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江蘇製造”到“江蘇創造”,16日舉行的江蘇省企業技術進步會議,對一年來推進“江蘇創造”的成果進行盤點。一系列清晰的數字比照顯示:作為經濟大省的經濟細胞,江蘇企業的技術創新步子快了,但自主創新之路仍然漫長。
過去一年中,江蘇企業技術改造投資達4900億元,增長28%;全省備案技術改造項目8875項,近2500億元總投資中,用於技術升級和節能降耗的佔比為80%。技術創新的成效日漸凸顯。省經貿委和省統計局聯合對112項省重點技改竣工投産項目進行了跟蹤調查。結果表明,重點技改項目每投入1元,可實現年新增銷售收入4.79元,新增利稅0.70元,均超過了往年同期水平。
從數據可以看出:2006年,全省企業開發新産品1.5萬多項,企業專利申請量累計達19776項,同比增長56%。大中型企業研發人員數量居全國第一,研發經費和引進國外先進技術經費列全國第二。企業技術創新,態勢喜人。
然而,僅有縱比還不夠。省經貿委主任韓慶華談到成績時,更多的是給予理性分析。多數企業注重産品生産而忽略了科技研發,科技創新的主體地位還不夠突出。開發的1萬多項新産品中,約有30%來自於企業,70%來自於産學研。接近2萬件的專利申請量雖然居全國第三,但還沒有國外一家大公司申請的專利數多。與國內前兩位的廣東、上海相比,申請量只有其58.6%和79.6%。大中型工業企業研發投入只佔其銷售額的0.8%,而國際上普遍認為的要保證企業生存,研發投入佔比不能低於3%。從這些數據可見,企業技術創新的主體地位尚未確立。
當前國內外市場環境的變化,給企業技術創新帶來了新的挑戰。從投資看,由於土地、能耗、環保和信貸門檻進一步提高,企業選擇項目的難度和投資風險加大。如今年一季度,全省技改項目投資增幅僅為1.7%。從出口看,歐盟相繼發佈的幾道“綠色指令”,對工業産品出口形成了障礙,迫切要求企業進行新一輪技術改造,實現“綠色製造”。從消費看,消費者追求時尚、安全、環保和高技術化,已經成為新的趨勢,這要求企業持續維持技術進步,不斷研發、生産適合消費需求的新産品。
對江蘇省企業而言,發展先進製造業和現代服務業,加快振興裝備製造業和壯大培育新興産業,以及資本並購重組促進做強做大,都為企業的技術進步提供了重要機遇。有關專家指出,江蘇企業創新的路徑,需要擺脫過去“落後—引進—再落後—再引進”的模式,走出“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的新路子。技術創新的著力點,要圍繞自己的優勢行業優勢領域求突破。為此,江蘇省明確,以電子信息、裝備製造和石油化工三大主導産業,形成具有江蘇特色的創新點;同時,促進紡織、化工、冶金等傳統産業改造提升;重點培育150家企業技術中心,形成自主核心技術,增強産業競爭力,加快從“江蘇製造”到“江蘇創造”轉變。(記者 陸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