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工作動態>> 地方政務
 
天津勞動保障部門出臺措施解決民生難題福及百姓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6年11月30日   來源:天津日報

    天津市委八屆十次全會提出了構建和諧天津的宏偉目標。近日天津市勞動保障部門在認真學習、深刻領會全會精神的基礎上,就全市勞動保障工作在建設和諧天津中承擔的責任、肩負的使命、努力的方向進行了深入分析,出臺十項措施解決民生難題,不斷豐富和諧社會內容、提高和諧社會程度,努力使人民群眾在就業、社會保障、工資收入、勞動權益維護等事關切身利益的問題上,得到更多的實惠。

    一、確保今年完成新增就業崗位28萬人的任務,2007年力爭實現新增就業30萬人的新目標

    民生之要,就業第一。就業是人民群眾增加收入、改善生活的基本途徑。市勞動保障部門著眼不同人群的就業需求,千方百計增加就業崗位,確保今年新增就業崗位28萬人,2007年實現新增就業30萬人,將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3.6%左右。繼續做好4050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加大政策扶持力度。4050人員被服務型企業吸納就業的,按照企業應繳納的養老保險、大病統籌醫療保險和失業保險部分給予全額補貼;被非服務型企業吸納的,按照每人3000元的標準,給予企業一次性大齡人員就業補貼;對安置到勞動保障協管、交通協管崗位就業的,按照最低工資標準給予全額工資性補貼和四項社會保險補貼;對安排到治安協勤、保潔保綠、機關事業單位後勤服務社會化等公益性崗位的,提高工資性補貼比例;鼓勵靈活就業,給予社會保險補貼;鼓勵自謀職業和自主創業,提高小額貸款額度,放寬還款期限。通過政策扶持,使有就業能力和就業願望的4050人員實現崗位相對穩定的再就業。同時,對有就業能力和就業願望的長期失業人員、單親母親、現役軍人配偶、零就業家庭、夫妻雙下崗家庭、低保困難家庭、殘疾人以及刑釋解教人員,全部納入就業援助範圍,發放就業援助卡,將相關再就業政策延伸到持卡就業困難人員,盯人幫扶,使就業困難群體全部得到就業援助。繼續推進充分就業社區建設,明年創建充分就業社區達到社區總量的50%。

    二、解決歷史遺留問題,妥善分流安置困難企業的在職職工和退休人員

    國有特困企業多數是無産品、無經營、無崗位的空殼企業,雖然企業富餘職工大部分已經實現了再就業,但是由於企業無力償還職工的歷史欠債和支付經濟補償金,勞動關係不能轉移,職工權益難以保障。

    針對這一難點,市勞動保障部門把困難企業退出整體分流安置職工政策擴大到計劃內和計劃外破産企業,實現政策層面全覆蓋。根據職工的就業需求和就業能力,採取分流安置和託管等六條渠道,做好困難企業職工安置工作。區別計劃內破産、計劃外破産和困難企業退出三種情況,一類企業一個解決辦法,一類人群一種安置措施,使分流安置的措施更具針對性、實效性。同時,加大再就業資金扶持力度,對退出企業轉移勞動關係人員按人均6000元的標準給予經濟補償金補貼,並對用人單位按每人5000元的標準給予一次性補貼。對企業分流安置職工費用仍有資金缺口的,按全部職工人數每人再增加2000元補貼,彌補退出成本的不足。對區縣屬困難企業的退出,按市屬企業補助標準,由市再就業資金給予70%至90%的補助。預計用三年時間,投入18億元再就業資金,使困難企業的全部職工都得到妥善安置,債務得到妥善解決,保障職工合法利益,促進企業平穩退出。

    三、統籌城鄉就業政策,建立覆蓋城鄉的就業服務體系,在3800個行政村配備勞動保障信息員,做好農村剩餘勞動力轉移就業

    統籌城鄉就業是和諧社會發展的內在要求,統籌城鄉就業政策,建立健全城鄉一體的就業服務平臺是社會公平的體現。

    一是完善街道(鄉鎮)、社區(行政村)勞動保障服務平臺建設。對已經建立的106個街道勞動保障服務中心,繼續完善服務功能,設立勞動力資源管理、職業介紹、職業培訓、社區就業、社會保險事務代理、退休人員社會化服務、勞動監察與仲裁事務代理等七個服務窗口,為職工群眾提供方便快捷的勞動保障服務。加快推進鄉鎮村勞動保障服務機構建設,在全市146個鄉鎮建立勞動保障服務中心,配置3至5名工作人員;在3800個行政村配備勞動保障信息員,為失地農民和農村富餘勞動力轉移就業提供就近、便捷的服務。

    二是加快全市就業服務信息網絡建設。在市、區、街道勞動就業管理信息系統聯網的基礎上,適應就業服務向社區沉降和統籌城鄉就業的需要,將信息系統向有條件的社區和鄉鎮延伸。建立各類用人單位和從業人員信息、就業登記信息、失業登記信息數據庫,做到信息互通、資源共享。各級公共職業介紹機構的求職登記、崗位需求、單位招聘信息全部進行實時聯網,實現一點登錄,多點查詢。

    三是完善統籌城鄉就業政策,促進失地農民就業。按照本市關於“産業化提升農業,城市化帶動農村,工業化富裕農民”的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思路,不斷完善就業政策,改進服務手段,採取就地、就近安置與區域性轉移就業相結合的措施,促進農村剩餘勞動力轉移就業,將失地農民納入城鎮就失業登記人員範圍,給予相關就業政策扶持,免費提供職業介紹、職業指導,給予職業技能培訓補貼。建立招商引資、新辦企業與吸納失地農民就業挂鉤機制,達到一定比例的給予就業補貼;開發公益性崗位,安置失地農民中的困難就業群體,給予工資性補貼;對失業農民自謀職業、自主創業或組織起來就業的,提供小額貸款支持。建立失地農民職業培訓、技能鑒定中心,為農村剩餘勞動力和失地農民提供職業培訓和技能鑒定服務,提高轉移就業能力。

    四、支持濱海新區開發開放,完善公共就業實訓平臺,暢通高技能人才成長通道,提升勞動力就業能力

    加強職業培訓,提升勞動者技能,成為促進勞動力就業的關鍵。濱海新區的發展定位,為全市産業結構調整和技術升級帶來新的機遇,對技能人才需求提出新的要求。

    一是加大新生勞動力就業培訓。鼓勵有條件的企業建立青年就業見習基地,對見習單位給予實訓費補貼,對見習畢業生給予生活費和意外傷害險補貼。在目前已有46家青年就業見習基地的基礎上,明年發展到100家年見習能力2萬人,通過見習提高技能,積累工作經驗,促進就業。鼓勵大中專技畢業生自謀職業、自主創業,開展創業培訓和創業服務,提供小額擔保貸款支持。在濱海新區建立綜合就業服務機構,形成培訓、見習、鑒定、就業為一體的服務體系,為濱海新區開發開放輸送高素質人才。

    二是大力推行職業資格證書制度。繼續推行高職院校和部分普通高校畢業生的畢業證書和職業資格證書“雙證”制度。2007年再增加20所試點院校,使試點院校總數達到43所,試點學校畢業生“雙證”率達到60%以上。圍繞優勢産業和支柱企業發展,繼續加強政府投資興建的六大培訓基地建設,為高校畢業生和在職職工提供公共職業技能實訓和鑒定平臺。

    三是完善高技能人才評價選拔機制。修訂、開發新職業、新技術、新工藝的職業資格認證標準,根據企業需求,結合生産實際,突破比例、資歷、年齡和身份等多種限制,形成更加有利於高技能人才成長的外部條件。開展經常性各類職業技能競賽,建立高技能人才激勵機制,為高技能人才脫穎而出創造條件。到“十一五”末,實現全市技術工人隊伍的總量達134萬人,比目前提高78%。

    五、實施養老金計發新辦法,繼續提高養老待遇水平,發揮養老保險政策在二次分配、體現公平中的杠桿作用

    退休人員老有所養,是社會和諧的重要體現。按照構建和諧天津的目標要求,本市將加快養老保險政策調整力度,加快制度體系完善步伐。一是實施新的養老金計發辦法,建立繳費年限、繳費多少與養老金待遇緊密挂鉤的激勵約束機制,在制度層面體現養老保險繳費與待遇相協調的公平公正性;二是加強基金徵繳,督促用人單位履行參保繳費義務,不斷擴大養老保險覆蓋面,增強基金支付能力,實現養老金應收盡收,職工群眾應保盡保;三是按照國家賦予本市作為全國試點城市的要求,繼續推進做實個人賬戶試點,出臺個人賬戶基金管理辦法,推行企業年金制度,抓好基金監管和投資運營,實現基金的保值增值;四是在今年養老金兩年連調的基礎上,明年繼續提高養老金待遇,調整的利益點繼續向退休早、年齡大、高職稱的人群傾斜,在兼顧不同群體利益的同時,體現對知識、對歷史的尊重;五是按照統籌城鄉的要求,出臺農村養老保險辦法,將失地農民、農村人口納入保障範圍,構建城鄉和諧的養老保險制度體系。

    六、完善醫保政策,減輕看病負擔,提高醫保水平,實惠參保患者

    看病負擔重,仍是老百姓反映強烈的問題。構建和諧社會、分享發展成果,必須從調整完善醫保政策做起、從減輕群眾就醫負擔做起,讓廣大群眾特別是困難群體、弱勢人群得到實惠。

    一是實施退出市場的困難企業退休人員門急診補助政策。困難企業退休人員歷史上為社會做出過貢獻,解決他們的看病問題,減輕他們的生活負擔,既是對歷史的尊重,也是體現公平、構建和諧的迫切需求。勞動保障部門在已解決16.2萬名困難企業退休人員大病統籌醫保的基礎上,對這部分人群增加門急診報銷待遇;對2.38萬名未參保人員納入基本醫療保障,18萬多人直接受益。二是提高市級以上退休勞動模範的醫療保險待遇標準,將門急診、住院、門診特殊病和大額救助醫療費的報銷比例分別提高到95%。三是將肝移植術後抗排異治療和血友病納入門診特殊病,對在門診就醫發生的醫療費,按住院待遇報銷。同時,提高原門診特殊病中“武瘋”病參保患者的醫保待遇,將住院門檻費減半,將報銷比例提高5個點,即在二、三級醫院住院、統籌基金支付標準由原職工85%、退休人員90%,分別調整為職工90%、退休人員95%。四是提高大額救助支付標準,由現在的15萬元提高到20萬元。五是取消常見病、慢性病參保患者常用的1500種乙類藥品個人增付比例,減輕長期用藥參保患者個人負擔。六是將參保人員在定點藥店購買的非處方藥納入報銷範圍,取消購買非處方藥報銷限制。七是放寬家庭病床設立標準和條件,年齡由70歲下降到60歲,病種由4種擴大到6種。八是將具備條件的社會辦醫醫療機構納入醫保定點。開展部分常見病、多發病和慢性病首診在社區的試點,引導康復病人和常見病、診斷明確的慢性病患者進入社區治療。九是對參保患者在異地就醫的藥品費給予報銷。對通用名稱在目錄內但商品名稱不在本市異名庫的藥品,將其納入社保基金支付範圍,方便患者異地看病。十是在定點醫療機構推行門診聯網結算,方便門急診醫療費用報銷。參保患者在門診看病,只需交納個人自付部分的費用即完成了門診看病結算,其餘費用直接由醫保經辦機構與醫院結算。在目前已啟動7家醫院門診聯網結算的基礎上,明年擴大到全部具備條件的定點醫院。醫保新政策的實行、制度體系的完善,使參保患者醫療負擔進一步減輕,保障水平大幅提高,看病就醫環境更加方便。

    七、加大企業工資增長宏觀調控力度,規範分配秩序,促進職工收入水平不斷提高

    工資是勞動者賴以生存的生活來源。本市將加大企業工資增長調控力度,綜合運用市場、經濟、行政等手段,促進職工收入水平不斷提高。一是繼續調整最低工資標準,加強對工資支付行為的監督檢查,提高低收入者的工資水平;二是加強工資增長宏觀調控力度,定期向社會公佈工資指導線、勞動力市場指導價位和行業人工成本信息,引導企業合理確定職工工資水平和增長幅度;三是加強對工資內外收入的監督檢查,要把企業經營者收入與企業效益、企業工資總額增加和職工工資增幅相挂鉤,從制度上保證職工收入的增長。四是加大工資集體協商“三方機制”的推行力度,由政府主管部門、工會與企業通過民主協商方式確定職工工資水平,讓大家一起算成本、共同算收入,體現對勞動價值的尊重。五是研究制定適應濱海新區發展需要的工資指導政策,使濱海新區成為新的職工收入增長點。

    八、加大維權力度,落實維權措施,營造企業關愛職工、職工奉獻企業的和諧勞動關係

    簽訂勞動合同,確立勞動關係,明確權利義務,是建立和諧穩定的勞動關係的基礎。勞動保障部門將全力推進勞動合同制度建設,構築企業關愛職工、職工奉獻企業新型和諧穩定的勞動關係。一是對勞動合同實行人性化管理。在全面推行勞動合同制度的同時,注重推行具有行業特點的勞動合同管理辦法。制定符合不同行業特點的勞動合同範本,便於企業管理和職工維權。到2008年基本實現所有用人單位與職工簽訂勞動合同。二是抓好勞動關係和諧企業創建。以勞動合同、集體協商集體合同、職工工資、社會保險、勞動安全衛生、工會組織建設和企業民主管理等為內容,開展勞動關係和諧企業評價活動。三是加大勞動保障監察力度,通過開展日常監察和專項監察,及時糾正和處理用人單位在用工及履行勞動合同中的違法違規行為。

    九、實行農民工工資預儲賬戶,建立欠薪企業黑名單制度,制定農民工勞動合同文本,切實維護農民工合法權益

    農民工為城市建設做出了貢獻,他們的權益應公平地得到保障。勞動保障部門從統籌城鄉發展角度出發,採取多項措施,加大對農民工合法權益維護工作力度。繼續加強農民工勞動合同簽訂和擴面工作,以建築業、加工製造業、餐飲服務業等集中使用農民工的行業為重點,開展農民工勞動用工情況大檢查。一是制定適合各行業農民工特點的專用勞動合同文本,增加保護農民工權益的條款。二是在農民工集中的行業實行工資預儲賬戶。建立欠薪企業黑名單制度,維護農民工工資權益。三是積極維護農民工社會保險權益。落實農民工參加工傷保險“平安計劃”,到2008年,實現各行業農民工基本參加工傷保險。推行農民工參加醫療保險,到明年年底參保人數達到80萬人。

    十、改進工作作風,方便人民群眾,建設服務高效型機關

    以辦實事、促和諧為主題,勞動保障部門2007年將在全系統大力開展優質服務年活動,讓勞動者在優質服務中得到實惠。一是建立健全矛盾排查調處機制。繼續深入開展“訪聽問定”、與弱勢群體交朋友活動,傾聽群眾呼聲,了解民情民意,形成科學的政策決策機制。二是完善服務窗口問責機制。在健全綜合事務接待、電話諮詢服務等人民群眾利益訴求立體通道功能的基礎上,全面推行服務首問責任制,對群眾反映的問題限時辦結,提高辦事效率,更加方便群眾。三是健全優質服務標準。圍繞程序要規範、作風要優良、服務要高效、環境要優美等要求,細化措施,建立考核評價體系,服務企業、職工。

    創建和諧社會的過程就是不斷解決問題和矛盾的過程。從已經實施的多項勞動保障惠民政策,到目前出臺的十項措施,市勞動保障部門把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始終放在中低收入的大多數群眾身上,始終把實惠放在社會弱勢群體和低收入群眾的利益上,不斷創新工作思路,逐步化解社會矛盾,夯實和諧社會的基石,豐富和諧社會的內容,提高和諧社會的程度,讓百姓從中得到更多的實惠。(張璐)

 
 
 相關鏈結
· 勞動保障部門:用人單位不能隨意“新人換舊人”
· 勞動保障部: 目前我國公共就業服務制度基本建立
· 安徽6市建聯動機制 維護農民工勞動保障合法權益
· 貴州建立企業勞動保障誠信評價制度
· 遼寧農民工就業保障程度提高 9成以上能兌現工資
· 勞動保障部:加強社會保險基金監管嚴肅基金紀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