方公里來設置,在外圍地區按照7—8平方公里設置。全市規劃二級指揮中心5個,規劃消防站77個,近期建設23個。規劃擴建、改建和更新消防管網,滿足消防供水要求。河流、湖泊等天然水源要設消防取水設施,以保證沿岸發生火災時消防供水的需要。

    地面沉降控制規劃。規劃將全市劃分為重點防治區、次重點防治區和一般防治區三類地區。將中心城區及外圍城鎮組團、濱海新區等設為重點防治區;將寶坻區、武清區、寧河縣等區縣設為次重點防治區;將薊縣南部和寶坻區北部設為一般防治區。

    氣象防災規劃。建立與天津國際港口城市相協調的現代化氣象服務業務體系,全面提升天津市氣象防災減災能力。規劃增加自動氣象站密度,中心城區和濱海新區自動站間隔為2—3公里,並設2部車載機動型自動氣象站;外圍城鎮組團和近郊地區自動站間距為7—8公里;全市區縣布設自動氣象站169個。規劃在渤海天津海域建5個海上平臺自動站和10個近海浮標自動站。在京津塘、津濱、津唐等高速公路段建設氣象災害監測網,自動監測站間距為10公里。在天津北部新建多普勒天氣雷達,實現與塘沽、北京三地多普勒天氣雷達組網。根據城市生態環境保護的需求,建立天津城市生態環境氣象服務中心,使氣象災害對天津市GDP的影響率在現有水平基礎上降低10%。(記者張新民 實習生李傳宇)

 
 
 相關鏈結
· 06年以來我國氣候異常 農業部加大防災減災力度
· 農業部強化汛期防災減災工作 協助災區災後重建
· 廣東省政府開會部署加快水利防災減災工程建設
· 遼寧省舉行座談會:紀念世界氣象日 探討防災減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