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為了讓消費者吃得放心,今年以來,寧夏回族自治區工商局從建立長效監管機制入手,著力構建食品準入、社會維權監督、食品質量監測和預警防範四大體系,營造放心、安全的市場消費環境。截至目前,全區工商機關查處食品違法案件621件,總案值128萬餘元,搗毀制假窩點213個,取締無照經營780戶。1月至6月份該自治區查處的食品市場各類案件首次出現下降趨勢,案件數量、案值、罰沒款同比下降8.6%、10.4%、6.5%。
食品準入:從源頭把關
食品準入是食品入市的第一道關口。寧夏回族自治區各級工商部門按照“嚴防、嚴管、嚴查”的要求,加強對食品入市、銷售、退出行為的全程監管,以商場、超市為重點,指導監督流通環節的食品經營者建立並落實索票索證、進貨臺賬、質量承諾等食品準入制度,嚴把食品進貨和銷售關,確保食品安全可靠,既提高了經營者食品安全責任意識,又起到了保護和提升市場信譽和效益的作用。目前,全區城市95%、農村75%的食品經營戶都建立了食品安全自律制度,有20多家大型超市還自行配備了食品質量檢測設備。
社會維權監督:推行“村所挂鉤”市場監管模式
推行“村所挂鉤”市場監管模式,在農民家門口建立 “12315涉農維權站”。同時在全區農村建立起一支由820人組成的食品安全義務監督員編外隊伍。今年以來,“村所挂鉤”維權站提供問題食品案件線索66件,工商部門立案查處39件,為消費者挽回經濟損失58萬元。
自治區工商局還積極創建農村 “食品安全放心店”,開闢農村食品消費主渠道。目前,全區首批100家農村食品安全放心店的掛牌工作已經完成。
質量監測:阻斷“問題食品”通道
為了確保人民群眾吃上“放心食品”,自治區工商局嚴把食品質量關,充分發揮食品安全快速檢測車和檢測箱的作用,建立了定期監測和不定期抽檢制度,不間斷地對全區各大商場、超市,特別是農貿市場、農村市場和小食品店經銷的食品進行巡迴“掃描”,從源頭上阻斷不合格食品流入市場。今年先後抽查食品經營單位440家,檢測各類食品2580個批次,發現不合格食品361個批次,依法對92家經銷不合格食品的經營者進行處罰。
預警防範:變被動為主動
為及時、有效地處置食品安全突發事件,最大限度地減少食品安全隱患,自治區工商局完善建立了快速反應應急機制,成立了應急指揮部,各市局也成立了相應的應急機構,形成上下貫通的食品安全監管預警和應急處置機制。同時,通過市場巡查、質量監測和快速檢測中發現的問題,在依法查處的同時,根據食品質量動態,及時向社會發佈消費警示63余條,引導消費者科學、合理消費。
在工商部門的精心培育下,一個充滿和諧、群眾放心、政府滿意的食品安全消費環境正在我區悄然形成。(記者張曉芳 實習生陶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