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加快發展高新技術産業,促進産業結構優化升級,推進經濟發展方式轉變,2003年江蘇省啟動實施了高新技術産業“雙倍增”計劃,經過全省科技部門的共同努力,提前四年完成了“雙倍增”計劃的第三步戰略目標。
江蘇省高新技術産業發展呈現出四大喜人的特點:一是高新技術産業規模和效益穩步提升。2003年以來,全省高新技術産業産值年均增速都在30%以上,2006年達10370億元,五年增長了4倍,今年1-9月全省已實現10419億元,全年有望超過13000億元。在全省工業産值中的佔比明顯提高,高新技術産業産值佔規模以上工業産值的比重已突破25%,今年將超過26%,5年提高了8個以上百分點,增加值率達到26%左右,比規模以上工業高出1個百分點,利稅的年增速已突破40%。二是産業直接參與國際競爭的能力初步形成。全省光伏、軟體、集成電路、風電裝備、軌道交通、紡織機械等十多個産業的規模已居國內前列,直接參與國際競爭的能力初步形成。光伏産業已在國際市場中佔據重要份額,建立了從多晶硅原料、生産裝備到太陽能系統的完整産業鏈,到2010年有望佔全球25%的市場份額;集成電路製造工藝達到0.13微米,基本與集成電路國際主流技術保持同步;風電裝備産業具備了1.5MW以上機組設計和産業化能力,且所有核心部件實現了技術突破;軌道交通裝備具備了所有關鍵系統的自主設計製造能力,並承接了一批海外工程;紡織機械産業打破了原來高端機型全部進口的局面,並實現了出口。另外,在新型平板顯示、大型基礎軟體、關鍵核心芯片、戰略基礎材料等方面的國際競爭潛力初步顯示。三是高新技術産業的內部結構逐步優化。全省光伏、半導體照明等十大高技術新興産業,幾年間實現了從産品到産業的爆髮式成長,2006産業規模達到2300億元。數控機床、輸變電設備等十大優勢産業實現了從仿製國外低端産品向自主設計高端産品的跳躍,2006年産業規模達到3700億元。軟體和計算服務等高端服務業成為高新技術産業的重要組成,2006年實現增加值517億元,南京軟體名城、蘇州服務外包、無錫工業設計、常州動漫設計等已成為城市發展品牌。目前,全省高新技術産業的資本結構也隨之發生變化,本土企業與外資企業比例由幾年前的4:6轉變為現在的6:4左右。四是高新技術創新創業載體獲得較快發展。高新技術産業開發園區基本實現了由“投資驅動”向“創新驅動”的轉變。今年1-9月全省19家高新園區實現工業總産值9172億元,同比增長32.62%,其中五家國家高新區實現工業總産值6319億元、出口創匯564億美元、利稅537億元,技工貿總收入佔到全國53家高新區總量的18.57%。特色産業基地建設基本實現從“彰顯産業特色”向“構築創新優勢”的轉變,成為地方統籌産業創新的主要抓手,今年1-9月53家國家級特色産業基地實現高新技術産業産值1623億元,佔全省高新技術産業産值的15.58%,邗江基地的中高檔數控金屬成型機床佔到國內市場的80%,東海硅資源産業佔到當地工業經濟的50 %以上。科技創業載體建設由“局部布點”轉入“全面建設”階段,目前各省轄市和多數縣(市)都建有科技創業園,全省達百家左右。這批創新創業載體建設有力帶動了區域優勢産業發展,滬寧沿線的軟體、蘇州無錫地區的集成電路、寧鎮揚地區的半導體照明、沿江地區的高技術船舶、沿海地區的現代裝備等已成為我國相關産業的發展高地。
新一輪高新技術産業“雙倍增”計劃藍圖
為進一步推進江蘇省高新技術産業又好又快地發展,全省科技創新工作將把加快産業技術創新、加快發展高新技術産業作為重點,把提高自主創新能力作為核心。2007-2010年全省將組織實施新一輪高新技術産業“雙倍增”計劃,經過三年時間的努力,江蘇省要促使高新技術産業成為蘇南地區的主導産業和全省經濟發展的先導産業,力爭到2010年,全省高新技術産業産值達23000億元以上,實現在第一輪“雙倍增”第二步戰略目標7500億的基礎上再增兩倍,全省高新技術産業産值佔規模以上工業的比重達30%以上。
該計劃以貫徹黨的第十七次代表大會精神為宗旨,堅持科學發展,提升競爭力為目標,以促進高技術優勢産業攀升高端和推進高技術新興産業跨越發展為重點任務,著力攻克一批産業核心技術和戰略産品,著力增強企業自主研發和配置科技資源能力,著力吸引重大科技成果和高層次科技人才,著力建設重點技術基礎設施和創新創業載體,努力使高新技術産業成為蘇南地區的主導産業和全省經濟發展的先導産業,為推動全省發展方式轉變提供有力科技支撐。
新一輪“雙倍增”計劃的中心環節是提升科技創新對高新技術産業發展的支撐與引領能力,著力推進四方面的轉變:突出産業發展導向,由著重扶持企業的産品創新向主要強化全社會産業創新轉變;突出技術跨越戰略,由著重推進創新産品擴大規模向突破産業發展關鍵節點和實現規模産業化轉變;突出政府引領功能,由著重對單個企業創新的鼓勵和扶持向提高組織程度、著力培育重大科技創新項目轉變;突出統籌協調,由著重推進優勢地區率先發展向區域協調發展轉變。
江蘇省“雙十”産業開始謀篇佈局
按照“有限目標、突出重點”的原則,近年來,省科技部門經過深入調研和科學論證,選擇對江蘇高新技術産業關聯性強、引領帶動作用明顯的十大高技術新興産業領域和具有較好基礎和較強競爭力的十大高新技術優勢産業,集中力量重點突破,為實現江蘇省新一輪高新技術産業“雙倍增”目標任務提供有力支撐。推動軟體設計、集成電路、太陽能光伏、風電裝備、新型顯示、通信與網絡、半導體照明、生物質利用、生物制藥、現代物流等十大高技術新興産業跨越提升。高技術新興産業的發展,一方面是要推動新興産業跨越式發展,以新興産業增量的擴張,帶動存量結構的調整優化;另一方面是要使新興産業與國際保持技術同步,提升參與國際競爭能力。到2010年,十大新興産業要力爭達到10000億元,其中光伏、軟體、集成電路、新型顯示、現代通訊五個新興産業的規模均要達到1000-1500億元。尤其是要促進新興産業在蘇南地區實現率先發展,力爭佔到蘇南高新技術産業産值的40%以上;高技術優勢産業的發展,主要是加快推進以整機産品的研發製造為牽引,以核心部件、關鍵材料、重大裝備的自主設計製造為路徑,不斷構築産業的價值鏈,推動其不斷向高端攀升,力爭到2010年達到13000億元以上的規模,核心部件或關鍵材料的國産化率達80%以上。
增強産業創新能力 努力營造良好環境
為實現新一輪“雙倍增”計劃目標,江蘇省將著力增強産業創新能力。首先是以突破産業鏈關鍵技術瓶頸為統籌,集成組織推進科技攻關和成果轉化。圍繞高技術新興産業和優勢産業,設立若干專項,瞄準制約産業發展關鍵節點上的重大裝備、核心器件或關鍵材料,進一步強化政府目標導向,以高技術研發、科技攻關、科技成果轉化等科技計劃為手段,組織500項以上具有國際一流水平的産業帶動性強的重大科技創新項目。
其次,江蘇省將以增強高技術新興産業的自主創新能力為重點,大力建設重點研發機構和公共服務平臺。以國家級水平為標準,以部省共建或省市共建為主要模式,以高技術新興産業為主要領域,主要依託高新園區或骨幹企業,建立健全一批重點研發機構,與此同時,面向相對的科技型中小企業的服務需求,依託科技創業載體、特色産業基地等,加大公共技術服務平臺建設的力度。2010年前,基本完成十大高技術新興産業領域的重點研究機構和公共服務平臺的規劃建設工作。
江蘇省將以提升企業在産業創新中的主體地位為著眼點,著力增強企業自主研發和配置科技資源能力。把研究開發投入佔銷售收入的比例作為高新技術企業評價考核的核心指標,引導企業進一步加大研發投入和研發機構建設,在行業骨幹企業加快建設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新型研發機構。以科技計劃為引導,提升企業在組織重大創新活動中的主體地位,繼續堅持以企業為主體、産學研聯合實施省科技攻關、科技成果轉化等科技計劃。組織實施《江蘇省技術創新引導工程》,力爭到2010年培育國家創新型試點企業20家以上、省級創新型試點企業100家左右。
江蘇省還將以提升産業集聚優勢為導向,推進高新園區和特色産業基地二次創業。高新園區要把發展高技術新興産業和高端服務業作為新一輪發展的主導方向,建設軟體、設計、創意、模具、新光源等一批産業園,促進和提升園區主導産業發展。到2010年,國家高新園區內高端服務業佔其國內生産總值比重力爭達20%以上。各高新技術特色産業基地要成為各地統領産業創新的工作抓手,進一步彰顯産業特色,加快産學研合作平臺和公共技術服務平臺建設,構建富有區域特色的産業創新體系。
同時,江蘇省將突出科技以人為本的指導思想,加大引進高層次人才和推進科技人才創業的工作力度。組織實施省高層次創業創新人才引進計劃,圍繞優先發展的重點産業,引進高層次創業創新人才和團隊,帶動一批重點産業的創新水平進入國內一流或國際先進行列,2010年前引進500名高層次創業創新人才和團隊。充分發揮科技創業人才和企業在産業創新中的生力軍作用,大力建設科技創業載體,到2010年全省建有20家左右大學科技園以及100家各類科技創業園。
在具體舉措上,江蘇省將強化分類指導,推進手段集成。集成實施各級各類科技計劃,加大統籌組織力度,形成上下集成合力,建立以産業創新為主線的財政科技投入體系。省科技成果轉化、技術基礎設施、創業創新人才等計劃與專項資金,在使用和安排上將進一步體現政府目標和産業發展導向,提高重大創新項目的組織程度。
同時,強化政策落實。全面落實國家和省制訂的一系列鼓勵科技創新創業的優惠政策,把高新技術企業稅收優惠、企業技術開發費稅前列支抵扣、自主創新産品政府採購等政策的工作重點,統籌到推進高技術新興産業和優勢産業發展上來。推動投融資、對外貿易、政府採購、財政資助、稅收優惠等經濟政策和科技政策在産業創新上形成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