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從25日召開的黑龍江省社會救助工作會議上獲悉,近年來,各級黨委、政府高度重視社會救助工作,把為城鄉困難群眾排憂解難,作為著力解決民生問題和構建和諧社會的重點工作強力推進,全省基本建立了覆蓋城鄉的新型社會救助體系。
而在以前,困難群眾只有低保金補助。但他們的難處各有不同,有的最需看病,有的最缺學費,有的急需住房,有的無錢取暖,碰到這些坎兒,他們便將原來用於溫飽的錢拿去“救急”,“溫飽”仍難以實現。民政部門得知這一情況,聯合省內相關部門陸續出臺了解決困難群眾的醫療、子女入學、取暖等專項救助政策,並完善了原有的城鄉低保、農村五保等政策。一項項含“金”帶“銀”的政策極大地緩解了困難群眾的疾苦,像冬日的陽光溫暖了他們冰冷的心。日前,記者走近牡丹江、寧安、雙城等地的貧困群眾,去感受黑龍江省新型社會救助體系給他們的生活帶來的“溫暖”。
代倩嵐,今年免費就讀牡丹江大學。這是入學前,她幫助媽媽做家務。代倩嵐是一位左腿高位截肢的女孩,她憑著自己頑強的意志刻苦讀書,在高考中成績達到了專科錄取分數線,然而家境貧寒令她望而卻步。幸運的是,今年牡丹江市創造性地出臺了一項助學優惠政策,低保戶子女可以免費就讀牡丹江大學
免費讀大學:圓夢低保戶子女
日前,記者來到牡丹江市東安區東三條路華威小區的代倩嵐家。確切地説,這裡是代倩嵐的大姨家,代倩嵐和母親胡明芬都住在這裡。眼前的代倩嵐是一個20歲的清秀女孩,穿著一身運動裝,可她卻不能像其他的女孩一樣跑跳,走路也只能慢慢移動,而且不能長時間行走。
代倩嵐告訴記者,11年前的一天,她放學回家路過鐵道線時,被迎面而來的火車奪去了左腿及右腳的五個腳趾。後來,她的左腿高位截肢,安了假肢,右腳做了植皮手術。
提起那段往事,母親胡明芬的淚水禁不住流了下來,她説:“人家女孩子夏天都能穿涼鞋,穿裙子,可嵐嵐只能穿運動鞋,穿長褲。”代倩嵐無奈地笑了笑,似乎已經習以為常了,而對胡明芬來説,這是她心中永遠的痛。
不久,代倩嵐的父親因車禍撒手離開了她們,接著母親又下崗,使這個本來就不幸的家庭雪上加霜。為了供代倩嵐上學,家裏能賣的都賣了,能借的也都借了,並借住到了大姨家裏。
一個腳趾都沒有的代倩嵐走起路來很吃力,只要多走幾步,右腳植上去的皮就會潰爛,醫生對此也沒有辦法。女兒不能走路,胡明芬就天天騎自行車送女兒上學,不論颳風下雨,代倩嵐總會準時來到學校上課。代倩嵐是個懂事的孩子,學習之餘,還經常幫助媽媽做家務。
十年的艱苦求學,今年終於可以參加高考了,代倩嵐沒有讓媽媽失望,今年她的高考成績達到了專科錄取分數線,可學費早已無處籌集。“就在我和媽媽快要絕望的時候,社區領導通知我們,市委、市政府出臺了一項優惠政策,低保戶子女可以免費就讀牡丹江大學。”代倩嵐説,“想到能圓大學夢了,我激動的幾天幾夜不能入睡。”
9月6日,代倩嵐拿到牡丹江大學廣告設計與製作專業的錄取通知書。對未來,代倩嵐信心十足,她告訴記者,讀完專科後,她還要讀本科,以後好掙錢養活母親。
代倩嵐:在我接到錄取通知書的那一刻,眼裏充滿了淚水。在我和媽媽最困難最無助的時候,民政部門給我們送來了低保金,使我們在生活上有了基本的保障,社會各界伸出了援助之手,幫助我從小學到高中度過了一道又一道難關,現在又幫我把上大學的夢想變成了現實。這十年來,是黨和政府及社會的一次次幫助,使我走到了今天,我會努力學習專業知識,以優異的成績回報家鄉,回報社會。
長鏡頭
近幾年,教育被擺在優先發展的位置,助學早已不是什麼新鮮事,希望工程、陽光工程、愛心助學工程不勝枚舉,但像牡丹江這樣,為一批考上本地學校的低保家庭子女免費提供學費、教材費、住宿費、保險費、伙食費、運動服裝費等政策在國內也是首例。
今年8月,牡丹江市出臺的《關於資助市區低保家庭子女接受學歷教育和技能培訓的暫行辦法》,對35名市區考上牡丹江大學和牡丹江技師學院的低保家庭子女所有費用全免。對該市還有幾年才能考大學的低保家庭子女來説,他們希望這項政策能由暫行辦法轉為長期穩定的助學機制。
據了解,黑龍江省有中小學貧困學生40.1萬人,有高校貧困生1.5萬人。今年在全省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全面實行“兩免一補”政策的基礎上,又出臺了《黑龍江省城鎮低保家庭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兩免一補”工作實施辦法》,省級財政安排資金2977萬元,為全省22萬名城鎮困難家庭學生免除了學雜費、提供了免費教科書,併為寄宿生提供生活補貼。
黑龍江省還加大高校貧困生的資助力度,開通貧困學生入學“綠色通道”,每年有8000多名學生受益;設立獎學金和助學金,每年安排省助學獎學金700萬元,資助高校貧困生6000名;推進助學貸款,黑龍江省高校累計向34349名貧困生發放國家助學貸款26682萬元。同時啟動中等職業學校與普通高中家庭經濟困難學生救助工作,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果。
藏桂鵑在領取救助金。一個曾經幸福美滿的家庭,因為她的病而陷入困境,看著丈夫日漸消瘦的身影和淒苦無奈的眼神,她的心碎了。雙城市在新農合的基礎上開展的大病救助使藏桂鵑堅定了戰勝病魔的勇氣和信心。
大病救助:溫暖生命的寒冬
雙城在黑龍江省率先開展了農村大病醫療救助,而藏桂鵑是雙城開展農村大病醫療救助的第一個受益者。
日前,記者來到雙城市杏山鎮時,藏桂鵑正在家中養病。看見同行的民政局的工作人員,藏桂鵑的丈夫立即將我們請進屋裏。
藏桂鵑今年37歲,丈夫孫新海是個老實但很能幹的莊稼人。藏桂鵑説:“我們依靠種地、搞點家庭養殖,日子過得雖説不是大富大貴,也還寬裕,特別是有了聰明可愛的女兒後,我們對未來的生活充滿了美好的憧憬。”
天有不測風雲。2004年10月,藏桂鵑突然感到身體不適,經常頭痛、噁心。開始,她並沒在意,後來頭痛得厲害,嘔吐也越來越重。丈夫陪她去醫院檢查,經診斷:尿毒症。醫生告訴她,這病是腎臟機能減退或已喪失,不能將體內廢物充分排除,聚積在血液和組織裏引起的中毒現象,嚴重的可導致死亡。聽到這個解釋,藏桂鵑驚呆了,“老天爺咋這麼殘酷啊,我不甘心啊!”
一次次住院,花光了她和丈夫辛苦攢下的所有積蓄。丈夫東借西湊,幾乎求遍了所有的親友,短短的時間,欠下了數萬元外債,再也無力支付高昂的治療費。藏桂鵑説:“我絕望了,看著一個曾經美滿的家庭,因為我的病而陷入困境,看著丈夫日漸消瘦的身影和淒苦無奈的眼神,我的心都碎了。有一段日子,我不想治了,等死吧,再也不能拖累丈夫和孩子了,女兒幾次眼淚汪汪地抱著我説:‘媽媽,你的病快點好吧,我和爸爸不能沒有你呀!’我把女兒緊緊摟在懷裏,眼裏流下的是淚水,心裏卻在流血呀!”
山窮水盡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絕境中,藏桂鵑家迎來了曙光。雙城市實行了農村合作醫療,市民政局為她家出錢參加了合作醫療。2005年,藏桂鵑共花去醫療費1.6萬餘元,農村合作醫療報銷了2844元。讓她沒想到的是,雙城又開展了農村大病醫療救助,根據比例,她一次拿到了3638元醫療救助款。藏桂鵑説:“在鎮財政所領取救助金時,我的心跳都要停止了,真不敢相信這是真的。”今年,藏桂鵑又得到了第二筆救助款2000元,使她家的境況得到緩解。
藏桂鵑:我是個普普通通的農家婦女,對國家根本談不上什麼貢獻。可是,黨和政府卻對我無限關愛,在我生命最寒冷的季節,送來溫暖的炭火,融化了我心中的冰凍。對於一心為民解困的黨和政府,我無以回報。如果我的病好了,我會做一個更加優秀的母親,培養和教育好我的女兒,將來讓她成材,報效祖國。
長鏡頭
前不久湖北公安縣陳正先夫婦不堪大病負擔跳江自殺,陳正先患有血吸蟲病、乙肝、腎結石等大病,因為窮,連一家四口60元的參合費也拿不出。而在村民眼裏,即使陳正先入了新農合,平均不足40%的報銷比例,也改變不了他家的悲劇。
醫療救助制度著眼于最困難群體的基本醫療保障,是最後保命的“底線”。因此,推進“全民醫保”,仍要夯實醫療救助這一醫保“網底”,這就是黑龍江省實施農村大病救助的意義。
記者從省民政廳獲悉,2004年,黑龍江省出臺了《黑龍江省農村醫療救助實施方案(試行)》,規定救助對像是農村五保戶、低保戶家庭成員,以及各市(地)、縣(市)人民政府規定的其他符合條件的農村貧困家庭成員;醫療救助標準由各地根據本地實際情況制定。省級規定醫療救助對象全年享受醫療救助的補助金額,原則上不超過當地規定的標準,一般在4000元以內。對於存在特殊困難的家庭,可以適當提高醫療救助標準。
2005年,黑龍江省全面建立了農村醫療救助制度,即以國家、省、縣財政投入為主的專項社會救助。通過資助貧困群眾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享受合作醫療待遇,並對合作醫療報銷後家庭生活困難、醫療費仍難以承擔的貧困群眾進行二次救助等形式,開展農村醫療救助活動,減少因病致貧、因病返貧,使貧困群眾得到“小病能治、大病有救”的醫療保障。截至目前,全省累計救助農村貧困群眾100多萬人次,其中資助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93萬人次,大病救助10萬人次。全省共發放農村醫療救助資金1億多元。
寧安敬老中心的工作人員對待老人就像對待自己的父母,照顧的無微不至。住在鄉敬老院時,她兜裏揣著藥,想著什麼時候自己不能動了,就吃藥死了,省得活受罪。搬進縣裏新蓋的敬老中心,82歲的關桂芝感覺天天都像過年。
敬老中心:五保老人的歸宿
日前,記者走進寧安敬老中心,遇到的老人個個臉上洋溢著滿足的笑容。
“住在敬老中心,天天都像過年。”82歲的關桂芝笑著告訴記者。這話令記者有些疑惑,這裡不過是打掃得比較乾淨,有老年活動室可以打打麻將,但也不至於説成天天都像過年呀。
“你不知道,這都是和以前的敬老院比的。”關桂芝説,由於家中無人贍養,74歲她便進了鄉養老院。那裏環境簡陋,七八個人一個屋,一年到頭吃的都是鹹菜,只有過年才能嘗到肉味。那裏沒有淋浴,每次洗澡都得找個伴,兩個人一起端著盆去接水,然後互相幫著衝兩遍,就算洗澡了,就這樣每個人一年也就洗幾次。腿腳能動的人還好,要是病了動不了,就被安排到一個屋,躺在那裏只有人每天送飯,其餘的都不管。老人們大小便沒人管,肉都爛了,就那樣等著死去。
“我那時身上揣著藥,如果自己也到了那一天就吃藥死了,省得活受罪。”關桂芝説,“現在好了,4人一屋,每天都有工作人員來打掃。每天中午都能吃到一葷一素,有淋浴隨時可以洗澡,不能自理的有特護人員給喂飯、洗澡,過得很舒服。”
“哎呀,和以前真是天壤之別,我在這裡還有了工作。”提起在鄉敬老院的日子,張勇根説。今年70歲的他是敬老中心的生産隊長,負責組織這裡的8名老人種地、采收。記者見到他時,他和幾位老人剛從後院的菜地裏回來。菜地雖然不大,産量也不高,但他們忙乎得很開心。張勇根説,多運動運動,可以多活兩年。閒著沒事時,他們就在活動室打打麻將。
當記者拿出相機,準備拍下老人們的生活時,不能説話的潘守亞立刻高興地站在跑步機上跑了起來,並示意記者拍他。
當記者離開時,看見老人們三五成群坐在院子裏乘涼,其中一位還從果樹上摘了幾個蘋果回來……
張勇根:住在這兒我很知足,感謝黨和政府給我們提供了這麼好的環境,讓我們能安享晚年。
長鏡頭
寧安敬老中心是2005年建的,整合了原來6個鄉鎮的敬老院,共有120張床位,現供養了70余位農村五保老人。
稅費改革後,黑龍江省及時啟動了以因地制宜調整改造敬老院、提高供養水平、創新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建立有效的經費保障渠道為主要內容的農村五保供養綜合改革。幾年來,全省共下撥農村五保供養服務機構建設資金5600萬元,地方自籌1.9億元,重點支持了新建高標準中心敬老院51所,改、擴、建鄉鎮院67所,全面改善了五保對象的居住環境。2006年,省級財政增加轉移支付0.9億元,使全省五保對象從2007年開始,集中供養標準由原來每人每年1500元提高到2200元,分散供養標準由1200元提高到1600元。截至2006年底,全省有五保對象13.3萬人,3萬人實現集中供養,10.3萬人分散供養,初步形成了以中心院為輻射、以整合後的鄉鎮辦院為主體、以社會辦院為補充的農村五保集中供養新格局。
每到冬季,雙鴨山友誼縣友誼鎮低保對象王慶爭總是為家中的取暖問題犯愁,靠補車胎攢買煤錢的他一遇上風雪天就沒轍,去年冬天煤價上漲,他更是一籌莫展。幸好,省政府下撥了取暖救助專款,縣民政局的工作人員為他家送來了1000元錢。
取暖救助:貧困家庭過上暖冬
記者採訪王慶爭時,他不斷念叨著黨和政府好。2006年的雪特別大,北風捲起的雪花把鎮裏通向外界的路都堵死了。元旦前一天,王慶爭的家裏冷得刺骨。
王慶爭的兩個女兒在外地上大學,家庭生活十分困難。每年冬季,他都犯愁家中的取暖問題。因為購買過冬燃煤的費用,對於他這個低收入家庭來説,是一筆不小的支出。
“孩他爹,你趕緊去外面張羅點錢呀,等天好了買點煤回來,要不咱家這個冬天該咋過呀?”王慶爭的老伴摸著冰涼的暖氣,滿臉愁容地嘆氣,已經數不清是老伴多少次這樣説了。王慶爭説:“今年煤價噌噌漲,我能上那兒去借呀,孩子上大學湊學費都借遍了親戚朋友。本想靠補車胎攢點買煤錢,可這老天爺偏偏跟咱作對,外面飄著的鵝毛大雪,車都出不來,哪有活兒呀!”
老兩口天天都悶在冰冷的屋子裏犯愁。眼看著家裏的煤倉就要見底了,為了節省煤,老兩口只在每天晚上最冷的時候,才點把火熏熏屋子。
這樣的日子並不長。“咣、咣、咣……”,元旦剛過,一陣敲門聲傳來,王慶爭打開門,“老王大哥,我們民政和社區部門來了解你家的過冬情況,有什麼需要我們幫助解決的?”聽説王慶爭家沒錢買煤,縣民政局的工作人員將1000元錢遞到他手中。“黨和政府沒有忘記你們,這錢就是給你們這些困難戶用來買取暖煤的”。王慶爭兩口子感動得熱淚盈眶。當天,王慶爭就上街買回了近3噸取暖煤,感受了久違的溫暖。
王慶爭:自打縣民政部門把我們家列為低保戶後,每當我家遇到困難無法解決時,黨和政府就為我家送來真切的關愛和生活的希望。“扶貧濟困解危難、執政為民暖人心”是我和其他低保戶敲鑼打鼓送給政府的錦旗上寫的字,在我們全家人心中除了感謝還是感謝。
長鏡頭
每到冬季,記者都會接到群眾反映,某家交了包燒費,屋中卻猶如冰窖。記者前去採訪,看到居民在家裏捂著厚厚的棉被,有的手足已被凍傷,有的無奈買了電暖氣、電熱毯等,以解冰凍之苦。而對於那些因貧困交不起熱費的群眾,更無錢購置任何取暖設備,只有默默地挨凍。近年冬季,黑龍江省很多地區的民政部門和社區都對低保戶和貧困戶發放越冬取暖費和集中送煤。但地方政府資金有限,尤其是去年入冬以來,受到煤炭價格上漲影響,居民的取暖用煤價格出現較大幅度上漲。省政府下撥的取暖專款,使貧困家庭溫暖地度過了寒冬。
2004年起,省政府連續三年與市(地)政府簽訂保證城市供熱的目標責任狀,要求各地建立困難群眾供熱保障救助制度,確保全省困難群眾安全過冬。2006年,建設廳、財政廳、民政廳等十廳局聯合轉發了建設部等八部委《關於推進城鎮供熱體制改革的意見》,要求各地結合實際確定低收入困難群體的範圍和供熱保障費用的標準,建立健全供熱保障制度。哈爾濱、齊齊哈爾、佳木斯、雞西、黑河等地紛紛出臺取暖救助政策,積極籌措落實取暖救助資金,採取一系列措施保證困難群眾供熱問題。2006年,省級財政下撥5.07億元取暖救助資金,各地積極落實配套資金0.62億元,使全省140多萬城鎮低保家庭的冬季取暖問題得到較好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