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8日至29日,全國人大常委副委員長、中國科學院院長路甬祥到江蘇中部地區揚州、泰州兩地考察,中科院與地方、企業合作項目是此次視察的重點。
28日,路甬祥一行考察了地處揚州的江蘇金方圓數控機床有限公司。該公司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就長期得到中科院一些研究所的支持,特別是近幾年來,在板才加工柔性生産線、自動上料機械人、激光技術等重點項目的科技攻關上,得到了中科院瀋陽自動化所、長春光機所的技術支持。在向路甬祥彙報情況時,企業負責人表示:“正是有了中國科學院的支持和地方政府的積極關心,金方圓才實現了從一個小廠向行業骨幹企業的跨越。”
位於泰州的江蘇中科金龍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從2003年起與中科院廣州化學有限公司合作,進行全生物降解二氧化碳塑料工業的産業化探索。項目負責人向路甬祥一行介紹説,該公司2003年開始與廣州化學公司合作,利用該公司20多年的研發積累,解決了技術難題,2004年就初步完成了中試,2007年底,建成了世界首條萬噸級二氧化碳制塑生産線,實現了正常化生産。目前該公司已形成年産2萬噸二氧化碳塑料生産能力,預計到2010年,將達到産值15億元的規模。
29日,路甬祥一行來到了泰州中國醫藥城,由中科院武漢植物園、江蘇省現代農業綜合開發示範區、泰州伯克利生物技術有限公司三方合作建立的“重要中藥材選育及高通量篩選研發分中心”就在這裡落戶。路甬祥對建成不久的醫藥城給予了較高評價,他説:“目前醫藥城儘管建立時間不長,但框架已成、思路清晰,産業化的前景也非常好,要把握好市場這個關鍵環節,爭取讓這裡的生物醫藥産業輻射全國,進而影響全世界。”
科技成果産業化是路甬祥此次視察的一個核心關注點,他強調:“只有走到了産業化這一步,科技創新才完成了一個完整的循環。一項新技術真正實現工業化,過程是漫長的,其中有許多經驗值得總結。自主創新充滿風險,需要科研單位和企業的合作,更需要地方政府的支持,二氧化碳製備全生物降解塑料項目的成功就是官産學研共同努力的結果,儘管原始技術是從中科院來,但是沒有政府、企業的支持和配合,這個項目也走不到今天。”
揚州市委書記季建業、泰州市委書記張雷都對中科院對地方的支持給予了高度的評價。僅在泰州一地,中科院與地方進行長期合作的院所就有十多家,産值超過10億元。兩位市委書記分別與路甬祥會談時,紛紛表示希望與中科院有更多更緊密合作的願望。對此,路甬祥表示説,中國科學院是國家科研機構,是全國科學家的科學院,也是全國人民的科學院,理應為國家、為地方服務,把現有的成果積極轉化為現實生産力,為經濟社會發展和國家安全做出應有的貢獻。
視察期間,蘇中地區正當繁華凋落的暮春時節,轉眼就要“綠葉成蔭子滿枝”,中國科學院的科研成果,也正在院地合作的“枝頭”上迅速成長、豐碩起來。
中國科學院副院長施爾畏、副秘書長鄧麥村、辦公廳主任蔣協助、院地合作局局長戚強、高技術局副局長劉桂菊、院地合作局副局長孫殿義等陪同視察。