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5日至19日,江蘇省委、省政府在南京舉辦領導幹部學習會,突出迎接、學習、貫徹黨的十七大這一主題,深入學習領會胡錦濤總書記“6·25”重要講話精神,並就深入貫徹科學發展觀、全面落實環保優先、積極建設生態文明進行學習研討。省委書記李源潮作了題為《環保優先是江蘇科學發展的必然選擇》的講話。省委副書記、省長梁保華作了開班動員講話。
在學習會上,中央黨校副校長李君如、中宣部理論局副局長張西明,就學習領會胡錦濤總書記“6·25”重要講話精神分別作了專題講座。副省長仇和、省環保廳廳長史振華以及中國氣象局局長鄭國光、國家發改委副秘書長楊偉民、國家環保總局政策法規司司長楊朝飛、新加坡國家環境局污化管制處總工程師姚大英,先後就加強環境保護問題作了專題講座。這些講座視野開闊,信息量大,既有較強的理論性,又有現實的針對性;既有寬廣的全球視野,又有生動的個案實例。大家普遍感到,通過學習,進一步開闊了眼界,開闊了思路,增長了知識,增強了信心。
學習會還安排了大會交流。8個省轄市市委書記結合本地實際,暢談了學習胡錦濤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的心得體會。大家表示,通過學習,更加堅定了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信心,更加深刻地理解了科學發展觀的豐富內涵和實踐要求,更好地把握了中央的大政方針和最新部署,增添了“全面達小康、建設新江蘇”的精神動力,增強了實現又好又快發展的緊迫感和使命感。
李源潮在講話中説,要把學習貫徹胡錦濤總書記的重要講話,作為一項重要政治任務,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講話精神上來,統一到中央最新的部署要求上來。在江蘇,深入學習貫徹胡錦濤總書記的重要講話精神,當前最重要的就是全面貫徹科學發展觀,又好又快地推進“兩個率先”,努力實現“全面達小康、建設新江蘇”的良好開局。
李源潮説,胡錦濤總書記重要講話和省黨代會報告將建設生態文明,作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基本奮鬥目標和主要建設內容。這是我們在樹立科學發展觀和實現科學發展道路上的重大新認識、新理念、新任務。與此相適應,江蘇落實環保優先方針也必須要更自覺、更有力、更深入。
李源潮指出,環保優先是江蘇率先科學和諧發展的緊迫任務和必然選擇。從省情看,人口、産業和城市高度密集、環境資源先天不足、環境負荷過大的特殊省情,決定了江蘇必須把環境保護放在科學發展的優先位置。從發展階段看,江蘇已進入人均GDP由3000美元向7000美元攀升的重要階段,有可能成為由“環境換取增長”向“環境優化增長”的轉型期。從全面小康目標看,生態環境改善,人與自然和諧相處,是實現全面小康的重要發展目標。從民心民意看,實行環保優先方針是人民群眾的新要求、新期待,也是黨和政府新的民心工程。
李源潮指出,多年來,歷屆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環保工作。江蘇是去年全國減排達標的4個省市之一,工業減排率、綠化增長率、環保模範城市和生態市達標數,在全國都排在前列。但是,儘管江蘇環保工作力度在不斷加大,由於傳統經濟增長方式的慣性和産業人口的迅速集聚,以及多年來對環境損害的積累,在治污能力增長與人口、工農業排污總量增長這場比賽中,目前仍是“清不壓污”。我們要清醒認識江蘇環境形勢,居險思危,以備對患,全力以赴打好環境治理與危機暴發搶時間的戰鬥。
李源潮指出,環境發展有其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客觀規律。一是要充分認識環境狀況的惡化是片面發展的結果。人類發展史表明,只顧生産生活不顧自然生態,勢必自釀自嘗苦果。片面發展雖然帶來了物質財富空前增長的紅利,但也對生態環境帶來了較大的影響。二是要充分認識環境意識的覺醒是環境惡化的結果。人類是工業化的推動主體,也是環境惡化的受害主體。如果經濟發展不轉型,對多數人來説發展將不再帶來幸福增量,而環境狀況將成為負幸福指數。三是要充分認識環境優化是科學發展的結果。環境問題在片面發展中産生,只能靠科學發展來解決。只要人口在增加,不發展也守不住原生態,不搞工業化環境照樣好不了,關鍵在於發展要有度有序,控污要標本兼治,片面發展得環境惡化,科學發展得環境優化。四是要充分認識江蘇應該進入環境優化的發展階段。歷史上發達國家和地區都經歷過從環境惡化到環境優化的發展過程。現在江蘇保護環境、修復生態在局部進入了相持階段,還沒有達到環境庫茲涅茨曲線的拐點。我們要自覺地認識和把握這個規律,力促江蘇生態拐點早日到來,進入環境優化的發展階段。
李源潮指出,環保優先是科學發展理念,必須貫穿於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全過程。一是以人為本的發展需要將環保作為優先目標。從科學發展的要求看,保護環境和發展經濟既相互促進又目標統一,都是為了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在推進發展中,既要堅持發展是硬道理,又要把環保作為硬任務。二是全面協調的發展必須將環保放在優先地位。要牢固樹立“環境是稀缺資源、更是最珍貴財富”的價值理念,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加快建立環境資源和成本考核體系,努力用最小的代價獲得最大的效益。三是發展的可持續性要將環保定為優先標準。江蘇的發展能夠走在全國前列,很大程度上靠的是國際國內“兩種資源”、“兩個市場”,市場和其他資源可以兩頭在外,但環境資源不能位移。當前對江蘇來説,生態環境資源比其他所有發展要素都顯得更加稀缺和寶貴,是實現可持續發展的第一要素,也是科學發展需破解的第一難題。
李源潮強調,環保優先作為江蘇科學發展的重要方針,必須在各方面發展和所有建設中充分體現。要根據環境形勢的發展和環保工作的需要,落實好環保“十優先”:一是在制定法律法規時,優先進行環保立法;二是在編制發展規劃時,優先編制環保規劃;三是在作出發展決策時,優先考慮環境影響;四是在調整經濟結構時,優先發展清潔産業;五是在利用有限資源時,優先節約環境資源;六是在新上投資項目時,優先進行環保評估;七是在增加公共財政支出時,優先增加環保開支;八是在建設公共設施時,優先安排環保設施;九是在進行技術改造時,優先採用環保型技術;十是在考核發展政績時,優先考核環保指標。
李源潮強調,環保優先,重在建設。要在統一規劃的基礎上,圍繞突出的環境問題,集中力量實施環保優先“十大工程”。一是重點湖泊治理工程。加強太湖、洪澤湖等重點湖泊的治理和保護,重現湖區自然風貌。二是江河流域保護工程。強化流域水資源管理,全面實施入河排污總量控制,抓緊制定分流域水系、行政區域水功能區的限制排污總量方案。三是沿海生態修復工程。積極推進碧海行動計劃,開展大規模的沿海生態建設,加快改善近岸海域環境質量。四是工業點源污染整治工程。提高工業項目的環保準入門檻,嚴格污染排放標準。五是農村面源污染治理工程。全面開展農村環境綜合整治,有效控制農藥、化肥使用量,積極推行畜禽養殖業清潔生産。六是城市環境潔凈工程。加快提高城市生活污水處理、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和城市大氣污染治理能力,改善城市人居環境質量。七是植樹造林增綠工程。把“綠色江蘇”作為最大的生態建設工程,加快實施綠色江蘇林業行動,進一步提高森林覆蓋率。八是居民飲用水安全工程。重視加強飲用水安全保障工作,確保飲用水的水源、制水、輸水和區域這“四個安全”。九是山體保護復綠工程。堅決依法禁止開山採石,加大破損山體的生態修復力度,給子孫後代留下一片青山綠蔭。十是工礦廢棄地恢復工程。加大廢棄礦山整治力度,加快城市工業廢棄地的生態環境治理,實現生態和經濟價值的再造。
李源潮強調,從根本上治理太湖,是江蘇實現科學發展的重大決策。要認真落實國務院領導提出的治理太湖“十條要求”,全面展開太湖水環境整治攻堅戰,堅持鐵腕治污,堅持科學治水,實現從“局部控制”轉向“綜合良治”,到2010年左右湖泊治理明顯見效,到2020年恢復太湖地區山清水秀的自然風貌,形成流域生態良性循環、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宜居環境,還江南人民一顆“美麗的明珠”。
梁保華在學習會開始時的講話中指出,胡錦濤總書記6月25日在中央黨校發表的重要講話,科學分析了黨和國家面臨的新形勢、新任務,全面總結了改革開放特別是黨的十六大以來我們黨治國理政的實踐經驗,高度概括了黨的最新理論創新成果,深刻闡述了事關黨和國家工作全局的若干重大問題,是馬克思主義的重要文獻,為黨的十七大召開奠定了重要的政治、思想、理論基礎。我們要在前一階段學習的基礎上,進一步加深對講話精神實質和豐富內涵的理解。要深刻領會和把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論體系,創造性地運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指導江蘇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新實踐;深刻領會和把握“四個堅定不移”的根本性要求,又好又快推進“全面達小康、建設新江蘇”;深刻領會和把握科學發展觀的豐富內涵,加快把經濟社會轉入科學發展的軌道;深刻領會和把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總體佈局和加強黨的建設這個關鍵,把講話精神轉化為推進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建設和黨的建設強大動力和能力。要按照胡錦濤總書記提出的“四個一定”和“三個始終”的要求,在思想上保持清醒頭腦,在政治上與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在發展上堅持又好又快,在作風上堅持求真務實,為加快富民強省、推進“兩個率先”作出新貢獻。
梁保華指出,環境保護是基本國策,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必然要求,也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大任務。當前江蘇正處於工業化轉型、城市化加速、國際化提升的發展階段,這個階段往往也是資源環境壓力加大,矛盾凸顯的時期,環境保護形勢相當嚴峻,面臨許多新的挑戰,任務更為繁重,人民群眾對環境保護的期待更為迫切。我們要從全局和戰略的高度,認真思考和謀劃環保工作,變壓力為動力、化挑戰為機遇,加快環境友好型和資源節約型社會建設,促進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
梁保華指出,解決環境問題,關鍵是要進一步更新發展理念,創新發展模式,堅定不移地把環保優先方針貫穿于經濟社會發展的全過程。加快三個轉變:從重經濟增長輕環境保護轉變為保護環境與經濟增長統籌協調;從環境保護滯後於經濟發展轉變為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同步推進;從主要用行政辦法解決問題轉變為綜合運用法律、經濟、技術和必要的行政辦法解決環境問題。具體做到“五個結合”:一是堅持結構調整與節能減排相結合。按照調高調優調輕的要求,以結構優化推動發展方式轉變,以産業升級緩解資源環境壓力,以集約發展提升經濟增長質量。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大力發展高技術、高效益、低消耗、低污染的“兩高兩低”産業,推進製造業優化升級。積極推廣清潔生産,大力發展循環經濟,使結構調整與節能減排協調推進,節約資源與保護環境良性互動。二是堅持重點突破與整體推進相結合。以保障水源安全為重點,加大重點流域水污染防治力度,把太湖綜合治理作為重中之重,同時抓好淮河和長江等重點流域的治理,抓緊完成南水北調治污項目。以冶金、建材、化工、電力、紡織五大行業為重點,加大節能減排工作力度。以綠化造林為重點,加大生態修復和環境建設力度,積極開展農村面源污染治理,加強自然生態保護。三是堅持政府主導與市場機制相結合。加快建立發展與環境綜合決策機制,全面落實環保工作年度和任期目標管理責任制,完善科學的考核引導機制。進一步增加環保投入,環保投入增長幅度要高於經濟增長速度。注重運用市場機制促進環境保護,建立多元化的環保投入機制和生態補償機制,綜合運用經濟杠桿促進企業節能減排。四是堅持嚴格執法與社會監督相結合。加強環境立法,加大環保執法力度,著力解決“違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的問題。推進環保公共信息公開,加強輿論引導和社會監督。加強環境宣傳教育,增強全民環保意識。每個公民、每個家庭、每個單位、每個社區都要從自我做起,從具體事情做起,在全社會形成保護環境的良好氛圍。五是堅持科技創新與環保産業發展相結合。以企業為主體,推進産學研結合,集中力量優先開展飲用水源地保護、流域水污染控制、區域大氣污染控制等關鍵領域技術的研究和開發,加強環保引進技術的消化吸收和再創新。積極發展環保裝備製造業,大力發展環境服務業,培育和壯大環保産業基地,促進環保産業發展成為我省的新興支柱産業。
參加這次學習會的有:省委常委、副省長,省人大、省政協黨員領導同志,省有關方面負責同志,各市市委書記、市長,省各有關部門和單位主要負責同志。 (沈偉 陸峰 顧雷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