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政務要聞>> 地方政務
 
內蒙古草原春來早服務綻綠芽 釋放建設草原能量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7年03月05日   來源:內蒙古日報

    “育肥冬羔‘頭10天’賣最合算”、“引進良種牛‘引5獎1’”、“肉牛育肥1頭能掙1000元吶”……西烏珠穆沁旗政府2007年推進畜牧業産業化經營的鼓勵政策,成了眼下當地牧民家家戶戶熱議的話題。

    西烏旗在新牧區建設中逐年加大工業反哺牧業的力度,將國家、自治區和本級財政的項目資金整合使用,扶持牧民發展現代畜牧業。政府職能部門和畜牧業産業化龍頭企業以及各類牧民合作經濟組織通過政策引導,強化服務,使畜牧業實用增産技術得到廣泛應用,讓牧民群眾嘗到了科學養殖、規模經營增收的甜頭。

    強本固基、完善設施、穩步增加牧民收入 政府服務“三牧”

    核心牧區基礎設施落後、禦災能力差已成為影響現代畜牧業發展的突出問題。西烏旗政府扶持、服務“三牧”的工作就是從這些制約牧民增收的關鍵環節入手。2006年推行了生態建設項目直補政策,在草牧場沙源治理項目區,對牧民出資建設的水源井,視情況每眼補貼3000元到1萬元;對於牧民出資建設的標準化棚圈,每平方米補貼100元;對牧戶退耕補播牧草的高産飼料地,每畝提供20元的優良牧草籽種,有效地調動了牧民參與生態建設的積極性。

    西烏旗政府不僅將國家舍飼禁牧項目區的飼料補貼以現金形式直接兌現給牧民2006年,該旗在國家沒有增加項目資金投入的情況下,增建暖棚1.4萬平方米、圍欄草場13萬畝、水源井20眼,使300多牧民通過參與圍欄封育等項目施工增加了收入,500戶牧民家庭直接受益。

    分類指導、優化結構、提高畜牧業現代化水平

    政府服務“三牧”方向西烏旗在免費為牧民提供黃牛改良服務的同時,出臺了一套獎勵辦法,鼓勵草場較少的牧民發展肉牛育肥業。牧戶一次引進6頭良種肉牛,獎勵一頭同品種的母牛;在此基礎上每“引5獎1”;一次購良種牛21頭以上的牧戶,還能享受到更加優惠的獎勵政策。2006年,全旗牧民共引進西門塔爾牛6000多頭,政府兌現獎勵牛價值300萬元。

     因煤礦開發徵地草場面積縮減的巴彥花鎮烏蘭圖嘎嘎查,在旗政府的優惠政策基礎上還制定了一些更加優惠的獎勵辦法:牧民每建一處牧業基礎設施、每引進一頭良種牛,嘎查從集體積累中再補貼60%。使得當地牧民發展現代畜牧業的積極性空前高漲:有40多戶牧民從吉林省引進了500多頭西門塔爾牛,還有10戶牧民投資建設了新棚圈,嘎查從集體積累中共為牧民兌現獎金137萬元。

    浩勒圖高勒鎮的22戶育肥牛專業示範戶,不僅在建設標準育肥棚圈方面得到旗政府資金扶持,還享受到了從育肥到銷售的全程服務。旗畜牧、科技等部門將肉牛、冬羔育肥關鍵技術要點印製成宣傳手冊發給牧民,還組織育肥牛專業戶到通遼等地參觀學習。春節之前,首批420頭育肥肉牛已經出欄。一頭小牛經過短短45天的育肥,利潤就達1000元,幾代牧民憧憬的高效畜牧業變成了現實。

    匯入“三牧”、隨行就市、互利互惠,是畜牧業龍頭企業的經營宗旨

    沁綠肉類食品有限公司是西烏旗最大的畜牧業産業化龍頭企業,它通過肉食品加工協會連接企業與牧戶,形成上連市場,下連牧戶,服務“三牧”的經營機制。

    從2004年開始,沁綠公司利用旗政府獎勵政策和價值規律,與牧民簽冬羔育肥訂單,引導牧民改變傳統經營方式,發展冬羔羊育肥,提前出欄,在減輕草場壓力的同時增加收入。2006年從6月15日開始收購毛重27公斤以上的羔羊,在此後的1個月內,沁綠公司每10天實行一個新價格:第一個10天每公斤價格為9.6元;第二個10天每公斤收購價降至9.2元;第三個10天每公斤收購價降至8.8元,共收購了10萬隻訂單冬羔和早春羔羊。

    僅在30天之內羔羊的售價就有這樣大的差別,沁綠公司這一招就像一劑萬靈藥,吊起了全旗牧民發展冬羔生産,搶先出欄的胃口。2007年牧民接冬羔數量猛增,有1188個牧戶與沁綠公司簽訂188470隻冬羔育肥銷售訂單。通過對比算賬,越來越多的牧民毫不猶豫地把牲畜趕進了龍頭企業的加工廠。

    對會員牧戶銷售的牲畜,沁綠公司不僅按市場保護價收購,每只羊還獎勵2元,返還利潤2元,使會員牧戶賣給沁綠公司的每只羊比其他渠道銷售增加收入16元。據不完全統計,沁綠公司近幾年累計向會員牧戶返還獎金和利潤分成達80多萬元。2006年會員牧戶戶均增收2500多元,人均增收600多元。利益的紐帶作用把龍頭企業與牧民緊密地聯絡在了一起,到2007年2月底,會員牧戶已發展到5000多戶,佔西烏旗牧戶總數的一半多,覆蓋了全旗80%的牧區。

    聯合經營、自我服務、共同發展,小協會拉出大産業

    在市場經濟的大潮中,牧民一家一戶的小生産很難適應規模化、品牌化發展的大趨勢,單一、滯後的分散經營方式更是難以應對千變萬化的大市場。由牧業大戶牽頭建立各類新型牧業經濟合作組織,以科技、信息、銷售、項目、資金等服務手段,通過協會的市場運作和産業發展模式帶動更多的牧戶走向富裕,是西烏旗發展規模化經營和社會化服務的有益探索。

    巴拉嘎爾高勒鎮伊勒特嘎查那順格日勒等8戶牧民組建了一個牛羊育肥協會,將15560畝草場、1000多頭只大小畜、20間棚圈、2台拖拉機和1套打摟草機具整合在一起,進行劃區輪牧,合作經營。協會爭取到了60畝高産飼料基地和萬畝草場圍封項目,會員每家拿出20隻懷仔母羊入股作為項目啟動資金。去年,會員每戶分到3萬公斤青貯玉米,8戶牧民的年人均收入增加了近800元。

    巴彥胡舒蘇木賽汗淖爾嘎查嘎查長巴·元登在2005年聯合十幾戶牧民組建了青貯種植協會,集中各種機械,實行聯戶經營,集中種植,統一管理,青貯産量明顯提高。協會成員戶均收穫青貯牧草1.5萬公斤,解決了過冬的飼料問題。巴·元登還組織10戶貧困牧民成立了一個“自力更生協會”,並爭取到國家治沙項目。協會承包了項目建設中的圍欄安裝工程,圍封了7萬多畝草場,僅此一項,會員人均收入1200元。去年秋季,協會組織會員跟隨打草機為其他牧戶打草,增加收入。還幫助4戶牧民承攬到為境內探礦隊送水的工作,使他們每戶增收近6000元。

    牧民組織起來聯合經營,不僅大大提高了牧業機械的使用效率,即使在生産、生活中遇到了一些困難,也能及時得到協會的幫助。因而,很多加入協會的牧民都深有體會地説:“聯合才有力量!”,還將國家生態建設項目中70%的工程交由牧民來組織實施,釋放出牧民建設草原的能量。

 
 
 相關鏈結
· 內蒙古:公立醫院將全部開設濟困病房
· 內蒙古自治區的“三下鄉”活動在求實效上下功夫
· 內蒙古新增專款1.25億元用於農牧區義務教育
· 內蒙古新增財政專款1.25億元用於農牧區義務教育
· 內蒙古自治區公立醫院將全部開設濟困病房和門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