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政務要聞>> 部門信息
 
中國林業正以更大的努力提高應對氣候變化的能力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8年01月07日   來源:林業局網站

    2007年,我國遭遇了57年來最暖的一年。

    歲末年終,人民日報、新華社等權威新聞單位分別評出國際十大新聞、國內十大新聞,氣候變化問題均赫然在目。氣候變化、氣候變暖這兩個詞,可以説牽動著每一位地球村村民——不分膚色、不分種族、不分階層——的神經,已然成為2007年全球最流行的熱詞。

    12月31日,記者互聯網上敲入“氣候變化”一詞,搜到相關新聞22.5萬條,敲入“氣候變暖”一詞,搜到相關新聞10.3萬條。這兩個數字,足以讓人感受到社會對氣候變化的關注程度。

    從專家大聲疾呼,到公眾積極參與,再到政治家們作出應對決策,全球氣候變化舉世關注,成為2007年世界經濟論壇、歐盟首腦會議、八國集團首腦會議、亞太經合組織領導人非正式會議和聯合國大會等眾多國際會議的重要議題。

    氣候變化不僅會對生態安全、能源安全、淡水安全、食物安全和人類健康帶來危害,而且對經濟發展、社會穩定和全人類的生存發展都會造成嚴重影響。

    導致氣候變暖的元兇是“碳”,而鎖住碳的最經濟有效的首選利器就是森林和濕地。通過森林來實現間接減排,成本低、易施行、綜合效益大,是目前應對氣候變化最經濟、最現實、最有效的重要途徑。在應對氣候變化的對策中,林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我國政府和林業工作者長期關注和研究氣候變化與森林、濕地的密切關係。黨和國家領導人近30年來帶領全國人民義務植樹,共有104億人次義務植樹492億株;同時國家還投入鉅資實施多項林業重點工程。多位國際著名專家對中國森林快速增加進行評估後認為,1999年到2005年期間,中國是世界上森林資源增長最快的國家,這不僅吸收了大量二氧化碳,而且為中國乃至全球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創造了巨大的生態價值。

    中國林業為應對全球氣候變暖作出了巨大貢獻,2007年一系列標誌性事件顯示,中國林業正在以更大的努力和負責任的姿態,繼續提高應對氣候變化的能力。

    國家林業局造林司副司長李怒雲接受記者採訪時説,國家林業局作為國務院氣候變化對策協調小組成員單位,積極參與國內和國際應對氣候變化的一系列行動。自2002年以來,圍繞造林綠化與氣候變化開展了一系列工作;針對《聯合國氣候變化公約》相關議題談判出現的新變化,成立了國家林業局碳匯管理辦公室,2007年變更為應對氣候變化和節能減排辦公室。

    2007年7月17日,國家林業局局長賈治邦在國務院新聞發佈會上指出,中國政府正採取一系列措施大力加強林業建設,著力提高林業應對氣候變化的能力。中國將加快造林營林步伐,力爭用30年到50年的時間將中國森林年生長量提高1倍,達到10億立方米,使森林生態系統整體的碳匯功能再增加1倍。同時,將加大森林、沙區植被、濕地保護管理力度,強化對現有森林資源和自然生態系統的有效保護。到2010年,全國50%、約1800萬公頃的自然濕地得到較為有效的保護,進一步提高吸碳固碳能力。

    2007年7月20日,中國綠色碳基金在北京宣告成立。全國政協主席賈慶林指出,成立中國綠色碳基金,積極實施以增加森林儲碳能力為目的的植樹造林、保護森林等林業碳匯項目,是在中國碳匯事業和生物質能源發展進程中邁出的重要一步,是具有前瞻性和深遠意義的一件大事。

    2007年9月7日,國家主席胡錦濤為促進亞太地區森林的恢復,減緩氣候變暖,在澳大利亞悉尼舉行的亞太經合組織領導人非正式會議上倡議“建立亞太森林恢復與可持續管理網絡”。各成員領導人對倡議普遍表示支持並作出相應決定。

    11月21日,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在新加坡舉行的第三屆東盟峰會上代表中國政府再次表態,到2010年實現可再生能源在一次能源供應結構中的比重提高到10%,努力實現森林覆蓋率達到20%、新增改良草地2400萬公頃、治理退化和沙化及鹼化草地5200萬公頃、自然保護區面積佔國土總面積比例達到16%左右、治理荒漠化土地面積2200萬公頃等。

    2007年12月2日,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與國務院總理溫家寶通電話時,高度讚賞中國政府為應對氣候變化所作出的積極努力。12月13日,潘基文在印度尼西亞巴厘島召開的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上稱讚中國代表團在大會上表現積極,主張非常有建設性,向全世界發出了積極的信號。 

 
 
 相關鏈結
· 林業局與氣象局就開展應對氣候變化科技合作座談
· 中日兩國關於加強氣候變化科學技術合作聯合聲明
· 氣象局第二次氣候變化工作領導小組會議在京召開
· 中國氣象局第二次氣候變化工作領導小組會議召開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