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政務要聞>> 部門信息
 
水利部副部長矯勇就輸澳供水抑制鹹潮情況作報告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7年06月04日   來源:水利部網站

關於解決澳門供水問題的報告
水利部副部長 矯勇
(2007年6月2日)

女士們、先生們:

    下午好!

    近幾年,鹹潮屢屢威脅澳門和珠海等地的供水安全,已引起社會各界的普遍關注。澳門特別行政區的全國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曾多次就解決“珠三角鹹潮之困”問題提出有關建議和提案,引起中央政府高度重視。為解決澳門和珠海供水受鹹潮影響問題,國家防汛抗旱總指揮部和水利部于2005年、2006年連續兩年組織實施了壓鹹補淡應急調水;去年成立了珠江流域防汛抗旱總指揮部,進行了去冬今春長達6個月的珠江流域骨幹水庫聯合調度,有效緩解了鹹情,基本保證了澳門同胞的正常供水。同時,為了答覆澳門全國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們的建議和提案,制定保障澳門供水的長久之策,水利部進行了認真調研,組織編制完成了《保障澳門、珠海供水安全專項規劃》。下面,我就有關情況作一簡要介紹。

    一、基本情況

    (一)供水沿革及現狀

    澳門特別行政區位於珠江三角洲南緣,地處珠江主要出海口磨刀門口門區,屬亞熱帶海洋性氣候,雨量充沛,年均降雨量超過2000毫米,但時空分佈不均,全年降水量83%集中在4月至9月。受地形地貌限制,地表蓄水條件很差,不具備修建大中型水庫的條件,導致澳門淡水資源十分緊缺。

    歷史上,澳門同胞飲用水源以井水為主。20世紀初期,水商啟用船隻從灣仔運水泊岸散賣,“擔水妹”應勢而生。1936年,澳門在半島設立青洲抽水站抽取前山水道的河水輸至新口岸水塘貯存,經濾水廠處理後供給用戶。這在人口少、經濟發展速度不快的情況下尚可維持正常供水。隨著澳門經濟社會的發展和人口增加,需水量劇增,淡水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原有供水設施及能力已遠不能滿足當地的用水需求,枯季供水更是頻頻告急。

    1958年,澳門知名人士何賢和馬萬祺先生等人提出請廣東省幫助解決澳門飲水問題的請求,廣東省根據這一建議,提出了在珠海灣仔興建竹仙洞、銀坑兩座水庫向澳門供水的方案,並報經國務院批准後實施。經過10個多月的緊張施工,兩座總庫容為350萬立方米的水庫分別於1960年2月和4月竣工,並正式向澳門同胞供水,供水量達到每日7000至10000立方米,緩解了澳門同胞的用水緊張狀況,在以後將近20年的時間較好地解決了澳門的飲用水問題。

    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和人口的不斷增加,澳門對飲用水的要求越來越高,已建的竹仙洞、銀坑兩座水庫已負擔不了澳門日益增長的用水需求,珠海與澳門又商定興建了一系列水源工程。1979年10月興建了下灣加壓站,將珠海香洲大鏡山水庫的水引至下灣加壓站加壓後輸送澳門;1980年9月興建了南沙灣抽水站,把前山水道的河水引至下灣加壓站輸送澳門;1989年8月建成了對澳供水工程──西江磨刀門供水工程;1995年建成了廣昌泵站並於1998年進行擴建;2004年建成裕州應急泵站,進一步提高了對澳門的供水能力。

    經過多年的持續建設和不斷完善,珠海和澳門形成了目前以“江水為主、庫水為輔,江庫聯通、江水補庫、庫水調鹹”的澳珠供水系統。澳門與珠海東區使用同一供水系統,由調蓄水庫、取水泵站和輸水管道等組成,系統內有大鏡山、鳳凰山、梅溪、南屏、竹仙洞、蛇地坑、銀坑等7座水庫,總庫容4017萬立方米,總調節庫容為2892萬立方米,有廣昌、南沙灣、洪灣、平崗4座取水泵站和裕洲應急泵站,各級泵站總的日取水能力為389萬立方米,日取水量為95萬立方米,其中向澳門日供水約20萬立方米。據統計,2006年澳門的用水量達到了6860萬立方米,預測澳門2010年的需水量為8164萬立方米。從目前澳珠供水系統來看,提水能力滿足當前的飲用水需求是足夠的,關鍵的缺陷在於取水口過於靠近出海口,易受鹹潮影響,水庫蓄水能力偏小,輸水管路不配套等。

    (二)鹹潮對供水的影響

    對於沿河流出海口建設的城市,鹹潮對城市供水的影響往往是一種普遍現象。澳門供水水源主要來自珠江磨刀門水道,磨刀門水道是西江、北江的主要出海口,水量豐沛。在豐水年和平水偏豐年份的枯水期,一般不會出現供水問題。但在平水偏枯年份的枯水期或枯水年,由於上遊徑流不足以壓制鹹潮上溯,加上供水系統抵禦鹹潮的能力不足,往往導致供水危機。

    20世紀50年代至2000年,珠江三角洲地區共發生較嚴重鹹潮的年份有7年,即1955、1960、1963、1970、1977、1993、1999年。上個世紀80年代以前,鹹潮危害最突出的是農業,對生活和工業供水的影響並不明顯。此後,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速,農業用地大幅減少,受鹹潮影響的主要對象已轉為工業用水及城市生活用水。如1998年10月至1999年4月間,珠海市居民有相當長時間喝的是“帶鹹”的自來水。2000年以來,鹹潮更加頻繁,2003、2004、2005年連續3年的枯水期均發生嚴重鹹潮,影響比以往更為嚴重,以磨刀門水道為原水的各水廠供水含氯度經常高達800毫克/升。2004年和2005年連續兩個枯水期,鹹潮影響範圍擴大到廣州、東莞、中山市的大部分地區,佛山市的南海區也受到了影響,總影響人口超過1000萬人,並已嚴重影響澳門特別行政區、珠海市的市民生活和社會安定。

    本世紀初連續3年枯水期鹹潮對供水的影響呈現以下幾個特點:一是持續影響時間長。乾旱年份影響期長達3~4個月,如2005年~2006年枯水期,平崗站取水口水體含氯度總超標天數達92天,最長連續37天。二是影響範圍大。鹹潮問題不僅涉及澳門、珠海,而且影響到珠江三角洲大部分地區,2004年、2005年影響人口達1000萬人以上。三是發生頻度高。上個世紀後50年共發生較嚴重鹹潮的年份有7年,而本世紀初的6年中連續3年發生嚴重的冬春季節性鹹潮,影響更為嚴重。四是危害程度深。2005年、2006年澳門、珠海的供水鹹度曾達400~800毫克/升,最高超出國家飲用水標準(含氯度小于等於250毫克/升)3倍多。

    (三)鹹潮加劇的主要原因

    河流出海口鹹潮上溯是一種自然現象,但珠江三角洲的鹹潮上溯自本世紀初以來有加劇的趨勢,澳門、珠海城市供水深受其害,經分析論證認為,主要原因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全球氣候變暖帶來的影響。全球氣候變暖目前已成為不爭的事實,根據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的評估報告,過去100年(1906~2005年)中全球平均氣溫升高0.74度。《氣候變化國家評估報告》也指出,受全球氣候變暖的影響,我國的長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是受海平面上升威脅最大的地區,水資源時空分佈不均勻的現象進一步顯現,水資源原本已經出現短缺的中緯度和乾旱熱帶地區,短缺現象將進一步加劇。從珠江流域的情況來看,近幾年來,西江、北江流域的枯水期持續乾旱,其中2003~2005年降水量僅150~200毫米,與正常年份比較,銳減了4~5成,河道流量較常年減少3~4成,導致壓鹹流量大幅減少,不能滿足最小壓鹹流量2500立方米每秒的要求。

    二是用水量增加帶來的影響。改革開放以來,珠江流域經濟社會發展迅速,用水量大幅度增加,水資源供需矛盾突出。尤其是枯水期流域用水量的增加,導致河道流量減少,壓鹹能力明顯不足。據統計,1980年~2004年,全國經濟用水量從4406億立方米增加到5707億立方米,年均增長1.1%;同期,珠江流域從402億立方米增加到531億立方米,年均增長1.3%,高於全國的增長率;而澳門、珠海兩地的用水量更是成倍增長,達到了2.7倍,年均增長率達8%。氣候變化及經濟用水量增加,使近年來最枯月份平均流量僅1580立方米每秒,不足最小壓鹹流量2500立方米每秒的65%。此外,澳珠兩地供水系統的水庫調鹹能力隨著當地用水量增加而減弱。隨著澳門、珠海用水量逐年增加,供水系統的蓄淡調鹹能力已從原來的150天降至不足40天。

    三是河口演變加劇了鹹潮影響。近20年來,由於珠江三角洲及港澳地區快速發展和大規模建設,對砂的需求量劇增,導致珠江河口地區出現大規模的採砂活動,累計採砂量已達10億立方米,相當於100年左右的累計淤積量。大規模的採砂活動使西江、北江幹流河道分別下切2.8米和4.3米,使西、北江的分流比發生變化,造成西江幹流磨刀門水道的出海水量減少約10%。河道下切、分流比發生變化,是導致磨刀門水道海水上溯的一個重要原因,由此引起的鹹潮上溯距離增加約15公里(最遠到中山市古鎮附近),嚴重影響了枯水期的正常供水。

    四是現有供水系統地理位置不能保障枯水期的供水安全。現有向澳門供水的取水口靠近海口,均處於鹹潮影響範圍區,在枯水季節常被鹹潮覆蓋,且供水系統蓄淡、調配能力不足,加劇了供水緊張狀況。此外,取水、輸水能力不配套,制約了調節補充淡水的能力,也使得供水水量和水質都得不到保證。

    二、為保障澳門正常供水各方所做的工作

    近期珠江三角洲連續鹹潮上溯,嚴重影響到澳門、珠海兩市的供水安全,引起澳門、珠海兩市居民強烈反響,全社會的廣泛關注,也引起中央政府的高度重視。澳門的全國人大代表、政協委員代表澳門同胞積極呼籲,中央政府高度重視,澳門特別行政區、廣東省、貴州省、廣西壯族自治區以及相關部門努力工作,使我們度過了連續3年鹹潮上溯的難關,基本保證了澳門的正常供水。這個問題能夠得到比較圓滿的解決,主要取決於以下幾個方面。

    (一)澳門的全國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認真履行職責

    在澳門供水受鹹潮影響的問題上首先發出呼聲的是澳門的全國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們。2003年冬季鹹潮開始嚴重時,他們就敏感地意識到鹹潮上溯對澳門供水的影響,認真履行職責,及時向中央政府提出建議,體現了對澳門同胞高度負責的精神。其中,吳仕明代表在2004年十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期間提交了《及時成立跨區域水資源管理組織以解珠三角下游大城市鹹潮之困的建議》(第3115號),澳門人大代表團和政協委員共同提出《關於抵制鹹潮、確保澳門及珠海優質水源供應的建議》(第2903號)。2006年十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期間,澳門全體人大代表又聯合提出《關於長遠解決鹹潮影響澳門供水問題的建議》(第3679號),澳門人大代表還提出了《關於及時成立跨區域水資源組織,以解珠三角下游大城市鹹潮之困的跟進建議》(第3669號),《關於加強流域水資源的統一管理,加強建設供水設施,共同應對珠江口鹹潮威脅的建議》(第7360號)。澳門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的建議和提案,得到全國人大常委會以及國務院的高度重視,對制訂解決澳門供水問題的長久之策、實施壓鹹補淡應急調水和流域骨幹水庫聯合調度的決策起了很大的促進和推動作用。

    (二)中央政府高度重視,有關部門認真負責

    澳門及珠江三角洲受鹹潮之困問題不僅引起澳門人大代表和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中央政府更是高度重視。為解決澳門供水問題,溫家寶總理明確批示,要求水利部研究制定解決澳門供水的長效之策。全國人大常委會也將澳門特別行政區全國人大代表團的建議列為2006年重點建議,並責成水利部牽頭會同國家發展改革委負責建議的辦理工作。解決鹹潮對澳門供水的影響問題既涉及到當前,也涉及到長遠;既涉及到區域,又涉及到流域;既涉及到工程建設,還涉及到體制機制。為此,水利部做了三項工作,保證上述任務的完成。一是通過壓鹹補淡應急調水,解決當前問題;二是通過編制《保障澳門、珠海供水安全專項規劃》,解決長遠之策問題;三是通過建立流域防汛抗旱總指揮部,解決流域骨幹水庫聯合調度的體制機制問題。最終的目標是使澳門同胞冬春季節不再受鹹潮之苦。

    第一,急澳門市民所急,兩度成功實施“壓鹹補淡”應急調水,努力緩解澳門同胞所受鹹潮之苦。2004年~2005年枯水期強鹹潮影響期間,珠海市主要取水口的水體含氯度超標天數竟達到170天,澳門個別時期甚至將供水標準降到每升800毫克。對此,溫家寶總理、回良玉副總理先後作出重要批示,要求採取有效措施確保澳門供水。水利部原部長汪恕誠要求國家防辦全面落實國務院領導批示精神,抓緊制定應急調水方案。2005年1月,國家防總批准了珠江“壓鹹補淡”應急調水方案,由珠江水利委員會組織實施。珠江委及時與流域內有關省區水利、交通、海事等部門,中國電力監督委員會南方監管局、中國南方電網有限責任公司、廣西電網公司、廣東省廣電集團、相關水電站等單位進行溝通與協調,得到各方面的理解與全力支持。調水工作持續了約半個月,調水距離從貴州天生橋水庫至澳門約1500公里,從上遊增調水量達8.43億立方米,沿江主要城市直接取水5411萬立方米,利用河道儲蓄淡水4500萬立方米,使珠三角河網地區2.3億立方米水體得以置換,基本緩解了澳門供水危機。

    2005~2006年冬春期間,鹹潮再度肆虐,強度明顯大於上年同期,直接威脅到澳門、珠海等地的生産、生活用水。為保障澳門正常供水,廣東省人民政府于2006年1月緊急請求實施第二次壓鹹補淡應急調水。國家防總再次批准實施珠江“壓鹹補淡”應急調水。本次調水時間緊迫,從提出申請到實施不足3天時間,為了不錯過壓鹹補淡的最佳時機,有關方面以大局為重,克服了重重困難,確保了應急調水計劃的順利實施。從上遊增調水量5.5億立方米,沿江主要城市直接取水2230萬立方米,利用河道儲蓄淡水1900萬立方米,使珠江三角洲河網地區的1.8億立方米水體得以置換,供水危機沒有在澳門出現。

    兩次“壓鹹補淡”應急調水的成功,引起了社會媒體的廣泛讚譽。香港鳳凰衛視、《大公報》、《文匯報》、《澳門日報》等港澳多家主流媒體報道稱:“澳門特別行政區居民飲水受到威脅時,中央政府再一次伸出援助之手,國家防總及時批准實施珠江壓鹹補淡應急調水方案”,“充分體現了黨和政府對澳門同胞的關愛和深切關懷,體現了祖國內地人民對澳門同胞無私的支持和幫助”。全國政協副主席、澳門中華總商會會長馬萬祺先生親自題寫了“千里送清泉,思源懷祖國”的對聯。

    第二,以辦理人大代表建議為契機,抓緊編制《保障澳門、珠海供水安全專項規劃》,研究解決澳門供水的長遠之策。從2004年起,水利部開始研究辦理澳門全國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提出的關於保障澳門供水安全的建議和提案。在辦理過程中,我們感到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關注的焦點不僅僅是解決當前吃鹹水的問題,更希望從根本上解決澳門供水的長期安全問題。因此,辦理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的建議和提案的過程,也是一個研究長遠之策的過程,所以,水利部把辦理建議和提案與規劃有機地結合起來。

    有了這樣一個指導思想,辦理建議和提案就不是簡單的就事論事,而是著眼于從根本上解決問題。針對十屆人大二次會議澳門人大代表提出的第2903號建議,我們不是簡單的回答了事,而是組織有關部門及廣東省水利廳組成工作組,赴珠海市對鹹潮問題進行了專題調研,聽取有關情況介紹,實地考察了取水泵站,並對防止鹹潮的有關措施進行了研究。然後,水利部珠江水利委員會在珠江口組織了一次大規模同步水文測驗,初步掌握了上游來水與鹹潮運動規律的第一手資料,對2003年10月至2004年3月鹹潮上溯及影響情況進行了深入分析,研究了珠江三角洲地區抗禦鹹潮的對策,提出了取水口上移,擴大當地蓄水、取水能力,以及增加上游水庫補水等措施的建議。這為後來的規劃工作奠定了紮實的科學基礎。

    2006年,澳門特別行政區全國人大代表團在十屆人大四次會議提出的建議得到全國人大常委會的高度重視,第3679號建議,即《關於長遠解決鹹潮影響澳門供水問題的建議》,被列入2006年全國12項重點建議之一。全國人大常委會確定水利部為第3679號建議的主辦單位,國家發展改革委為協辦單位。與此同時,面對社會各界對治理鹹潮問題的廣泛關注,國務院更加重視從根本上消除鹹潮對澳門供水的威脅問題。在中央駐澳門聯絡辦反映此問題的報告上,溫家寶總理作了重要批示,要求水利部研究提出意見。我部經過認真研究,認為要想從根本上解決鹹潮對澳門、珠海兩市的供水威脅,必須要有一個規劃。為此,水利部召開部長專題辦公會議,從澳門、珠海需水預測、供水形勢、鹹潮影響、近期工程佈局、流域調度、流域節水和管理等方面,全面研究部署規劃工作,要求珠江水利委員會集中時間完成《保障澳門、珠海供水安全專項規劃》的編制工作,並把編制好規劃作為辦理好建議的重要前提。

    在辦理3679號建議的過程中,水利部領導多次召開專題會議,部署建議辦理工作,並向全國人大常委辦公廳報送了辦理方案。2006年和2007年人大會議召開期間,水利部原部長汪恕誠兩次專程到澳門代表團向代表們彙報了如何解決澳珠供水的相關情況。2006年7月,由水利部牽頭,與全國人大常委會、國家防總及珠江水利委員會等組成聯合調研組赴珠海、澳門進行現場調研。調研組在珠海市人民政府、中央人民政府駐澳門聯絡辦公室、珠海市水務局、澳門港務局及澳門自來水公司等有關單位的大力支持和協助下,現場考察了澳珠供水現狀及存在的主要問題,掌握了相關第一手資料,並進一步與澳門的全國人大代表進行了溝通座談。座談中,調研組詳細了解了人大代表關於重點建議的主要意見、想法和預期成效。比如調研組和人大代表詳細討論了近年來鹹潮加劇的原因、緩解鹹潮影響的可能應急措施以及從根本上解決澳門供水安全的長效措施等。同時,調研組還向人大代表們彙報了建議的辦理工作和規劃編制工作的進展情況,及對建議的初步答覆意見。調研結束後,調研組將調研成果形成調研報告,報送全國人大常委會辦公廳。

    經過這一段時間深入細緻的工作,水利部圓滿完成了澳門人大代表在十屆全國人大第四次會議上提出的3679號建議以及3669、7360號建議的辦理工作,並得到了全國人大常委會和澳門各界較高的評價。《保障澳門、珠海供水安全專項規劃》也已通過技術審查,正在徵求澳門特區和廣東省人民政府等有關方面的意見,即將上報國務院審批。為應對去冬今春可能出現的供水危機,水利部在《保障澳門、珠海供水安全專項規劃》的基礎上,向廣東省水利廳發出了《關於抓緊澳門珠海供水應急工程建設的函》,要求按照有關規劃抓緊組織實施應急工程。按照這一要求,向澳門供水的平崗泵站擴建工程已于2006年12月25日竣工通水。

    第三,成立珠江防汛抗旱總指揮部,解決全流域骨幹水庫聯合調度的體制機制問題,保障枯水期的下泄流量。2006年7月25日,國家防總正式批准成立珠江流域防汛抗旱總指揮部。這是我國繼長江、黃河、淮河、松花江防汛總指揮部之後成立的第五個流域性防汛指揮機構,對於加強珠江防汛抗旱的統一指揮和調度、實行流域水資源統一管理具有重大意義。在國家防總的領導下,珠江流域防汛抗旱總指揮部行使珠江流域防汛抗旱工作的組織、指導、協調、調度和監督的職能,從體制上解決珠江流域骨幹水庫的聯合調度問題。

    珠江流域防總成立後組織開展的第一項工作就是去冬今春珠江流域骨幹水庫聯合調度。面對2006年~2007年枯水期可能出現的偏枯旱情,以及龍灘水電站計劃在2006年10月下閘蓄水的不利形勢,珠江流域防總及早作出部署,制定了2006年~2007年枯水期珠江骨幹水庫聯合調度的預案。經報國務院同意,2006年9月6日,國家防總批准實施龍灘下閘蓄水及珠江骨幹水庫統一調度方案。本次調水在總結前兩次調水經驗的基礎上,實行大範圍長歷時的水庫聯合調度,參與調度的骨幹水庫有5個,調度時間長達6個月,難度相當大。一是要合理確定龍灘水電站下閘蓄水時機,二是要克服長歷時預報預測方面的技術難題,三是要協調做好眾多水庫長期參與調度的配合工作和電力調度工作。

    在有關部門和單位的積極支持下,珠江流域防總採取“月計劃、旬調度、周調整、日跟蹤”的工作方式,科學調度珠江流域各大骨幹水庫,使西江梧州斷面流量基本維持在1800立方米每秒以上,廣東省思賢滘斷面流量一直維持在2200立方米每秒以上。自2006年11月初開始,還結合潮汐週期成功實施了4次集中補水(壓鹹補淡)調度,有效地壓制了珠江口鹹潮。在鹹潮明顯重於往年的情況下,保障了澳門、珠海的正常供水。調水期間,珠海市直接從河道抽取淡水9000多萬立方米,市區蓄水水庫基本保持滿庫,珠江三角洲地區的水環境也比近年同期大大改善,對澳供水含氯度每升小于80毫克,珠海、中山市各主要取水口水體含氯度超標時數、超標天數和連續不可取水天數均比2005年同期下降了30~60%。

    (三)有關省區和部門顧全大局,全力配合

    澳門出現供水危機後,廣東省利用自身的便利條件,積極呼籲相關部門全力解決澳門供水危機,並與澳門特別行政區協商成立了處理澳門供水專責小組,協調相關事務。珠海市以澳門同胞的需水為重,在鶴州南水庫短時間難以啟動和發揮應急作用的情況下,及時決策開工建設平崗泵站擴建工程,僅用9個月的時間就完成全部工程建設任務,實現了2006年12月底通水的目標,為去冬今春鹹潮期間提高澳門、珠海的供水能力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在供水最為緊張的這三年中,調水壓鹹的增供水量主要來自西江上遊。貴州、廣西等省區屬經濟不發達地區,枯水期也同樣遭受水資源短缺的困擾。但在澳門同胞遇到困難時,貴州省、廣西壯族自治區的領導均親自批示,表示要盡最大努力支持壓鹹補淡應急調水行動,不折不扣地執行珠江壓鹹補淡應急調水的有關指令,一定要讓澳門同胞喝上“放心水”。前兩次應急調水,貴州和廣西無償增調水量約14億立方米,並配合開展了全線水文測驗和安全輸水工作,克服了自身用電緊張、迎峰度夏困難等問題,體現了“同飲一江水,共抒兩地情”的深情厚義。

    南方電網、廣西電網、廣電集團、粵電集團等電力企業以大局為重,迅速行動起來,堅決支持應急調水,積極做好應急調水的各項準備工作,嚴格執行調度指令,通過合理調度,最大限度地保證了電力供應和電網安全。兩次應急調水補淡壓鹹,僅損失的發電量就超過6000萬千瓦時。交通、海事部門也積極做好調水期間的航運安全和航運調度工作。

    正是有了這些省(自治區)和部門的大力支持、全力配合,才保證了近幾年澳門、珠海冬春季節的正常供水,使珠江骨幹水庫聯合調度成為通過流域水資源調度解決區域水資源問題的成功典範。

    三、長效解決澳門供水問題的對策與措施

    保障澳門的供水安全,是一項重要而緊迫的任務,事關該地區的長期繁榮穩定和“一國兩制、澳人治澳”方針的落實。為從根本上解決好澳門當前及今後的供水問題,《保障澳門、珠海供水安全專項規劃》明確了必須要堅持的4項原則:一是要樹立全局觀念,堅持流域水資源的合理配置和統一管理,尤其是對西江枯水期水量的合理調度,要把解決澳門同胞的飲用水問題擺在突出位置。二是要加強節水防污型社會建設,沿江各省、自治區,包括珠海和澳門,都要加大節約用水力度,嚴格控制枯水期的用水量。三是要堅持統籌規劃、遠近結合、綜合協調、分步實施,逐步完善流域水資源調配工程體系和水量調度機制,保障枯水期的基本下泄水量;四是要嚴格珠江河口的河道管理,規範採砂行為,遏制河道下切勢頭。

    根據上述原則,擬定各階段規劃目標為:到2010年,在全面節水、防污治污、完善當地供水系統等基礎上,通過流域水資源統一調度,基本解決澳門、珠海供水安全問題;到2020年,完善以大藤峽等水利樞紐為主體的流域水資源調配工程體系和水量調度機制等措施,全面解決澳門、珠海的供水安全問題。

    (一)加快完善澳珠供水體系

    無論是滿足澳門及珠海近期用水還是長遠需求,首先要完善澳珠供水工程的合理佈局,以竹洲頭、平崗、廣昌等泵站為骨幹取水工程,以竹銀、竹仙洞等水庫為骨幹調節水庫,配置較完善的輸水管網,實現水庫群的聯網聯調,構建更為完善的供水保障體系。

    近期(2010年前)需要新建竹銀水庫(調節庫容2645萬立方米)、竹洲頭泵站(取水能力每天33萬立方米),擴建廣昌泵站(由現狀每天80萬立方米增加到100萬立方米),配套建設竹洲頭~竹銀(新增輸水能力每天33萬立方米)、竹銀~平崗輸水隧洞(新增輸水能力每天80萬立方米)、竹仙洞~澳門青州水廠(由現狀每天18萬立方米增加到30萬立方米)、廣昌~南沙灣~梅溪水庫(由現狀每天30萬立方米增加到60萬立方米)、廣昌~珠海南區水廠(新增輸水能力每天10萬立方米)等輸水管線。在近期工程全面完成併發揮效益之前,每年要做好冬春季節水情預測和骨幹水庫調度預案,充分利用平崗泵站擴建工程已經發揮效益和龍灘水庫已經下閘蓄水的有利條件,制定保證澳門供水的安全措施。

    遠期(2020年)規劃有兩個方案。方案一是建設鶴洲南平原水庫及配套工程,同時建設竹仙洞~澳門青州水廠的第三管道(新增輸水能力每天13立方米)和廣昌~珠海南區水廠管線(新增輸水能力每天20萬立方米)等輸水工程。方案二是結合目前廣東省有關部門正在研究的西水東調工程的總體規劃方案,上移取水口。遠期規劃方案可根據未來澳門、珠海經濟社會發展、水資源供需和鹹潮變化情況,做進一步的研究論證、比選確定。

    (二)建立枯水期水量調度機制

    為有效解決鹹潮上溯對整個河口地區供水和生態的影響,保證珠江三角洲河道枯水期的最低生態流量和澳門、珠海的供水安全,必須建立流域水資源合理配置的長效機制。一是要抓緊完成流域水資源綜合規劃及制訂水量分配方案,尤其要明確枯水期省際和主要水庫下游控制斷面的基本下泄流量。二是要充分發揮流域防汛抗旱指揮機構的作用,以保證珠江三角洲飲水安全為前提,調整流域骨幹水庫水量調度規則,做好上下游水資源統一調配。特別是在枯水期按照發電服從調水的原則,制訂枯水期的水量調度方案,逐步使西江梧州斷面流量不小于2100立方米每秒,北江石角斷面流量不小于200立方米每秒,從而滿足珠江三角洲入流處思賢滘枯水期最低壓鹹流量達到2500立方米每秒的要求,有效解決鹹潮上溯對澳門及珠江三角洲地區供水影響。

    (三)加大節水防污型社會建設力度

    實踐證明,缺水地區需要節水,豐水地區也要節水。珠江流域尤其是三角洲地區枯水期沿江用水十分緊張,節水減污措施可有效提高枯水期河道基流,改善河口生態,緩解壓鹹壓力。近20多年來,珠江流域的城鎮用水量增加了近9倍,用水定額明顯高於全國平均水平,浪費水的現象比較嚴重。須在珠江流域特別是三角洲地區實行全面節水,大力推進節水防污型社會建設,無論是供水區還是受水區,流域上下游都要降低用水定額和控制用水總量的過快增長,加大城市生活、服務業和工業節水力度,將總用水量增長速度控制在1%以內,不斷提高水資源利用的效率和效益。

    為此,珠江流域水資源綜合規劃提出了珠江流域的節水目標:到2010年,流域萬元工業增加值取水量降低到106立方米以下,流域灌溉用水總量原則上不再增加;到2020年,流域萬元工業增加值取水量降低到60立方米以下,流域灌溉用水總量呈緩慢下降趨勢。

    (四)提高流域水資源調控能力

    隨著流域用水量的增加,到2020年,西江、北江匯合處的思賢滘最小壓鹹流量2500立方米每秒的保證率僅為70%,需要通過流域控制性工程對枯水期水量進行調節,以提高澳門、珠海的供水保證率。西江調節性能好的水庫多位於上中游,控制下游枯水期流量的能力弱。大藤峽水利樞紐位於西江中游廣西桂平市,對流域水資源配置作用顯著。在過去的規劃中,大藤峽水利樞紐的功能以防洪、發電為主,沒有考慮水資源配置任務。近幾年珠江三角洲枯水期的水危機使大藤峽水利樞紐的水資源調節功能凸顯出來。該樞紐壩址距珠江三角洲僅2~3天流程,可有效調節思賢滘斷面流量,將思賢滘枯水期最小流量由1120立方米每秒提高到2250立方米每秒,使其最小壓鹹流量的保證率提高到95%,對保障流域防洪安全、澳門及珠江三角洲供水安全都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因此,應抓緊做好前期工作,積極促進大藤峽水利樞紐建設,形成大藤峽與龍灘、百色、天生橋、飛來峽等骨幹樞紐組成的流域水資源調配體系。枯水年份可由西江大藤峽與北江飛來峽聯合調度,特枯年份的枯水期再考慮對西北江骨幹樞紐進行流域統一調度,通過補償調節,增加下游壓鹹流量,有效解決鹹潮上溯的威脅,保障澳門、珠海的供水安全。目前,水利部已牽頭成立了大藤峽水利樞紐前期工作領導小組,全面組織工程的前期工作,力促工程早日開工建設。

    (五)切實加強珠江河口的河道管理

    珠江水利委員會及廣東省將加強珠江河口的河道管理,嚴格執行有關管理制度。從防洪、水資源管理等統籌考慮,抓緊修訂河道及河口採砂控制規劃,全面規範河道採砂活動。嚴格規範河口規劃治導線範圍內的水事行為,加強對航道整治、港口碼頭、灘塗圍墾等建設項目的管理,遏制河道下切、鹹潮上溯增強的勢頭。

    澳門供水問題是關係到澳門同胞安全飲水的重大問題,也是關係到澳門特別行政區的長期繁榮與穩定的重大問題,解決澳門供水問題,意義深遠,責任重大。在中央政府的高度重視、有關地區的大力支持和澳門同胞的積極參與下,我們將更加努力地工作,力爭逐步實現規劃提出的目標,妥善解決澳門的供水安全問題。

    最後,我衷心感謝大家給我這次報告的機會,多謝各位!

 
 
 相關鏈結
· 水利部副部長矯勇:要建立水利三大管理制度
· 水利部矯勇調研南水北調穿濟南市區段方案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