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記者在浙江杭州召開的全國食品工業標準化技術委員會食品通用檢測技術分委員會的成立大會上獲悉,我國將加快食品檢測技術標準體系建設步伐,國家標準委已經下達計劃,到“十一五”末,要制修訂600項食品檢測方法國家標準,確保食品檢測方法100%接軌國際標準。
據全國食品工業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秘書長郝煜介紹,在整個食品標準體系中,檢測技術方法標準是十分重要的一環,是衡量食品質量安全的準繩和量尺,是監管食品安全的技術依託。這把尺子的精密性、準確度如何,對食品質量水平和安全性影響巨大。而目前我國食品行業標準體系十分不合理,重視産品標準、管理標準,忽視方法標準的現狀由來已久,早在1986年國家有關部門組織的對食品標準的調研就發現各類檢測標準存在相當大的問題。
國家標準委農業食品部主任邱月明表示,方法標準的滯後直接導致我國食品檢測技術在深度、廣度和響應速度三個方面均落後於國際水平。與國內情況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國際食品檢測技術越來越高,儀器越來越精密,憑藉檢測標準優勢設置的技術壁壘也越來越多。因為檢測技術滯後,導致不少食品國內檢測合格而國際檢測不合格,前些年發生的出口歐盟水産品氯黴素超標情況,主要原因就是歐洲檢測標準嚴格,我們的限量值是他們的2000倍。還有許多項目缺乏技術指標,像奶粉中碳水化合物指標,歐美都要求明確標示,而目前國內檢測指標沒有這個項目,從而直接導致我國奶粉出口困難。
為此,國家標準委在今年批准成立了食品通用檢測技術標準化分委員會,加緊整理、規範和完善我國的食品檢測標準體系,重點研究制定食品中添加劑、農藥殘留、污染物等含量的檢測方法和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