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工作動態>> 部門信息
 
農業部落實中央政策 推動海峽兩岸農業交流合作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6年10月24日   來源:農業部網站

    開拓民間渠道 共圖雙贏未來
——農業部積極推動海峽兩岸農業交流與合作報道之二
 

    由於眾所週知的原因,兩岸的農業交流與合作目前還僅停留在民間交流的層面。在這種情勢下,農業部務實、靈活地利用民間渠道加深與島內農業界的聯絡,與之進行了卓有成效的交流與合作。隨著兩岸農業交流與合作形勢的變化,農業部進一步放大思路,不斷推陳出新,創造性地建立起一系列與島內交流、合作的方式與途徑。

    統籌配置兩岸農業資源 創造性設立“試驗區” 兩岸農業合作開始有了更具實質性的平臺

    兩岸農業交流與合作已經進行了多年,也取得了一些實際的成果。為了推動更深層次的合作,農業部進行了積極的嘗試和探索。1997年7月,在經過前期大量準備之後,農業部會同國臺辦、原外經貿部正式宣佈建立海峽兩岸農業合作試驗區。實踐已經證明,試驗區開創了兩岸農業合作更具實質內容的平臺,9歲的試驗區已碩果纍纍。

    福建的漳州、福州,海南全省,山東的平度,黑龍江的哈爾濱、牡丹江、佳木斯、大慶和農墾示範區,陜西的楊陵,先後建立起海峽兩岸農業合作試驗區。很多台資企業在試驗區裏成長壯大,很多的大陸農民從中得到了各種支持和幫助。

    農業部把試驗區的建設擺在工作的突出位置,進行切實、有效指導,幫助完善具體的政策,協調解決遇到的各種困難,強化統籌職能,密切各試驗區之間的聯絡。目前已形成上下聯動、合理推進的工作格局。農業部明確要求各試驗區要全面優化和整合區域優勢資源,確定重點發展區域和相關主導産業,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注重提高專業化、規模化水平,促進産業優化升級,促使兩岸合作項目集中佈局、集聚發展。

    在一次有關試驗區的研討中,海峽兩岸農業交流協會會長于永維提到了合作試驗區的四大作用:探路作用、窗口作用、示範作用和輻射作用。他説,在國際市場競爭日趨激烈的形勢下,處於不同階段、運行和發展機制各不相同的兩岸農業,要開展有效的交流與合作,必將面臨一系列困難和問題,試驗區承擔著先行試驗探索的任務。應積極探索兩岸農業合作模式、發展機制與管理經驗,為構建更大範圍的兩岸農業交流與合作新格局探索路子、積累經驗。

    在農業部的設計中,有較強合作基礎的海峽兩岸農業合作試驗區是兩岸農業交流與合作的前沿陣地,期望它在自身的運行和發展中,不斷拓展兩岸交流與合作領域,深化交流與合作層次。

    2005年7月,海峽兩岸(福州、漳州)農業合作試驗區創建整8年後,國臺辦、商務部、農業部正式批復,該試驗區擴大到福建全省,變為海峽兩岸(福建)農業合作試驗區。今年4月,農業部等部門又批准在廣東省佛山、湛江市和廣西省玉林市設立了兩個新的試驗區。海峽兩岸農業合作試驗區這個平臺進一步被延展、擴大。

    農業部正在進一步明確試驗區建設思路,理順工作關係,推動試驗區建設儘快走上規範發展的軌道。農業部的目標是,根據各試驗區優勢進行分工合作,形成各具特色、各有側重、相互銜接的試驗區系統。農業部已多次強調進一步發揮好試驗區的品牌優勢。

    發揮展會效應 替台灣農民在大陸“叫賣”水果 讓台灣農産品在大陸“有聲有色有市場”

    迄今,兩岸的農業交流與合作找到的一種最直接、最方便,也最經常的方式,就是舉辦各種各樣的展會。從去年5月18日福建海峽兩岸貿易洽談會、7月18日上海海峽兩岸農業合作展覽暨台灣農産品展銷會,到10月18日北京中國國際農産品交易會;從今年4月20日的中國(壽光)國際蔬菜博覽會到即將於10月中旬在廈門舉行的海峽兩岸農業合作成果展暨項目推介會,台灣水果等農産品接二連三地“現身”大陸,引發了一浪高過一浪的搶購潮。展會已經成為農業部落實惠及臺農的有關政策,在大陸主動宣傳、推介台灣的農業技術、農業管理模式和農産品的有效形式。

    去年7月18日至20日,農業部與商務部、國臺辦等單位聯合在上海展覽中心舉辦的海峽兩岸農業合作展覽暨台灣農産品展銷會,除了規模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展示、展銷了來自台灣島內的19種熱帶水果等産品,展示了台灣農産品的特色優勢外,第一次集中展示了台資農業企業在大陸發展取得的豐碩成果和改革開放以來兩岸農業交流與合作走過的歷程。同時,這次展覽也是島內各級農會、專業協會、産銷班以及農業企業來大陸參展規模最大的一次。

    同年10月份在農業部主辦的第三屆農交會上,則第一次由台灣省農會作為協辦單位,專門設立了台灣農産品展示區和有48個展位的台灣農産品銷售區。

    由於這次是當年8月份大陸單方面宣佈對台灣15種水果實行零關稅優惠政策後,對台灣享受零關稅的當季熱帶水果、農産品深加工製品的一次集中展示、展銷,是在實施檢疫、通關一系列便利措施後,一次重要的貿易活動。因此,農業部領導對第三屆農交會增設台灣展區非常重視。展會籌備期間,杜青林部長多次過問組展進展情況,並明確批示要下力氣把台灣展區辦成今年農交會的一大特色和亮點。接到任務後,農業部台灣事務辦公室多方協調力量,充分發揮自身在島內的關係優勢,組織台灣基層農會、産銷班、合作社和普通農民到大陸參展,使他們直接感受大陸一系列對臺農優惠政策給他們帶來的實實在在的好處。同時邀請台灣省農會、台灣省青果商業同業公會聯合會、臺糖股份的主要負責人出席農交會開幕式、領導人專場活動。這次活動因成功舉辦而引起廣泛關注。

    胡錦濤總書記多次強調指出,“只要是對台灣農民有利的事情,只要是對促進兩岸農業交流有利的事情,大陸都會盡最大努力積極做好”。農業部主辦或參與的幾次大型涉臺展會,明確地向島內傳遞了這個信息。

    為推動台灣農産品進入大陸北方市場,農業部去年底提出在中國(壽光)國際蔬菜博覽會上設立台灣農産品展區的設想,並以海峽兩岸農業交流協會名義積極與台灣省農會溝通、協商。經過多次磋商和實地考察,協會與農會達成共同舉辦的共識,並簽署備忘錄,由協會負責大陸方面的展區準備工作,農會負責島內的組展。

    來自台灣雲林、台東、嘉義、屏東、台中、南投、桃園、高雄等縣市的10余種時令優質熱帶水果、近200余種農産品深加工製品參加了展示。農業部積極推動、多方協調,並報請國務院批准對參加此次展會的台灣農産品實行了特別優惠措施:對參展尚未享受零關稅的農産品均給予零關稅;對部分農産品減免進口環節增值稅;特別批准5月1日後準入的台灣農産品檢驗檢疫新增品種在展會上展示 。

    在幾屆展會上,參展的台灣農民不止一次地説,他們已經真切地感受到了大陸的誠意和善意,大陸是在切切實實地幫助台灣農産品擴大在大陸的影響和銷售,實實在在地幫助台灣農民解決水果、蔬菜等農産品豐産滯銷等問題。

    不斷拓展合作形式 “創業園”開門迎客

    海峽兩岸農業界1988年即以民間方式進行直接接觸。到目前,相互之間的交流與合作已經達到了相當的規模。截至2005年底,據不完全統計,在大陸投資的台灣農業企業已達5000家,合同利用台資超過40億美元。為進一步滿足台灣農民要求在大陸投資創業的願望,農業部會同國臺辦決定採取有計劃、分步驟、穩步推進的原則,在大陸選擇適宜地區設立台灣農民創業園。

    2006年4月10日,農業部和國臺辦批准在山東棲霞和福建漳浦設立了首批台灣農民創業園,並於4月15日正式對外宣佈。這樣,大陸與台灣的農業交流與合作開始進入直接與台灣農民“打交道”的階段。台灣農民同胞開始通過直接參與合作來享受到大陸給予的實惠。

    這是兩岸在農業交流與合作中創造的一個新的平臺。既然是為台灣農民量身定做的,就要虛心聽取他們的意見。4月21日,農業部海峽兩岸農業交流協會組織台灣省農會的代表赴棲霞市實地考察創業園有關情況。參加考察的台灣農業界人士對用這種形式促進兩岸農業交流與合作,表現出極大的熱情和濃厚的興趣,提出了一些合理化的建議和想法。一些人還表示要把大陸設立台灣農民創業園的想法帶回島內宣傳,組織島內農民和企業帶著技術到大陸發展創業。

    針對多年來臺商投資大陸農業中出現的一些問題和情況,海峽兩岸農業交流協會編輯出版了《臺商投資大陸農業政策讀本》,集中收錄了農業以及相關領域的法律、法規和重要文件,為台灣農民和臺商提供針對性和引導性服務。

    兩岸農産品貿易持續增長 合作雙贏的效應持續高漲

    農業部積極推動兩岸農業合作,為台灣農業的轉型升級拓展了新空間,加快了大陸農業的現代化步伐,同時,更有效地促進了兩岸經貿關係的發展,兩岸農産品貿易出現了持續增長的態勢,今年1至8月,兩岸的農産品貿易額已經達到了3.5億美元。真應了那句話:合,則雙贏。

    有個例子,2001年,福建省的對台灣地區的農産品出口額只有500萬美元。僅僅四年之後,就上升到了3876.1萬美元,增長了6.75倍。現在,福建全省有23個對臺小額貿易點。從去年5月大陸宣佈開放台灣18種水果進口至今,全省各口岸累計進口台灣水果57批600多噸,福建已成為台灣農産品銷往大陸各地的物流集散中心和中轉地。

    農業部會同有關部門注意探討兩岸農産品貿易政策協調問題,從貿易政策、關鍵措施等方面對促進兩岸農産品貿易的持續增長進行深入研究,並隨著大陸對臺農産品政策的出臺,及時改變研究重點和方向,加大了對台灣農産品進入大陸市場的影響、效果的研究,取得了重要的研究成果。

    相關研究顯示,兩岸農産品貿易額的迅速提升,儘管與台資農業企業大多外向度高、生産的産品一部分返銷台灣有關,但一樣能反映出兩岸農業合作的水平,反映出兩岸農業合作“兩利”的效應。

    在兩岸農業交流與合作中,為了充分實現雙贏的效果,海峽兩岸農業交流協會于永維會長説,他們注意把台資項目往有優勢、與台灣互補性強的地區引導。譬如,海南和台灣的農業地價有著天壤之別。台灣農民出售一畝農地所得,足於他在海南承租開發400至500畝農場。農業部積極引導臺胞投資海南的結果是,海南廉價豐富的土地資源造就了一批批台資農莊主,圓了台灣農民在台灣無法實現的夢。

    現在,絕大部分台資農業企業效益良好,陸續轉移到大陸創業的臺胞取得了豐厚的回報,不少企業不斷增資擴廠,投資合作規模呈加速發展態勢。如台灣天仁集團總裁李先生於1992年2月回家鄉漳浦縣投資創建天福集團,主要從事茶業經營,到目前已建立起一個具有相當規模的現代化生産、加工、銷售為一體,在全國大中城市設有400多個直營銷售店的大型企業集團,企業經營取得了巨大成功。

    應該説,兩岸微觀層面的農業合作已經非常廣泛,台灣對大陸的農業投資也出現了投資範圍擴大及整個産業上中下游一起配套投資的現象,初步形成了多領域、多層次、多方位的合作雙贏的發展格局。但是合作範圍和深度依然有很大拓展的空間。兩岸更深層次的合作應該是發揮大陸和台灣各自的優勢,進行産業融合,形成新的産業鏈條上的産品競爭力,共同迎對國際市場的競爭。

    農業部正為推動兩岸農業合作達到更高的層次,做著不懈的努力。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相關鏈結
· 林科院院長江澤慧會見美國農業部副部長布坎南
· 農業部對新農村建設示範村信息員進行"五能"培訓
· 農業部長杜青林:努力鞏固糧食生産穩定發展形勢
· 農業部:我國農産品質量安全總體水平穩中有升
· 農業部07年事業單位公開招錄高校畢業生特別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