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政務要聞>> 部門信息
 
汪恕誠:推進可持續發展水利 促進和諧社會建設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7年03月22日   來源:水利部網站

    “兩會”剛剛勝利閉幕,我們迎來了第十五屆“世界水日”和第二十屆“中國水周”。聯合國確定今年“世界水日”的主題是“應對水短缺”。我國紀念“世界水日”和開展“中國水周”活動的宣傳主題為“水利發展與和諧社會”。

    黨的十六屆六中全會提出了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大戰略任務。水利部門要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按照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總體要求,進一步完善發展思路,轉變發展模式,加快發展步伐,全面推進可持續發展的水利事業,促進和諧社會建設。

    一、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中,水利肩負著重要職責

    水資源是基礎性的自然資源和戰略性的經濟資源,是生態與環境的控制性要素。水利作為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要基礎設施,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中,肩負著十分重要的職責。

    (一)有效減輕水旱災害是保持社會安定和諧的重要前提。我國是一個水旱災害頻繁的國家。歷史上的水旱災害奪去了無數人的生命,人民流離失所,社會百業凋敝、動蕩不安。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1998年抗洪搶險後,黨和政府領導人民進行大規模水利建設,開展大江大河防洪治理,建成一批水資源配置工程,有效應對近年來發生的水旱災害,保障了經濟社會的穩定發展和人民生活的安定。這充分説明,只有建立與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相適應的綜合減災體系,有效防禦水旱等自然災害,才能促進經濟穩定發展、社會安定和諧、人民安居樂業。

    (二)水利是統籌城鄉、區域協調發展的重要基礎。水利是農業的命脈,是城市及工業的血液,是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支撐。我國地域遼闊,城鄉、區域水利發展不平衡的問題仍然比較突出,農村水利基礎設施還很薄弱,廣大中西部地區的水利建設與經濟社會發展的要求相比還有很大差距,東部許多地區水環境破壞嚴重。特殊的國情、複雜的水情決定了農業生産必須走灌溉農業、節水農業的發展道路,要加強農村水利基礎設施建設,促進城鄉水利協調發展。同時,要解決好東、中、西部水資源的突出問題,為區域經濟協調發展奠定堅實的水利基礎。

    (三)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相處是水利工作的重要目標。人與自然和諧相處是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特徵,人與水的關係是人與自然關係中最密切的關係之一。近年來,水利部門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積極調整發展思路,把堅持人與自然和諧相處作為破解我國水資源問題的核心理念,初步探索了一條可持續發展水利的路子。但是,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要求和目標相比,水利工作還存在較大差距。當前,水利工作要主動肩負起兩個歷史使命,一方面通過水利發展,不斷滿足經濟社會對水的需求;另一方面通過轉變水利發展模式,處理好水資源開發利用和節約保護的關係,促進經濟社會發展與水資源條件相適應,實現經濟建設與生態保護的雙贏。

    (四)解決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是水利工作的重要任務。近年來,我們在解決涉及民生的水利需求上下了很大功夫,受到人民群眾的歡迎。但是,目前我國農村還有3億多人飲水不安全,少數地方對水資源無序開發、浪費使用,有的水利水電工程建設忽視移民安置、徵地補償等等,由此引發了一些社會問題。因此,水利工作要把維護社會公平公正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在保障經濟社會發展用水需求的同時,更加重視農村飲水安全問題,更加重視困難群眾和弱勢産業的用水需求,更加重視水庫移民的合法權益,確保水利發展成果惠及全體人民。

    二、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全面推進可持續發展水利

    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對水利工作提出了新任務、新要求。我們要把科學發展觀的基本理念與水利的自身規律有機結合起來,把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總體要求與水利工作的具體實踐統一起來,推動水利發展真正轉入現代水利、可持續發展水利的軌道。

    (一)完善水利發展思路。可持續發展水利的思路來源於實踐、來源於基層,並在實踐中不斷豐富、發展和完善。完善水利發展思路,首先要體現在各項水利規劃尤其是流域綜合規劃中,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和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理念,更加注重給洪水出路,改變長期以來人水爭地、無節制圍墾河道、湖泊和濕地的做法;更加注重水資源的節約和保護,強化需水管理,建設節水型社會,推進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更加注重發揮大自然的自我修復能力,有效治理水土流失;更加注重水資源開發、配置、調度中的生態問題,促進經濟社會發展與水資源承載力和水環境承載力相協調。各流域、各地區要針對所面臨的主要矛盾,緊密結合實際來思考問題、總結規律、把握趨勢、探索實踐,把可持續發展水利的基本要求變成具體可行的目標任務和政策措施,創造性地開展工作,務求取得扎紮實實的成效。

    (二)全面推進水利建設。統籌城市與農村、流域與區域、外延與內涵、重點與一般、長遠與當前、需要與可能的關係,防洪抗旱並舉,興利除害結合,開源節流並重,開發保護統一,全面推進水利建設,不斷增強水利對經濟社會發展的支撐和保障能力。繼續加強以治淮工程為重點的大江大河防洪建設,加大對大江大河重要支流和中小河流的治理力度,重點推進病險水庫除險加固,完善防汛抗旱預案,強化洪水風險管理,加強水文監測和預警預報系統建設,提高防洪減災能力。搞好水資源調蓄和配置工程建設,繼續做好南水北調東、中線一期工程前期工作,加快南水北調西線一期工程前期工作,繼續實施並開工建設一些區域性調水和蓄水工程,提高供水保障能力。完善灌區灌排體系,推進節水改造,推進現代農村水利建設,提高農業綜合生産能力。發展農村水電,搞好水土保持,增強農業可持續發展能力,促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三)大力建設節水型社會。建設節水型社會是解決我國水資源短缺問題最根本、最有效的戰略舉措,要將其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力爭在“十一五”期間取得明顯成效。結合編制全國水資源綜合規劃,按照供需協調、綜合平衡、保護生態、厲行節約、合理開源的原則,合理確定各流域和流域內不同地區、不同領域、不同行業的用水指標,建立總量控制與定額管理相結合的新型水資源管理制度。按照中央關於完善重要資源産品價格形成機制的要求,深化水價改革,建立以經濟手段為主的節水機制,形成自律式發展的節水模式。引導公眾廣泛參與,提高全民節水意識。通過綜合應用各種節水措施,有效提高用水效率和效益,促進經濟、資源、環境協調發展。

    (四)建立健全制度保障體系。完善的制度體系是促進水利良性發展的重要保證。應重點加強四個方面的制度建設:一是建立穩定的水利投入機制。我國水利建設長期缺乏穩定的投資來源,往往出現大災大治、小災小治的狀況,水利投資呈現週期性波動。要確立公共財政在水利建設中的主體地位,加大各級財政對水利的投入,同時廣泛吸納社會資金參與水利建設和發展。二是完善農村水利長效發展機制。以政府安排補助資金為引導,以農民自願出資出勞為主體,以農田水利建設規劃為依託,以加快農田水利管理體制改革為動力,建立和完善農田水利基本建設健康發展的長效機制。三是建立水利工程良性運行機制。深入推進水利工程管理體制改革,落實水利工程運行管理和維修養護的經費,推動水利工程管養分離,完善水價配套制度,保證工程發揮最大效益。四是建立有利於促進水利社會管理的體制和機制。健全水利規劃體系,強化規劃的法律地位和指導約束作用。加快水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和職能轉變,大力推進依法行政,依法治水、依法管水。健全水利突發公共事件應急預案,及時化解各種水危機和水事矛盾。完善水庫移民利益保障機制,保障移民合法權益,促進庫區和安置區的經濟發展與社會和諧。

    三、著力抓好四件大事,促進和諧社會建設

    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既要著眼長遠、全面推進,也要立足當前、重點突破。對水利來説,要以解決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為重點,著力抓好四件大事。

    (一)著力實施病險水庫除險加固。我國現有水庫8.5萬多座,雖經多年治理,仍有3萬多座水庫病險嚴重,已成為威脅人民生命財産安全的重大隱患。胡錦濤總書記、溫家寶總理、回良玉副總理等中央領導同志十分關心水庫防洪安全,多次強調水庫一定不能出現垮壩等重大安全事故。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要集中力量用兩三年的時間基本完成全國大中型和重點小型病險水庫改造。我們要認真貫徹落實中央部署,把病險水庫改造作為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水利工作的重中之重,既要保證質量又要管好用好資金,既要改造水庫又要改革管理體制,通過各種切實有效的措施,消除安全隱患,充分發揮水庫綜合效益。

    (二)切實保障農村飲水安全。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飲水安全工作。國務院常務會議在討論《全國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十一五”規劃》時,明確要求將原定的1億人的目標提高到1.6億人,用10年時間解決現有農村人口的飲水安全問題。要把保障飲水安全作為水利工作的首要任務,加快實施飲水安全工程規劃,切實加強項目管理,讓農民群眾早日喝上乾淨水。同時,高度重視城市飲用水水源地保護,科學制定規劃,強化監督管理,搞好部門配合,採取綜合措施,保障城市居民飲水安全。

    (三)大力推進灌區“兩改一提高”。我國是一個人口大國,解決好十幾億人的吃飯問題始終是一個重大的戰略問題。水利對於保障糧食安全至關重要。我國水資源總量不足,必須走節水農業道路。但是,長期以來,我國農業灌排工程老化失修嚴重,水利工程産權制度和供用水管理體制改革相對滯後,合理水價機制沒有形成,用水浪費嚴重,這些都是提高農業綜合生産能力的重要制約因素。要從根本上解決這些問題,必須整體推進灌區“兩改一提高”,即通過灌區節水技術改造和用水管理體制改革,提高水的利用效率和效益。各地要把灌區末級渠係改造與骨幹工程改造結合起來,完善農民用水自治制度,推進農業水價改革,建立健全農田水利良性運行的長效機制,確保農業增産、農民增收和農村發展。

    (四)認真落實水庫移民政策法規。新中國成立以來的水庫建設,在防洪、發電、灌溉、供水、生態等方面發揮了巨大效益,數以千萬計的水庫移民為國家作出了重大貢獻,但他們目前的生産生活條件普遍較差,近一半的農村水庫移民屬於絕對貧困和低收入人口。2006年,國務院修訂了《大中型水利水電工程建設徵地補償和移民安置條例》,出臺了《國務院關於完善大中型水庫移民後期扶持政策的意見》,提高了水庫移民前期補償補助標準,加大了水庫移民後期扶持力度。水利部門要認真貫徹落實中央關於水庫移民工作的大政方針和重要部署,加強對水庫移民工作的業務指導,搞好與國務院有關部門的協同合作,把完善水庫移民政策這件好事辦實、實事辦好。今後,在水利水電工程建設中,要比以往任何時候更加重視水庫移民問題,強化移民安置規劃的法律地位,切實解決好水庫移民的生産、生活問題,保障水庫移民共享改革發展成果,維護社會穩定,促進和諧社會建設。

    抓好病險水庫除險加固、保障農村飲水安全、推進灌區兩改一提高、落實水庫移民政策法規四件大事,是落實中央提出的構建和諧社會要把群眾利益放在首位要求的具體舉措。這些問題如不及時解決,勢必直接影響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構建和新農村建設的大局。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各級水利部門要把直接面向農業、農村和農民的這四件大事作為工作的重中之重,以高度負責的精神、認真求實的態度,切實抓緊抓好,力求在解決突出矛盾和關鍵問題上不斷取得實實在在的成效,為和諧社會建設作出新貢獻。

 
 
 相關鏈結
· 水利部部長汪恕誠:為構建和諧社會提供水利保障
· 水利部要求加強"三通一平"工程水土保持方案質量
· 水利部副部長出席"2007中國水博覽會"新聞發佈會
· 水利部部長汪恕誠表示:重慶大旱與三峽工程無關
· 水利部副部長胡四一到科技推廣中心進行調研指導
· 水利部傳達貫徹國務院第五次廉政工作會議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