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工作動態>> 部門信息
 
國家林業局局長在全國退耕還林工作會議上的講話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6年10月10日   來源:林業局網站

提高認識 完善政策 確保退耕還林鞏固成果穩步推進
國家林業局局長 賈治邦
 (2006年9月16日)

    黨中央、國務院對退耕還林工作高度關切。今年春節期間,胡錦濤總書記在延安實地考察退耕還林時指出,要堅持不懈,鞏固成果,爭取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使延安的山川更加秀美,農民的生活更加富裕。4月29日,溫家寶總理在聽取我關於今春沙塵暴及林業工作情況彙報時強調:“退耕還林涉及1億多農民,關係生態安全,關係農村穩定。要鞏固成果,確保質量,完善政策,穩步推進。鞏固好退耕還林成果,關鍵是搞好後續産業,核心是增加農民收入,根本是解決好農民的生計問題。一定要從實際出發,在摸清實際情況的基礎上,進一步完善政策,確保退耕還林工作健康順利推進。”6月1日,溫家寶總理又做出重要批示:“要對各地退耕還林(還草)的實際情況進行全面認真的統計調查,真正摸清底數,理清問題,這是完善政策,促其持續健康發展的基礎環節。”回良玉副總理也多次對退耕還林工作做出重要批示,提出明確要求。我們今天召開這次會議,就是要認真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於退耕還林工作的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切實提高對退耕還林工作重要性的認識,進一步對鞏固成果、完善政策做出安排部署,確保退耕還林持續健康發展。下面,我講三點意見。

    一、退耕還林工作意義重大、責任重大

    退耕還林是黨中央、國務院站在中華民族生存和發展的全局高度,為加強生態建設、維護生態安全、增加農民收入、實現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而作出的一項重大戰略決策。退耕還林工程經過7年的實施,已經取得了階段性成果,得到了黨中央、國務院和社會各界的高度評價。胡錦濤總書記、溫家寶總理、回良玉副總理等中央領導充分肯定了退耕還林工程取得的成績。基層幹部群眾把退耕還林工程稱為“最合民意的德政工程,最牽動人心的社會工程,影響最深遠的生態工程”。我們要進一步深化認識,深刻領會做好退耕還林工作的重大現實意義和深遠歷史意義。

    (一)做好退耕還林工作,是根治水土流失、治理土地沙化、維護生態安全的戰略舉措。1998年長江、松花江、嫩江流域發生特大洪災後,黨中央、國務院做出了實行退耕還林的重大決策,把“封山植樹,退耕還林”放在災後重建“32字”綜合措施的首位。經過試點,退耕還林工程于2002年全面啟動。實踐證明,退耕還林工程的實施,大大減輕了工程區的水土流失和風沙危害,大幅度減少了輸入江河的泥沙量,為改善生態狀況、維護生態安全發揮了極其重要的作用。據四川省水文監測,實施退耕還林等工程後,2004年與1998年相比,長江一級支流輸沙量均有大幅度下降,其中岷江夾江站減少38.6%,嘉陵江亭子口站減少94%,涪江射洪站減少95.6%。據四川省林科院、四川農大定位監測,四川省退耕還林每年滯留泥沙0.53億噸,增加蓄水6.84億噸,累計減少土壤有機質損失量3646萬噸、氮磷鉀損失量2083萬噸。但是,目前我國水土流失和土地沙化依然十分嚴重。全國水土流失面積達356萬平方公里,佔國土面積的37%;全國沙化土地面積達174萬平方公里,佔國土面積的18.1%。據水利部發佈的《2004年中國水土保持公報》,從全國11條江河流域的監測結果看,2004年土壤侵蝕量仍然高達16.22億噸,相當於從12.5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流失掉1厘米厚的表層土壤。水土流失主要來源於坡耕地的水力侵蝕和溝道重力侵蝕,當前我國還有大面積的坡耕地和沙化耕地仍在繼續耕種,少數地方仍在毀林毀草開荒。實行退耕還林是黨和國家確定的一項基本方針,是我國在基本解決13億人口吃糧問題之後,首次實現從只要糧食到既要糧食又要生態的歷史性轉變,這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在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的新形勢下,做好退耕還林工作,對於提高生態産品的供給能力,促進人與自然和諧,逐步消除生態惡化對經濟社會發展的瓶頸制約,實現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意義十分重大。

    (二)做好退耕還林工作,是促進農村經濟發展、增加農民收入的重要途徑。我國是一個多山、多沙的國家,山區面積佔國土面積的69%,山區人口占全國人口的56%,沙區面積佔國土面積的18.1%,全國貧困人口主要集中在生存條件比較惡劣的山區、沙區。長期以來,人們在經濟落後、農業生産力低下的情況下,盲目開荒,廣種薄收,形成了越窮越墾、越墾越窮的惡性循環。歷史上,陜北信天遊唱道:“開一片片荒地脫一層層皮,下一場場大雨流一回回泥,累死累活餓肚皮。”實踐證明,退耕還林不僅使1.2億農民從政策補助中直接受益,比較穩定地解決了他們的溫飽問題,而且調整了農業産業結構,培育了生態經濟型的後續産業,促進了農村富餘勞動力的轉移,為增加農民收入開闢了新途徑。但是,從總體上看,由於退耕還林地區是我國“三農”問題最為嚴重的地區,農村社會經濟發展滯後,農業生産方式單一,農民收入低的問題還沒有從根本上解決。據國家統計局今年9月13日發佈的研究結果,全國農村全面建設小康實現程度達到28.2%,其中東、中、西部地區分別為47.6%、24.6%和1.3%,西部地區小康實現程度儘管首次為正值,但仍是全國農村全面建設小康最大的難點。退耕還林工程利及農民、蔭及農業、惠及農村,是一項與“三農”緊密關切的生態建設工程,也是一項促進農民脫貧致富的基礎工程。這次我到新疆調研,看到許多地方在退耕還林中,大力造林治沙,大力發展林果業,農民的收入大幅度增加。有的地方戶均達到2畝經濟林,畝均收入幾千元、上萬元。在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形勢下,做好退耕還林工作,充分發揮退耕還林的生態、經濟和社會效益,不僅對於發展農村經濟、增加農民收入、解決“三農”問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而且對於改善村容村貌、促進鄉風文明也具有重要作用。

    (三)做好退耕還林工作,是促進民族團結、維護邊疆穩定的重要措施。我國西部地區集中分佈著50個少數民族,其人口占全國少數民族總人口的75%左右。西部地區與14個國家和地區接壤,陸地邊境線佔全國的85%左右。由於受自然地理條件的限制等原因,民族地區、邊疆地區的經濟社會發展水平落後於全國平均水平,其中生態惡化是重要的制約因素。實踐證明,退耕還林工程的實施,加大了對民族地區、邊疆地區的投入力度,從根本上改變了西部地區廣種薄收的傳統耕作習慣,改善了民族地區、邊疆地區的生産生活條件,促進了幹部群眾思想觀念的轉變,為這些地區開發自身的特色資源創造了有利條件,促進了當地人民群眾收入增長、安居樂業,體現了黨中央、國務院對民族地區、邊疆地區的關心和支持,得到了民族地區、邊疆地區的衷心擁護。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新形勢下,做好退耕還林工作,為邊疆地區、民族地區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大力發展特色産業提供了歷史性機遇,對增進民族團結,維護社會穩定,同樣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四)做好退耕還林工作,是擴大林地面積、實現“十一五”林業發展目標的決定性因素。《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綱要》提出,“十一五”期間要在鞏固和發展退耕還林成果的基礎上,在長江、黃河流域水土流失以及北方風沙等地區繼續實施退耕還林還草,並確定到2010年我國森林覆蓋率必須實現20%以上的目標。1999年~2005年,全國累計完成退耕還林任務3.44億畝,接近東北內蒙古國有林區的面積,其中退耕地造林1.35億畝,荒山荒地造林和封山育林2.09億畝。退耕還林工程擴大了林業的外延,加快了國土綠化進程,退耕還林工程的造林面積佔全國造林總面積的60%以上,西部許多地方佔到90%以上。現已完成的退耕還林工程任務若能全部成林,可使全國森林覆蓋率提高2個多百分點。可見,做好退耕還林工作,對於確保到2010年實現全國森林覆蓋率達到20%以上這一“十一五”規劃綱要確定的約束性指標,具有決定性的作用。

    因此,做好退耕還林工作,事關國家生態安全,事關新農村建設,事關社會和諧穩定,事關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事關林業發展戰略目標的實現,意義十分重大。作為工程實施的主管部門,我們也同樣擔負著十分重大的歷史責任。

    第一,退耕還林能不能確保國家的鉅額投資取得預期的生態建設成果,是對林業生態功能的嚴峻考驗。退耕還林工程總投資將超過3000億元,超過三峽工程的總投資,是我國乃至世界上投入最大的生態建設工程。同時,《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加快林業發展的決定》中明確指出:“在貫徹可持續發展戰略中,要賦予林業以重要地位;在生態建設中,要賦予林業以首要地位;在西部大開發中,要賦予林業以基礎地位。”如果由於我們思想麻痹、工作疏忽、管理不到位,而造成退耕還林工程造林面積不實、林分質量不高,不能形成大面積、高質量的生態建設成果,發揮不出工程建設的預期效益,我們將無法向黨中央和全國人民交待。

    第二,退耕還林能不能確保農民增收、鞏固成果,是對林業經濟功能的嚴峻考驗。目前,退耕還經濟林和還草的補助已陸續到期,退耕還生態林的也將從2008年起陸續停止補助,但很多地方退耕還林還不能實現預期的經濟收益,後續産業還沒有培育起來,退耕農民的生計還沒有得到較好解決,鞏固成果仍面臨著十分嚴峻的困難。據四川省調查,已補助到期的2000年和2001年46.1萬畝退耕種植的經濟林,每畝收入大於國家補助標準230元的佔26.3%,由於經濟林未到挂果期、經營管理措施跟不上、品種選擇不當、缺乏銷售渠道等原因,每畝收入小于230元的佔73.7%。據貴州省遵義縣和普定縣調查,即使在退耕還經濟林的情況下,已産生經濟效益、可産生經濟效益、難産生經濟效益的面積大約分別佔5%、20%和75%。我們常講,林業具有兩大屬性、三大效益,如果我們不能精心指導退耕農戶科學經營,退耕還林不能産生較好的經濟效益,不能實現“能致富、不反彈”的目標,農民政策補助到期後既無地種,又不能從林地中得到一定的收益,生計出現問題,甚至出現大面積復耕的情況,所有負責這項工作的人都要負歷史責任。

    第三,退耕還林能不能得到全社會的廣泛認可,是對各級林業部門的嚴峻考驗。退耕還林工程是黨中央、國務院和全社會最為關注的一項生態建設工程,國際社會也十分關注,工程建設好壞影響巨大。如果退耕還林成果能夠得到有效鞏固,對改善生態、農民增收能夠發揮巨大作用,退耕還林工程就可以繼續穩步推進。如果不斷出現問題,特別是出現大面積毀林復耕,不僅會影響退耕還林目標的實現,給國家和人民帶來重大損失,而且會給工程的穩步推進帶來嚴重的負面影響,甚至對整個林業工作造成極為惡劣的影響。

    總之,退耕還林不僅是一個生態問題、經濟問題,也是一個政治問題,不僅關係到廣大農民的切身利益,也關係到林業的興衰榮辱。我們一定要以對黨、對國家、對人民、對歷史高度負責的精神,從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實現“十一五”林業規劃目標的戰略高度,進一步深化對退耕還林工作重要性的認識,以強烈的政治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扎紮實實做好新形勢下的退耕還林工作。

    二、著力鞏固成果,確保工程建設質量

    當前,全國已經完成3.44億畝的退耕還林工程建設任務,儘管今年退耕還林新增任務減少較多,但退耕還林總任務量越來越大,涉及範圍越來越廣,中央投資依然保持在高水平。今年中央投入達到270.2億元,佔到全國林業總投入的55.3%,如果扣除信貸資金,所佔比例高達63.7%。按照現行政策和2006年的退耕還林規模測算,“十一五”期間退耕還林工程中央將投入1200多億元,比現已投入的1030億元還要多。確保國家的投資取得實效,確保退耕還林成果得到鞏固,任務十分艱巨。各地一定要按照國家關於退耕還林工作的總體部署,切實將退耕還林工作重點轉移到成果鞏固上來,以大力提高工程質量和效益為核心,突出抓好以下五項工作。

    (一)狠抓確權發證,確保林地林木權屬落實到戶。及時頒發林權證,是依法保障退耕農民合法權益、鞏固退耕還林成果的基礎。局裏對此十分重視,先後兩次下發通知,提出了明確要求。但從目前情況看,這項工作進展仍然十分緩慢,到2005年底,退耕地還林發證率只有62.6%,荒山荒地造林發證率僅有31.4%。對此,各地一定要認真查找原因,採取有力措施,進一步加快並規範退耕還林確權發證工作。一是切實做到在規定時間內完成確權發證工作。今年年底以前,要完成2005年底以前已經退耕還林的林權登記發證工作。今後新增的退耕還林林木和林地要在檢查驗收合格後3個月內完成確權發證工作。二是進一步規範林權登記發證行為。要按照《退耕還林條例》規定,依法辦理土地變更登記手續,調整土地承包經營合同,堅決杜絕出現“一地兩證”現象;要嚴格按照《林木和林地權屬登記管理辦法》的規定,公開發證程序和確權依據,反復公示申請登記的內容,接受群眾監督,確保林權登記發證工作的質量。三是把確權發證進度質量納入工程管理績效考核。各地縣級以上林業部門要認真履行林權登記職責,明確工作機構和人員,加強人員培訓,配備必要設備,保障所需經費。對不按時完成確權發證工作,或存在其他嚴重問題的地區或個人,要實行通報批評和責任追究,計劃投資也要進行調控。

    (二)狠抓補植補造,確保造林質量。從全國核查結果看,目前各地歷年完成造林任務需要補植補造的面積在10%左右。特別是今年以來,四川、重慶等地持續高溫乾旱,湖南南部、廣西沿海等地多次遭受颱風帶來的強降雨襲擊,退耕還林已有的建設成果損失嚴重。其中,重慶市百年不遇的特大乾旱使全市退耕還林受災面積達526萬畝,全損面積90萬畝。湖南郴州、邵陽等地受颱風影響,14萬畝退耕還林遭受毀滅性災害。各地要克服困難,搶抓秋冬造林時節,搞好補植補造工作。一是全面摸清補植補造數量。通過縣級自查和省級復查,全面掌握需要補植補造的具體數量和地塊。必要時,還要組織專門人員深入山頭地塊進行專項檢查。二是週密安排補植補造工作。要將補植補造任務落實到山頭地塊,落實到退耕農戶;要根據補植補造數量,提前做好種苗供應工作,確保種苗供應的數量、質量和品種;要做好補植補造工作的指導服務和檢查監督。三是受災地區要積極開展生産自救,盡可能將受災損失降到最低程度。個別受災較重的地區,要在認真調查核實的基礎上及時向上級反映,爭取國家和地方的支持,確保已完成的退耕還林任務面積不減少,質量不降低。

    (三)狠抓撫育管護,確保森林質量。“三分造,七分管”。當前已經形成的退耕還林成果絕大多數還處於幼林和未成林階段,加之工程區大多自然條件差,許多地區常年乾旱,如果撫育管護工作不到位,將難以保證森林質量。同時,隨著工程區植被的恢復,又出現了病蟲鼠兔害問題,森林防火任務也加重,撫育管護更加重要。各地一定要克服各種困難,把撫育管護工作落實到位。一是建立健全退耕還林管護制度,創新管護機制。要進一步明確管護責任,在明確林地權屬的基礎上,按照“誰退耕、誰管護、誰受益”的要求,將政策補助與管護成效挂鉤,加大對退耕還林合同和責任書執行情況的檢查監督力度。完善責任追究辦法,不斷創新管護機制,確保管護成效。二是實施分類指導,搞好幼林撫育。對生態脆弱、坡度大的造林地塊,撫育時不能造成新的水土流失;對相對平緩的造林地塊,允許採取林藥、林草間種等模式,提高農民撫育管護的積極性。對經濟林要及時進行除草、追肥、修枝、嫁接等撫育作業,確保實現預期效益。三是抓好森林火災和病蟲鼠兔害防治工作。把退耕還林的防火和病蟲鼠兔害防治納入當地森林“三防”體系,確保責任到人,措施到位。

    (四)狠抓“五個結合”,確保配套措施落實到位。鞏固退耕還林成果,必須落實好各項配套措施,切實解決好退耕農戶的吃飯、燒柴、增收等長遠生計問題。要積極協調並主動配合有關部門認真貫徹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切實搞好“五個結合”進一步鞏固退耕還林成果的通知》,確保各項配套措施落實到位。國家用於扶持“三農”的資金很多,渠道不一,涉及計劃、財政、水利、農業、林業等多個部門。今年,為切實鞏固退耕還林成果,中央增加了用於農村沼氣建設的資金,新安排了工程區基本口糧田建設試點。配套措施的落實,關鍵在縣一級。各地要認真按照《通知》要求,落實縣級人民政府的責任,真正落實“五個結合”。要結合當地實際,把國家現有用於基本農田建設、農村能源建設、生態移民、後續産業發展、禁牧舍飼等項目資金與退耕還林工程緊密結合,用在真正需要解決問題的地方,用在刀刃上,真正發揮鞏固成果的作用,真正實現這一政策的目的。還要結合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統籌安排扶貧開發、農業綜合開發、水土保持、小流域治理等項目資金,創造性地開展各種配套措施建設。今後,退耕還林必須在基本口糧田、吃飯問題等配套措施已落實的地方推進,沒有留足基本口糧田的地區、配套措施落實不到位的地區、成果鞏固有問題的地區,一律不得再安排新的任務。要做到“兩落實,一培育”,切實把基本農田建設和農村沼氣建設項目資金落到退耕地區和農戶,切實把今後的各項支農政策配套落實到位,幫助工程區因地制宜培育好後續産業。

    (五)狠抓基礎工作,確保規範管理。一要規範檔案管理。退耕還林工程涉及千家萬戶,遍佈山頭地塊,政策兌現期長,資源長期管護的任務非常艱巨,如果檔案不健全,後果不堪設想。對此,各地務必高度重視,要配備責任心強、業務素質高的檔案管理人員,並保持相對穩定;要對工程建設過程中直接形成的各種文字、圖表、證卡、聲像等材料實行集中統一管理,保證檔案的完整收集、規範整理和安全保管;切實加強對基層檔案管理人員的培訓,大力提高縣、鄉兩級檔案管理人員的業務素質;大力推廣應用退耕還林工程管理信息系統,提升檔案管理的信息化水平。二要嚴格檢查驗收。當前,退耕還林檢查驗收工作中還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首先是部分省不按國家要求及時開展省級復查,已開展省級復查的也不嚴格,不能起到應有的作用;其次是幾套數據自相矛盾,如上報的財政決算數據與實施方案不符,供財政決算用的縣級自查數據與供國家綜合核查用的縣級自查數據不一致等;還有縣級自查驗收不規範,質量把關不嚴,有的地方甚至乾脆就沒有進行自查驗收。這些問題必須引起足夠重視,認真抓好整改。要嚴肅紀律,嚴格要求,對出現嚴重問題的工程縣,林業項目和資金要堅決調控,對違紀違規人員要嚴肅處理。三要規範資金管理。嚴格執行有關法律、法規,強化項目和資金管理,確保資金安全運行。加快退耕還林資金撥付進度,減少資金滯留時間,嚴禁擠佔挪用,確保專款專用和及時到位。加強對退耕還林工程建設資金撥付和使用情況的監督稽查。規範兌現程序,執行退耕還林公示制度,禁止冒領、剋扣。政策兌現過程中嚴禁搭車收費、隨意抵扣、變相兌付等行為,嚴禁村、組代領代簽,確保將錢款如數兌現到退耕農戶。四要對新增退耕還林進行科學設計。在年度計劃下達後,必須組織做好作業設計,不得先施工後設計、邊施工邊設計,必須把建設任務落實到山頭地塊和具體退耕戶,並分別以小班和農戶為單元登記造冊、繪製成圖。作業設計審批不能流於形式,上一級林業主管部門要嚴格把好作業設計審批關,並按一定比例實地抽查核實。同時,要特別重視選擇良種壯苗,選擇適合當地生長的樹種,選擇既有良好生態效益又有很高經濟價值並能形成後續産業規模的樹種。

    三、加強組織領導,完善政策措施,推動退耕還林工程持續健康發展

    目前,退耕還林工作正處在十分關鍵的時期,面臨著許多新的困難和問題,退耕還林補助已陸續到期,國家又實行了免徵農業稅、糧食直補等鼓勵糧食生産的政策,對退耕還林産生了新的影響。國務院領導同志對完善後續政策十分重視,責成有關部門認真研究提出意見,報國務院確定。這是我們解決困難和問題、推動退耕還林工作的重要機遇,對於建立退耕還林持續健康發展的長效機制十分重要。各地一定要高度重視,切實加強組織領導,一方面,要認真研究提出完善後續政策的意見;另一方面,要認真落實責任和各項措施,確保退耕還林工程持續健康發展。

    (一)摸清底數,為研究完善後續政策提供可靠依據。當前,黨中央、國務院和社會各界最關心退耕還林工程質量怎麼樣、成果能否穩固得住,基層幹部和廣大群眾最關心退耕還林補助政策能否延長、退耕還林工程是否持續開展下去。要回答各方面關心的這些問題,一項重要工作就是要摸清底數,提供有説服力的數據,為中央決策提供真實可靠的依據。溫家寶總理十分重視退耕還林的調查摸底工作,多次作出明確指示和批示。最近,又在批示中明確要求“要有紀律要求,確保上報材料實事求是”,要求有關部門和單位在深入調查、摸清情況的基礎上,進一步統籌研究“十一五”退耕還林工作的政策措施,形成正式意見報國務院。近日,國家發改委、西部辦、國家林業局等10個部門已聯合向各工程省區政府辦公廳下發了《關於上報退耕還林(草)有關情況的通知》。我們要深刻領會並全面落實總理的指示精神,精心組織,週密安排,迅速部署,扎紮實實地做好調查摸底工作。一要把退耕還林的客觀需要摸清楚。要摸清各地需要繼續安排的退耕還林面積和宜林荒山荒地造林面積,尤其是要進一步摸清實有耕地數及水土流失和風蝕沙化嚴重的耕地數量,仔細測算農民需要的口糧田和可退耕潛力。二要把已退耕地及還林的有關情況摸清楚。如已退耕還林地的區域分佈,分坡度級構成,林種和樹種組成,已經産生的效益或預期效益;已退耕還林中達不到質量要求、需要補植補造的面積等。三要把降水量400毫米以下地區已退和要退的有關情況摸清楚。一些部門和專家對乾旱地區造林存在異議,我們就要分別弄清楚已退耕還林的總數中有多少是在降水量400毫米以上和400毫米以下地區,還需要繼續退耕還林的面積(包括退耕地還林和荒山荒地造林)中,這兩個區域又各佔多少,要用數據説明問題。四要把停止補助後退耕農戶的生計情況摸清楚。退耕農戶的家庭收入、勞動力轉移等情況,補助政策到期後退耕農民生計存在問題的原因、程度、解決辦法及詳細構成。調查摸底決不能拍腦袋、算大賬,要把工作做細緻、做紮實,切實把握好四項原則:第一,堅持實事求是,確保準確無誤;第二,要落實到每個退耕農戶;第三,要從村、鄉(鎮)、縣、地(市)、省逐級統計匯總;第四,要與同級國土資源管理部門、統計部門共同簽署意見。摸底結果要于11月底前正式上報局裏。

    (二)深入調查研究,為研究完善後續政策出謀劃策。退耕還林事關廣大農民的切身利益和長遠生計,事關農村的發展和穩定。溫家寶總理指示:“寧可多拿一點錢,也要把農民的生計問題解決好,不能降低農民的生活水平”,“對退耕還林後續政策一定要全面深入研究,一定要從實際出發”。關於完善退耕還林後續政策問題,局裏一直十分重視,在以前工作基礎上今年又作為局裏的一項重點調研課題作了安排。經過廣泛深入的調查研究,各個層次多種形式的座談研討,基本了解清楚了地方的要求和方方面面的意見,已經形成了一個初步意見。

    各地也要高度重視,切實把這項工作作為當前十分緊要的工作來抓。一是把退耕還林的成效,特別是生態成效調查清楚。同時,對工程省區退耕後的糧食增産情況形成分析報告,分析退耕還林與糧食綜合生産能力的關係,對糧食安全的影響程度。二是對退耕還林的一些好典型要調查清楚,總結值得借鑒推廣的經驗做法。三是對退耕還林存在的問題要調查清楚。歸納分析矛盾和問題産生的根源和解決這些矛盾的根本辦法,提出鞏固成果的有效措施。四是在調研的基礎上,提出關鍵性的政策建議。一定要組織得力人員,深入調查、系統研究、充分論證,所提出的政策措施建議要有充分的理由和根據,有很強的説服力。要充分考慮中央、地方和退耕農民的利益,妥善處理好生態與生計的關係。地方政府能解決的,要通過政府積極協調,有針對性地及時採取措施,不等不靠。

    (三)落實責任,確保退耕還林不出大問題。隨著工程建設的深入推進,一些地區退耕還林案件呈多發態勢,社會影響惡劣。防範工程建設中出現重大問題,確保健康推進,關鍵是落實責任。要通過責任書的簽訂和監督檢查建立行政問責制。各級林業部門要主動當好當地黨委、政府的參謀,履職盡責,依法行政,不辱主管部門的使命。重點要落實好四個方面的責任:一要落實各級黨委、政府的責任。《退耕還林條例》規定,國家對退耕還林工程實行省級政府負總責和各級政府負責制,實行“目標、任務、資金、糧食、責任”五到省。按照“鞏固成果、穩步推進”的總體要求,國家林業局與各工程省區人民政府簽訂了2006年度工程責任書,進一步落實了工程建設的年度目標和責任。各地要逐級分解落實地方各級政府特別是作為責任主體的縣級人民政府的責任,加強考核和檢查監督,協調解決好工程建設中的重大問題。二要落實林業主管部門的責任。負責退耕還林工程的組織實施,是《退耕還林條例》賦予林業主管部門的重要職責。各級林業部門要切實承擔起作業設計、種苗生産供應、組織施工、檢查驗收、政策兌現、確權發證、檔案管理、撫育管護等一系列職責和任務,嚴把設計關、種苗關、質量關和檢查驗收關,確保工程健康實施。要將退耕還林工程實施的好壞列為林業廳長、林業局長、林業站長的年度目標管理考核的重要內容。三要落實各有關部門的責任。退耕還林是一項複雜的社會系統工程,是多部門共同承擔的任務。要按照《退耕還林條例》和國務院有關文件明確的分工,在當地黨委、政府的統一領導下,落實好計劃、財政、糧食、農業、水利、西部開發等相關部門的責任,各司其職,共同推進。四要落實退耕農戶的責任。要通過檢查驗收、兌現政策和確權發證等環節,落實好退耕農戶的責任和權益,使之成為退耕還林成果鞏固的直接責任主體和受益主體。五要加強監督檢查和責任追究。通過造林實績綜合核查、管理實績核查以及其他一些專項檢查,及時掌握實情、發現問題,並認真加以糾正和整改,定期通報各地履行退耕還林目標責任制情況。要強化對檢查驗收工作的領導和監督,確保三級檢查驗收制度執行到位,確保檢查驗收結果真實可靠。縣級自查結果是政策兌現的直接依據,要從維護中央鉅額投資效益出發,認真組織開展好縣級自查工作,同時不定期地對縣級自查工作進行專項檢查,一旦發現在縣級自查中弄虛作假、偽造數據的,要一查到底。要保持高度的政治敏感性,把群眾的利益放到第一位,及時做好來信來訪和案件辦理工作,不得推諉、敷衍、拖延,對案件的查處和整改措施的落實要全程跟蹤,並定期進行通報。要強化責任追究,對違反紀律或履職不到位的,要依法追究有關領導和當事人的責任;對一些嚴重侵害人民群眾利益的問題,要抓住典型,嚴厲查處,並在項目、資金安排上堅決調控。

    (四)加強監測評估,全面考核工程建設與管理績效。退耕還林工程國家投入了鉅額資金,工程建設成效顯著,但隨著工程的深入推進,一些矛盾和問題也十分突出,社會上因此出現了一些疑慮。如何消除疑慮,作為主管部門,需要從兩個方面做好工作。一要定期考核工程建設和管理的質量成效。要制定科學的考核辦法,定期組織考核評估,及時掌握並通報各地工程建設和管理的績效。考核評估要成為一個經常性的制度,每一個鄉、每一個縣、每一個省都要開展質量評估工作。國家林業局每個年度要對各省區的工程建設質量成效進行一次全面、客觀、科學、公正的評判,形成《退耕還林工程質量年度評估報告》,這既是工程建設的需要,也可以為科學決策提供可靠依據。二要全面監測評估退耕還林的生態、經濟、社會效益。要組織力量,抓緊開展這項工作,進一步完善監測辦法,健全指標體系,用客觀、連續、科學的監測數據,準確反映退耕還林工程建設的成果和效益。

    (五)加強輿論宣傳,為穩步推進工程建設營造良好氛圍。各級林業部門要切實把退耕還林的宣傳工作作為重要任務來抓,在全面總結經驗成效的基礎上,運用多種媒體,採取多種形式,加大宣傳力度。要宣傳新形勢下做好退耕還林工作的重大意義,宣傳退耕還林工程建設已經取得的巨大成效,宣傳黨中央、國務院關於持續推進退耕還林的基本政策,宣傳各地鞏固成果的經驗和措施及先進典型。要通過宣傳,引導全社會關注、支持退耕還林,形成良好的社會輿論氛圍。

    退耕還林工作開展7年來,各地工程建設在取得重要成效的同時,也創造和積累了豐富的經驗,涌現出了一大批先進單位和個人。全面總結退耕還林工程建設幾年來的建設成就,表彰先進,宣傳典型,研究部署“十一五”退耕還林工作,局黨組決定在明年適當時候召開退耕還林工程總結表彰大會。希望各有關省區認真做好各項準備工作。

    同志們,當前退耕還林工程已進入鞏固成果、穩步推進的新階段。我們一定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緊密團結在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周圍,肩負起歷史賦予我們的神聖職責,切實做好這項功在當代、利在韆鞦的宏偉事業,全面完成黨中央、國務院交給我們的歷史任務,為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作出更大的貢獻!(中國綠色時報 2006-10-09)

 
 
 相關鏈結
· 林業局召開全國秋冬季野生動植物保護工作會議
· 林業局負責人:秋冬季我國森林防火形勢十分嚴峻
· 林業局:今年林業有害生物發生面積已達1.38億畝
· 林業局公佈《林業科學和技術"十一五"發展規劃》
· 我國將逐步形成四個層次的國家林業科技創新體系
· 林業局長賈治邦提出要全面推進林業電子政務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