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政務要聞>> 部門信息
 
十六大以來我國採取多項重大舉措促進教育公平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7年10月16日   來源:教育部網站

中共教育部黨組:努力保障人民群眾接受良好教育的機會
十六大以來我國促進教育公平的重大舉措

中共教育部黨組

    保障人民群眾接受良好教育的機會,是十六大確立的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目標,是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內容,也是教育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重要著眼點,是教育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為人民服務,辦讓人民滿意教育的核心命題。

    十六大以來,在黨中央、國務院的領導下,全國教育戰線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圍繞這一重要著眼點和核心命題,堅持"鞏固成果、深化改革、提高質量、持續發展"的方針,在注重城鄉區域各級各類教育的協調發展、推進教育公平、認真解決人民群眾關心的教育熱點難點問題方面下大氣力,使我國教育事業出現了又好又快發展的局面:各級教育的入學率不斷提高,國民平均受教育年限提高到8.5年,新增勞動力平均受教育年限提升到10年以上;在人民群眾受教育機會大大增加的同時,教育質量也不斷提高。

    一、把農村教育擺在"重中之重"的戰略地位,全面免除農村義務教育學雜費,建立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新機制,促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

    十六大以來,黨和國家堅持把農村教育擺在重中之重的戰略地位,採取了一系列重大措施,加快農村教育發展,努力縮小城鄉、區域教育差距。

    全面免除農村義務教育學雜費。2003年全國農村教育工作會議以來,國家堅持將"新增教育經費主要用於農村"。2006年,率先對西部農村義務教育實行了免收學雜費的政策,2007年進一步擴展到全國農村的義務教育學校,惠及1.5億農村學生。農民的教育負擔得到切實減輕,平均每年每個小學生家庭減負140元、初中生家庭減負180元。農民群眾高興地説,"種田不納稅,上學不繳費,農民得實惠,和諧好社會。"此外,免除城市義務教育學雜費已納入規劃,正在逐步推進。

    大力實施西部地區"兩基"攻堅計劃。為了加快西部地區、貧困地區、邊疆地區、民族地區義務教育的發展,2003年國家開始實施西部地區"兩基"攻堅計劃。目前,全國410個西部"兩基"攻堅縣中,已有317個實現"兩基"。"兩基"攻堅計劃的實施,有力促進了西部地區農村義務教育的發展,使農村學校的辦學條件大大改善,質量得到提高。其中"農村寄宿制學校建設工程",中央財政總計投入100億元資金,可滿足200萬新增寄宿生的學習、生活所需,使他們不必再為上學每天翻山越嶺、長途跋涉。"農村中小學現代遠程教育工程"將在2007年底完成,中央和地方政府投入111億元資金,建設了遍及全國農村的遠程教育網絡,使所有中西部農村中小學生可以與城市學生共享優質教育資源。孩子們高興地説,"大山再也擋不住知識了!"

    建立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2005年,國務院決定將農村義務教育全面納入國家公共財政保障範圍,建立了中央和地方分項目、按比例分擔的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新機制,提高了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校公用經費的保障水平,建立了農村中小學校舍維修改造長效機制,加強了農村中小學教師工資保障。這項具有重大而深遠意義的機制創新,2006年從西部農村地區開始,目前已經在全國農村地區全面推開。建立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新機制,是我國教育發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必將對促進教育公平、全面提高國民素質産生重大而深遠的影響。

    積極推進區域內義務教育均衡發展。2006年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為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提供了法律保障。2005年以來,教育部制定政策措施,並先後組織了現場會和經驗交流會,在全國統一部署、大力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各地加大了對農村和城鎮薄弱學校的改造力度,努力縮小學校間的差距。有些地方逐步推進城鄉義務教育生均經費的均衡撥付,促進了辦學條件的均衡;有的建立起校際教師交流制度和教師輪換制度等,初步實現了教師資源的均衡配置;很多地區通過加大對薄弱學校的改造力度,縮小了學校間的差距,群眾關心的中小學擇校問題正在逐步妥善解決之中。

    重視農民工子女和農村留守兒童的教育問題。近年來,根據"以流入地政府管理為主,以全日制公辦中小學為主"的方針,各地積極採取措施,使進城農民工子女就學保障狀況得到很大改善。同時,各地把做好留守兒童教育、管護工作列入本地鞏固提高義務教育工作的重要內容,按照教育部的要求建立農村留守兒童檔案,健全動態監測機制,制定了有效的教育與管護措施。

    以上各項措施有力推動了我國"兩基"工作的鞏固和提高。2006年底,我國實現"兩基"地區的人口覆蓋率已提高到98%。小學學齡兒童凈入學率提高到99.27%,初中階段毛入學率達到97%。全國青壯年文盲率下降到4%以下。

    二、堅持各級各類教育的協調發展,大力發展面向人人的職業教育,以提高質量為重點穩步發展高等教育,積極推進繼續教育和終身學習

    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加快職業教育發展。職業教育是面向人人的教育,是促進就業、改善民生的有效途徑。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職業教育的發展,2002年和2005年,兩次召開全國職業教育工作會議,作出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決定,加快了我國職業教育改革和發展的步伐。一是進一步明確了"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的發展思路,使職業教育辦學的路子越走越寬,職業教育服務經濟社會的意識和能力顯著增強。各級職業學校根據市場和社會需要,轉變教育觀念和辦學模式,大力推進校企合作、訂單培養、工學結合、半工半讀的培養模式。國家近年組織實施了"國家技能型人才培養培訓工程"、"國家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工程"、"農村實用人才培訓工程"、"以提高職業技能為重點的成人繼續教育和再就業培訓工程"等四項工程。目前參加"製造業和現代服務業技能型緊缺人才培養培訓工程"的職業院校達1000多所,企業達2000多家。大力推進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和農民工培訓,年培訓約3500萬人次,積極開展農村實用技術培訓,年培訓約4500萬人次。全國企業職工年培訓達9100萬人次。二是大力加強職業教育基礎能力建設,啟動實施了"職業教育實訓基地建設計劃"、"縣級職教中心建設計劃"、"示範性中等職業學校建設計劃"、"中等職業學校教師素質提高計劃"和"國家示範性高等職業院校建設計劃"。"十一五"期間,中央財政用於職業教育基礎能力建設的經費將超過100億元,使職業院校辦學條件和教學質量得到切實改善,辦學能力有很大提高。三是中等職業學校招生規模迅速擴大。2005、2006年,中等職業學校連續兩年分別擴招100萬人。2006年中等職業學校招生748萬人,在校生規模達到1810萬人,創歷史最高記錄。2007年中等職業教育招生規模計劃再擴大50萬人,從而實現招生800萬人的目標。

    著力提升高等教育質量。2002年我國高等教育毛入學率達到15%,進入國際公認的大眾化發展階段。2006年,高等教育招生規模達到540萬人,是1998年的整5倍,高等教育在學總規模達到2500萬人,高等教育毛入學率達到22%。高等教育就學機會的大幅增加,較好地滿足了人民群眾接受高等教育的迫切願望,促進了高等教育的機會公平。據統計,2001年以來,全國高校招生錄取新生中農村戶口學生所佔比例呈現逐步提高的趨勢,2005年已提高到53%,農村青年接受高等教育的機會明顯增加。2006年以來,根據中央的部署,國家在合理把握高等教育發展節奏、穩定招生規模的同時,把提高質量作為高等教育發展的重點。中央財政投入25億元,啟動實施了新一輪"高等學校本科教學質量與教學改革工程"。高水平大學建設帶動了高等教育整體水平的提升。我國高校的科技創新能力和社會服務能力顯著增強。

    積極推進繼續教育和終身學習。以現代國民教育體系為依託,以現代信息技術為重要手段,促進全社會各種學習資源的整合與共享,打造開放、靈活、方便的全民學習、終身學習平臺,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多樣化的學習需求。2006年,全國各種非學歷高等教育結業者達366萬人次,各種非學歷中等教育結業者達6508萬人次,掃除文盲164.6萬人。

    三、堅持教育的公益性,著力促進教育公平,建立健全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體系,從嚴治教,規範管理,保障每一個孩子上得起學

    十六大以來,黨和政府把不讓一個孩子因家庭經濟困難失去學習機會,作為促進教育公平的重大舉措,著力推進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體系建設,使我國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政策不斷完善,覆蓋面逐步拓寬。

    建立為義務教育階段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免費提供教科書和寄宿生活補助費制度。從2001年開始,國家對貧困地區家庭經濟困難的中小學生進行免費提供教科書制度的試點。2006年,在對西部地區和部分中部地區農村義務教育階段5200萬名學生全部免除學雜費的同時,對農村地區3730萬名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免費提供教科書,對其中的780萬名寄宿學生補助生活費。這些資助措施大大減輕了經濟困難家庭子女接受義務教育的經濟負擔,促進了義務教育就學率的提高。

    建立健全高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政策體系。我國基本形成了以國家獎助學金和助學貸款為主體,勤工助學、特殊困難補助、學費減免有機結合的高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政策體系。2004年,建立了以風險補償金為核心的國家助學貸款新機制,貸款學生在校期間的利息全部由財政補貼,還貸年限延長到學生畢業後6年內。實行了國家助學貸款國家代償制度,對自願到西部地區和艱苦邊遠地區基層單位從事生産第一線工作達到一定年限的中央部門高校畢業生,其在校期間獲得的國家助學貸款本金和全部償還之前産生的利息,由國家代為償還。為進一步加大對高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力度,確保高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都能上得起大學、接受職業教育,國務院決定,從2007年秋季開學起,進一步建立健全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職業學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政策體系。新資助政策體系加大了資助力度,擴大了資助面,提高了資助標準。其中,"國家獎學金",每生每年8000元,每年獎勵5萬名;國家勵志獎學金,每生每年5000元,每年獎勵資助約51萬人,約佔在校生總數的3%;國家助學金,資助標準平均為每生每年2000元,每年資助約340萬人,約佔在校生總數的20%。此外,"綠色通道"制度確保了每一位考入公辦高校的學生不因家庭經濟困難而失去學習機會。

    建立中等職業教育學生資助制度。2006年,國家啟動了中等職業教育學生助學金制度。這項具有普惠性的國家助學金政策,資助對象覆蓋了所有在校農村學生和城市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對一、二年級學生每生每年資助1500元。此項資助政策落實到位後,受惠學生將達1600萬人,佔中等職業學校在校生的90%。國家將採取有力措施,實行中職學生第三年"頂崗實習、半工半讀"的政策,實施高質量的職業教育。

    規範教育收費,堅決治理教育亂收費。教育亂收費現象一度成為群眾關心的熱點問題。近年來,各級政府及教育部門共同努力,通過標本兼治、齊抓共管的治理,使教育亂收費現象得到遏制。在義務教育階段,隨著農村義務教育學校免除學雜費和學生公用經費保障水平的提高,農村學校亂收費問題已基本解決;對城市學校實行規範的"一費制"收費辦法,實行就近入學和取消實驗班、重點班,加強了收費監管力度。在非義務教育階段,國家也採取了規範收費政策、清理收費項目、實行教育收費公示和聽證制度、健全問責機制、加強檢查審計等措施。對公辦普通高中招收"擇校生"實行"限分數、限人數、限錢數"的"三限"政策,對高校學費和住宿費標準採取了穩定在2000年水平上的政策。近年,人民群眾對教育行風的評價明顯好轉。

    實施普通高校招生的"陽光工程"。該工程旨在把招生政策、高校招生資格及有關考生資格、招生計劃、錄取信息、考生諮詢及申訴渠道、重大違規事件及處理結果全部公開,將招生錄取工作置於群眾監督和輿論監督之下,建立並完善招生考試工作責任制和責任追究制。"陽光工程"2005年實施以來,取得明顯效果。我國高考考風考紀進一步好轉,招生亂收費、違規錄取現象大幅減少,考生、社會投訴率大幅度下降,成為教育戰線落實公平公正的民心工程。

    四、深入實施素質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質量,努力讓所有孩子都能上好學

    辦讓人民滿意的教育,不僅要提供更多的教育機會,而且要提高教育的質量,讓所有孩子都能上好學。近年來,教育系統堅持以育人為本,全面推進素質教育,著力提高教育質量,努力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大力提高青少年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黨中央、國務院非常重視青少年德育工作,根據中央的統一部署,教育系統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學校的根本任務,採取各種積極措施,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和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針對市場經濟、對外開放、信息化帶來的挑戰,我們不斷完善學校德育體系,注重加強青少年德育工作的有效性和針對性,堅持把學校教育作為青少年學生思想道德建設的主課堂、主陣地、主渠道,把德育融入學校工作的各個環節,在馬克思主義最新成果進教材、進課堂、進學生頭腦工作、校園文化建設、社會德育環境建設等方面取得重要進展。

    全面推進教育教學改革。在基礎教育領域,2005年秋季,全國所有小學、初中起始年級已經開始實施新課程,很多省份啟動了普通高中課程改革實驗。從各地情況看,課程改革在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培育學生的主動精神和求知欲、挖掘學生的潛能與興趣等方面取得了積極的效果,學校教學工作正在發生深刻的變革。為提升高等教育的整體實力和教育質量,國家紮實推進高等學校教學改革與教學質量工程,建設國家精品課程,積極開展教學水平評估,不斷加大學科專業結構的調整力度。積極推進名師、教授講授本科課程。大學英語教學改革取得突破,實踐教學環節不斷強化。招生和考試評價制度改革取得進展。小學升初中實行免試就近入學,各地普遍開展了初中升高中的中考改革試點,積極探索對學生進行綜合素質評價的方法。差額投檔、優秀生面試保送、將優質高中部分招生名額定向分配給各初中等做法初見成效。穩步推進高校招生考試改革,使招生考試內容和形式逐漸趨於多樣化。在16個省實施高考分省命題,在已經啟動高中課程改革的省份,實施相應的高考改革方案,擴大高校招生自主權。

    切實增強青少年體質。2007年5月,中共中央國務院發佈了《關於加強青少年體育增強青少年體質的意見》,提出了全面實施《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開展"全國億萬學生陽光體育運動",切實減輕學生過重的課業負擔,確保學生每天鍛鍊一小時,確保青少年休息睡眠時間,加強學校體育設施建設等重大舉措。教育部門認真落實"健康第一"的要求,把加強體育作為推進素質教育的突破口和重要工作。

    加強教師隊伍建設,努力提高教師素質和水平。教育大計,教師為本。教師隊伍建設是提高教育質量的關鍵。近年來,國家加強了師德建設和教師在職培訓,特別是農村教師隊伍的建設。中小學教師人事制度改革邁出新的步伐,實施"農村學校教師特設崗位計劃"、"農村學校教育碩士師資培養計劃",推動城鎮教師支援農村、師範生實習支教,縮小城鄉教師質量差距,農村教師素質迅速提高。為了吸引優秀人才報考師範專業、從事教師工作,國家決定試行師範生免費教育制度。從2007年秋季入學的新生起,國家在6所教育部所屬師範大學實行師範生免費教育,免除師範生的學費、住宿費,並補助生活費。這一具有示範性的舉措,就是要進一步形成尊師重教的濃厚氛圍,讓教育成為全社會最受尊重的事業;就是要培養大批優秀教師;就是要提倡教育家辦學,鼓勵更多的優秀青年終身做教育工作者。我國教師的素質不斷提高,2006年,全國普通小學、普通初中、普通高中專任教師的學歷合格率分別提高到98.87%、96.34%和86.46%,中等職業學校專任教師學歷合格率達到74.28%。通過人才強校計劃的實施,高校教師的水平有了明顯提升。

    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中國教育站在一個新的歷史起點上。讓我們緊密團結在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周圍,以科學發展觀統領教育改革與發展的全局,堅持教育優先發展,著力促進教育公平,努力構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教育體系,切實保障人民群眾接受良好教育的機會,辦好讓人民滿意的教育,為把我國建設成為人力資源強國而奮鬥。 

 
 
 相關鏈結
· 教育部:落實科學發展觀 辦好讓人民滿意的教育
· 教育部:高等教育為現代化建設服務能力不斷增強
· 教育部:十六大以來職業教育改革創新中加快發展
· 教育部公佈五個發佈成人高考有害信息的非法網站
· 共青團中央、教育部等表彰"全國十佳少先隊員"等
· 教育部:農村義務教育進入普及和鞏固提高新階段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