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7日,陜西省委常委、常務副省長趙正永在全省淘汰落後水泥生産能力工作會議上強調,今年陜西省將把淘汰落後水泥産能作為硬任務,確保“十一五”全省淘汰落後水泥産能800萬噸,力爭淘汰1000萬噸,使水泥生産企業的數量減少到150戶,平均規模提高到25萬噸。
趙正永指出,陜西省經濟已進入發展的快車道,同時也進入節能降耗減排的攻堅期。“十一五”要求,萬元GDP能耗要降低20%,從能耗1.48噸降到1.18噸,能耗增長要低於經濟增長的速度。水泥行業是陜西省的傳統産業,然而,陜西省的水泥工業發展仍存在企業規模小、産業集中度低、工藝技術和設備落後、資源能源浪費大、生態環境污染嚴重等問題,必須下決心淘汰落後生産能力和工藝。
趙正永提出,淘汰落後水泥産能必須明確任務、狠抓落實。省級有關部門要從項目核準、市場準入、政策法規約束、水泥礦産資源管理以及禁止低水平建設等五個方面落實具體工作措施。水泥類項目一律由省及省以上投資主管部門核準,其他部門不得擅自核準或審批。發展新型幹法水泥,要結合在産能集中的區域實行等量或超量淘汰落後的工藝,嚴格控制不具備發展條件的企業盲目擴大生産能力。重點支持在有資源的地區建設日産4000噸及以上規模的新型幹法水泥生産線。
趙正永強調,要對環保不達標的水泥生産企業進行限期整改,整改不達標的堅決關閉。停止對嚴重污染環境的水泥企業實行稅收優惠政策。對日産2000噸以上新型幹法熟料水泥生産線,企業所得稅減按15%徵收。全面落實差別電價政策,對淘汰類水泥企業每度電加收電費0.15元,從2008年1月1日起加收0.20元,通過增加生産成本迫使落後産能主動退出。此外,要對水泥礦産資源從嚴管理,新建的水泥生産線必須有可開採30年以上的資源保證,禁止採用資源破壞大的開採方式。加強對民辦礦山環境的治理和整頓,對民採民運的供應方式進行有效監管。(記者 海花 實習生 唐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